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传统的处理读者来信方式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而网络时代,读者需要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期望"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需要党报党刊在手段上、在内容上、在版面语言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至关重要。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拐点讲清,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平常的心态;需要把亮点讲足,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发展的信心;需要把亮点讲通,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坚定的决心。在具体实践上,县域经济报道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专"字上下功夫;要"内行愿看、外行乐看",在"新"字上下功夫;要"高端集成、低位运用",在"特"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薄薇  孙宇 《图书馆学研究》2011,(12):75-76,93
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以文化人"的作用。图书馆引导农民"文化自觉"需要与农民情感上相通,需要良好的职业操守,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服务"三农"重在坚持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芙蓉 《新闻传播》2012,(6):155-156
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盖奥尔格·齐美尔曾说过:"大多数现代人都在希望他人了解自己、也渴望理解他人的同时,更害怕在与他人接触时受到伤害"。为了满足人与人交流的需要,大多数人们往往选择与他人进行无关紧要式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声音来作为传播中介的广播热线参与类节目,在当今以"空中"交往方式为主的人际沟通情境中,获得了大多数现代都市人的认可。一、热线参与类节目的魅力广播热线参与类节目之所以具有其炙手可热的魅力,是其满足了马斯洛人类需求的五层次,即: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颂扬 《东南传播》2014,(10):89-90
在全媒体宣传语境下,文化电视节目的生产创新呈现出多彩多样的姿态,如何做到"尊重客观",在"存旧"上有所坚守;怎样"激活主观",在"立新"上有所突破,需要对文化电视节目有再认识、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精神文化与知识的建设,农村出版传播肩负着这样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媒介化"时代,在农民群体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得到广泛普及,中国农村出版传播需要积极适应建立新的传播平台,同时整合传统的"三农"读物在新的媒介平台上,深入有效地做到文化知识上的惠农、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7.
浅析如何降低出书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出版广角》2012,(4):66-67
降低出书成本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不需要增加设备、提升技术、资金等"硬件"投入,只需从"软件"上稍下工夫,一切就尽在掌握之中。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扫黄打非"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扫黄打非"工作迫切需要在工作体制和理念上进行创新。"扫黄打非"体制创新需要吸收当前社会管理研究中的新经验、新理论和新成果,要从宏观管理理念、微观操作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贾建伟 《今传媒》2011,(7):29-34
目前我国没有将行政救助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在建立健全行政救助法律制度时所必须解决的一些困境问题。本文先是阐述了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困境问题,紧接着在对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提出了需要在立法阶段、施行阶段和实施环境三个方面上采取的合理措施。提出:行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在立法上加以确定,而且还需要在保障行政救助制度的实施环境上,甚至运行程序机制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明确化应该属于"硬件",而在"软件"上则更多的是需要培育一个良好施行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茜 《传媒》2021,(13):88-90
信息技术和智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全媒体运营师这一新职业的诞生,全媒运营师需要具备从内容生产、运营推广、效果评估等全流程、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其培养上需要在社会层面上书证融通,完善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高校层面上"跨界"转型,构建全媒体专业群;在人才培养层面上,"三教"改革,提升全媒体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接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更高,更能适应市场和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利洁 《出版科学》2007,15(5):53-55
"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精神文化素养将产生显著的益处.本文对"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探讨,并认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长期投入;需要对书屋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有偿服务;需要在书屋的配置上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2.
徐妙菊  章勤 《新闻实践》2007,(11):19-20
相比往年多个台风,今年的"罗莎"非常特殊。针对特殊的事件,需要特殊的报道手段。"罗莎"来袭,今日早报运筹帷幄,在调兵谴将、运用独特报道策略、拿捏新颖报道手法上,倾注了更多的心思。运作策划:大事件需要大制作跟电影大片一样,新闻大事件需要大制作,以大气势取胜,以强磁场吸人。而大主题往往包涵纷繁芜杂的内容,体现在纸质媒体上,必须用一根明线或暗线把它们串起来,造成磅礴气势,给读者震撼感。  相似文献   

13.
任倩 《今传媒》2012,(1):50-51
娱乐新闻的恶意炒作、无中生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不择手段追逐成名等低俗化现象,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业的"四大公害"。当前,娱乐新闻"低俗化"有日渐蔓延,成为娱乐新闻常态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全国自上而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抨击。但是舆论谴责和道德呼吁并不会在根本上改变现状,只有首先仔细深入地对娱乐新闻低俗化进行理性思考和有效的解释,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上的深层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改善现况,找到一条真正使娱乐新闻报道适应时代需要、人民需要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王磊 《东南传播》2013,(7):117-119
本文通过笔者亲历主创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经验与思考,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和"视觉传播"理论,分析得出:因电视成为家庭休闲品,其"娱乐功能"最为显著,故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上多下功夫,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才能获得观众的依赖,保障收视率,从而更巧妙地实现并完善"教育"功能、"资讯提供"功能,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这需要电视新闻人打破惯性思维,向"电视剧"取长补短,在把握"真实"、"及时"两张王牌的同时,于表现手法上充分挖掘叙述效能,运用动态视觉传播规律,架构富有张力的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15.
融合新闻不仅需要回到新闻本体,回应社会议题,同时也需要在叙事形态上有所创新,创设友好的用户体验,如此才符合社会化传播的逻辑要求。本文立足于融合新闻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文本形态,聚焦"一镜到底"这一典型的融合新闻叙事结构,研究"一镜到底"故事线上的多媒整合方式。融合新闻的"一镜到底"叙事结构,主要包含镜头位移、空间调度、场景推拉、界面引导四种类型"。一镜到底"的叙事,强调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元素协同对话,共同打造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流动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经历从精准扶贫到"绣花"扶贫的关键时期,各地均在"绣花"上下功夫,积极啃"硬骨头",如何写出社会广泛关注、受众喜闻乐见的扶贫报道,新闻媒体记者需要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同样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本文以新华社近期的一篇引发社会广泛反响的报道为例,剖析扶贫报道形成社会热点的"密码",探究其新闻性和思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给新时期扶贫报道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但是,长三角地区传媒业发展还存在势大力薄、同质竞争、"割据"和"碎片化"现象,新媒体发展也相对滞后,这需要在宏观政策和管理体制上创新,搭建有利区域传媒业融合互通的平台,也需要传媒业自身积极探索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冬权局长在2014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社会各方面需要档案服务和档案部门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要仍是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之一,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努力弥补公共服务这个弱项。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档案工作公共服务能力,补强"这个弱项",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一、贴近服务"重点",送好雪中炭"重点"即是体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工作大局、档案服务宗旨与发展水平的工作。贴近服务重点就要紧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资源是支撑我国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需要政府引导、科技主导、产业创新,需要构建能够贯通三者的示范性产业服务平台.本文对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进行阐释.该平台采取"线上信息集成"和"线下服务对接"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市场、企业、专家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帮助客户准确把握所...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地不断变革发展,影响着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在如今新兴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适应媒体融合背景,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成为我们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内容上来看,需要我们挖掘具有"实、新、特"的好故事,激发对方听我讲的兴趣;从视角上来看,需要我们压低身姿,以个人魅力折射中国魅力;从渠道上来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要利用媒体融合所提供的平台,将"好故事"传递出去,激发国际人士参与讲故事的热情。通过利用媒体融合的特征,发挥媒体和信息媒体的资源优势,讲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从"我的"转化为"我们的",才是"一带一路"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