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标定向研究属于教育心理的前沿课题,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研究中的具体体现。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目标定向与学生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学生的目标定向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等因素紧密联系,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
三维空间中远近空间的视觉加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与生活环境之间存在交互关系的能力,同时也是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文章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注意在远近空间中的定向/重定向产生的易化和抑制机制、远近空间加工与视觉加工通路的关系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单侧忽视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空间注意定向机制的障碍,一般由右半球的顶叶皮层受损所致.近期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证据显示,单侧忽视的症状涉及多重行为与认知能力紊乱,与注意定向、探索性运动行为和空间工作记忆相互作用的功能障碍有关.脑损伤、经颅磁刺激(TMS)和神经成像等技术的研究证据也显示,右半球的顶下叶、颞-顶交界区和颞上回都是单侧忽视症病人受损的关键脑区.这些脑区功能的同时受损可以解释单侧忽视多重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
回顾我国数学教育教学领域关于数学能力的探讨中"空间想象能力"的特点,从对"空间"的认识出发得到了空间认知能力作为人的一种一般能力的重要意义,空间认知能力结构的研究指出空间想象能力是空间认知能力的组成部分,从逻辑和认识现实两方面回答了"空间认知能力是一般能力,而其构成之一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能力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皞  郑富 《惠州学院学报》2010,30(3):109-112
从高校资源、学生认知和社会需求等方面入手,对广东省高校定向越野运动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社会体育专业设置定向越野课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广东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具备开设定向越野课程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空间方位意识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保障性、基础性条件,是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通道。研究罗盘、指南针(含智能APP)定向,解决现实问题,研究生活场景、天文案例,融入乡土认知,开展研学旅行等都是培养中学生空间方位意识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结构-定向"理论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提出的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的教学理论,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简要介绍"结构-定向"理论结构化和定向化教学观点的基础上,从重构实验教学的认知结构和多种教法结合、定向发展两方面研究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实现"结构-定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构——定向"理论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提出的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的教学理论,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简要介绍"结构——定向"理论结构化和定向化教学观点的基础上,从重构实验教学的认知结构和多种教法结合、定向发展两方面研究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实现"结构——定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业认知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就目标定向、学业归因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近20年有关大学生学业认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是近年来动机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Dweek(1978)在一项关于小学生对待学业任务失败的研究中,提出成就目标定向(achievementgoalorientation)的两种方式:学习目标定向(learninggoalorientation)与成绩目标定向(performancegoalorientation)。这一新的范式改变了早期研究中将认知与动机分离的局面,成为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研究领域中的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综述得知,由于视觉的缺乏,盲人的空间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内部的空间表征形式呈现序列性,与明眼人整合性的场景性表征相对,这种缺陷往往对定向行走及空间任务造成不利影响.而相关研究指出,计算机虚拟技术利用交互界面的仿真优势提供了一种补偿机会,即让盲人在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中自由、安全地探索,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通道信息感受环境,提高其空间表征水平,使盲人提前熟悉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定向和行走.本文介绍了盲人空间表征的形式、计算机虚拟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利用这种技术改善盲人空间表征水平的机制及相应的实证研究,最后指出了虚拟技术在应用于改善盲人空间表征的系统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用此技术来提高我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空间介词是认知语义学所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空间隐喻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以in-on-at这几个英语中常见的介词为例,对它们的原型意义,以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中空间介词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指出了其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盲人对熟悉环境的空间表征对于盲人的空间认知和定向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摆放模型的方式,探究了盲人对熟悉环境空间表征之特点,结果发现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造成了不利影响,先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弱,不能够对环境形成整体的理解,而后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为精确,表现与明眼人相当.性别和环境熟悉度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实验方法,儿童空间认知的结果,从具体的儿童空间认知包括概述了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特征研究,以及长度、区域发展、空间形式和推理能力概述。  相似文献   

15.
当代阅读困难儿童认知加工过程研究的热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音意识、视觉空间认知、工作记忆和元认知与阅读障碍的关系的研究 ,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阅读障碍问题研究的热点。语音意识障碍被视为是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 ;视觉空间认知被视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而工作记忆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则是预测阅读障碍的有效指标。这些成果也启发了国内研究者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对阅读障碍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语言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促进儿童非语言技能的发展。当所属类别是抽象范畴时,语言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更大。空间语言与空间认知之间究竟是谁引领了谁,还是这两者通过日常经验的相互作用同时发展,目前尚无定论。跨语言研究、空间语言线索和空间语言表达是研究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三种主要范式,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汉语儿童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军在《语文建设》2005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语文学科特点与认知要求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程序化。知识程序定向,重在发挥知识的基础性教示功能。首先,要从教学论意义上认清知识的价值。其次,知识程序定向”在其教学论上的基本含义。第三,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在知识程序定向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定向、如何安排程序。从实践角度来说,它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教示性练习”,二是“学术性理解”。认知程序引导,旨在提高语文学习理性化程度。知识,是认知的指导性工具。认知,是心理运动过程,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知识与认知,从来就是相辅相…  相似文献   

19.
成就目标定向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特征上的稳定趋向,它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地方本科院校303名大专生和105名本科生施测。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年级和自评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时间定向是个人行为和思想所偏好的方向,主要指向过去的客体和事件。本实验以14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高过去定向组,低过去定向组)×2(自我参照,他人参照)×2(消极的过去信息,积极的过去信息)混合设计考察了过去定向者认知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高过去定向的个体对有关自我的过去信息加工深度深,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并倾向于优先加工与自我有关的消极信息。过去定向者的认知加工具有类似自我图式的性质。对产生该效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