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差苦旅追本溯源──评介《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由《图书馆学通讯》原主编、高级编审袁咏秋主编、雷季光等专家参与搜集资料并整理编辑的《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和《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和名家藏读叙传选》,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辑录自秦汉至民国以来...  相似文献   

2.
为了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学遗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满足广大读者和文学工作者的需要,为四化建设服务,湖南人民出版社将陆续出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欣赏》丛书。这套按文体分类的丛书,包括《历代游记选》、《古代书信选》、《历代论诗绝句选评》、《明清文言小说选》、《历代抒情诗选》、《历代传记文学作品选》、《历代辞赋选》、《历代杂文选》、《元人散曲选》等。其中《历代游记选》已  相似文献   

3.
韩姝 《新闻世界》2012,(6):230-232
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图书版权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其逆差仍旧显著。《狼图腾》将英文和其他语言的版权出售给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创造了中国版图书走出去的“神话”;接力出版社引进“鸡皮疙瘩”系列书充分开发引进版权资源,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狼图腾》和“鸡皮疙瘩”系列书探讨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傅刚 《全国新书目》2023,(11):7-15+6
<正>本书分为三篇,上篇《历代〈文选〉版本著录汇考》从历代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人藏书目录中辑录有关文选的记载,梳理辨析,厘清《文选》的流传,最后形成综述,以期让读者对《文选》版本的流变及研究近况有大致了解。中篇《〈文选〉版本叙录》分类介绍了目前存世的各种《文选》写本、钞本、刻本,对国内外现存较早的《文选》版本一一作叙录。下篇《〈文选〉版本考论》对国内外文选藏本进行个案研究,从存佚分合、文本对比等方面精析《文选》不同版本的特点,对这些本子进行详细的校勘和考订,深刻阐述了这些版本的重要意义,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目录”、“书目”二者的异同表现在哪里?首先,“目录”与“书目”有着不可分割的“近亲血缘”关系。将“目录”二字结合成一个文献的名词,至迟始于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的时候。《文选》任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引《七略》说:“《尚书》有青丝编目录。”可见在刘向之前已有一书的目录了。《汉书叙传》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东汉的班固已把刘向“辄条篇目,撮其旨意”的文章叫做“目录”了。刘向首开叙录体裁记录图书(即“解题”),这是我国目录学史中的优良传统之一。“目录”一词往往还  相似文献   

6.
《史记》列世家以叙卿相诸侯,世俗言世家以称豪富大族。此所谓藏书世家,特指历代收藏图书富埒中秘,合家为业为宝,累世相聚相传的著名藏书氏族。这是文化事业中的豪富大族,这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它们对中国的文化学术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依次为作者性名、篇目、期数//页码) A安国楼早期复威夷客家妇女的“黄金”梦—仅威蔚对中国客家人的描述51122陈传才陈刚B白烨半夏本刊特稿步平一个人的排行榜—2《X万年的十部长篇小说对101经典:读,读法,及其他创14《中国图书评论》杂志2以巧年度优秀书评文章人选作品11113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27家媒体联合推出“2(X拓年度十大图书”“优秀书评作者”21117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初选入围图书与选题对119东亚地区能否建立面向未来的历史认识11114陈四益陈永国的缘起陈勇陈玉立C蔡静曹洪洋常建华成中英常明艳程方勇程巍常梧陈…  相似文献   

8.
图书文献灾害发生频仍,给中国图书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破坏.传统的"书厄论",仅仅关注"宏大叙事",缺乏对图书事业灾害的科学认知.张舜徽突破传统书厄论,认为主观因素是造成图书事业灾害的主要来源.历代图书事业灾害的循环往复在于科学、民主的图书事业机制的缺失,封建蒙昧和理想化的民粹热情,以及近代国家的积贫积弱.  相似文献   

9.
由我国著名史学家周谷城等任顾问,著名史学家丁守和等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百余名长期从事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精心编撰的洋洋一千余万字的《中国历代奏议大典》近日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奏议,又称奏折,是大臣给皇帝的上书。本书系统发掘整理了散见各类史学文献、古籍中的历代  相似文献   

10.
台湾《出版与研究》半月刊第二十九期上刊登了一篇徐玉虎写的《历代宝案——一部有关琉球王朝与远东诸国关系的书》。文中谈到“《历代宝案》一书,为琉球王朝自西元一四二四年,即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至西元一八六七年,即清穆宗同治六年,计四百四十有三年,历年对四周诸国关系之档案集成。其有关之国家曰中国,明清两朝、东北亚之朝鲜、东南亚之吕宋……”。  相似文献   

11.
在近年来书史和阅读史的全新研究趋势下,文章拟以《世说新语》中的阅读文化史料为切入点,浅析其在阅读载体、阅读行为和阅读内涵等方面所保存的文化细节和背后意味,简述了"清谈"这一文化符号体系的流变和异化,进而展现《世说新语》在当代书史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图书馆史研究在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庆应大学所藏图书馆史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注重方法论的探讨与研究领域的划分,如关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分野的概括等;在内容方面,由图书馆史研究分化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后来细化为运动史、服务史、藏书史、人物传记等各个主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日本图书馆史有教材、史料和工具书;在组织方面,1982年成立专门研究图书馆史的组织图书馆史研究会,1995年后改名为日本图书馆文化史研究会,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与发行刊物进行研究交流,开展学术批评;在研究视野上,秉承了日本受容文化的特色,研究视野宽广,并不限于日本,对世界图书馆史,以及中美德英俄等各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翻译著作多、国际研究著作多的特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这些成果和特点可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是从介绍和研究外新史开始的。从1915年3月《申报》连载朱世漆撰写的《欧西报业举要》开始,我国外国新闻史研究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其间可分为三大时期,即1915至1949年、1949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特点各异,涌现了一大批外国新闻史研究专家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曾先后发动或参与了四次对华侵略战争,并趁机进行文化侵略,尤其是对我国图书文献资源进行了大肆破坏与掠夺,使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近年来,学界对涉及这一主题的新闻报道、统计资料、公私档案等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对日本在华掠夺图书文献的政策、事件、机构、方式、数量与影响等进行归纳与分析,建立了日本对华图书文献劫掠史的基本脉络。本文分五个议题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1时间和地域,2组织机构,3劫掠方式,4图书损失数量,5文献保存活动。利用日方史料和第三方史料开展日本对华图书文献劫掠史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表3。参考文献51。  相似文献   

15.
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出版的《中国藏书楼》、《中国藏书通史》和《藏书中国丛书》的各自特点及共同之处,肯定了这三部书对中国藏书史、古籍整理和版本学研究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私家藏书史上,有关女性藏书的记载不多。但在男性藏书家一统天下的背后,却有不少优秀的女性。本文旨在对这些优秀的女性进行收集和梳理,并对她们在这段辉煌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较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20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创办的图书馆的类型、藏书情况、服务体系和馆藏图书的流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引起人们对历史资料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聂家昱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0(5):81,84-81,84
对《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进行了简要的评价。认为作者合书史、目录学史、图书馆史为一体,论述图书事业随近代史进程发生的巨变是一项创新。全书构架合理,在史料的选择、组织及论述上,表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完整性和慎密性的特点,是学习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的好教材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使用数字化古籍的切身感受,就数字化古籍的版本、检索、阅读、保真等方面讨论了目前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利与弊,认为理性地认识数字化古籍的优缺点和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古籍数字化工作的重心,合理采用古籍数字化建设模式,对于节约资源、提高古籍数字化工作质量、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译新闻史著作《泰西新报源流表》,在松本君平《新闻学》汉译本出版之前的1898年已经刊行;1903-1904年间,坊间还可以见到《报章源流》一书。这两部译作与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和休曼的《应用新闻学》一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了对中国人的历史、理论和应用新闻学的最初的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