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1 宝宝找妈妈活动步骤1.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让客人抱着宝宝。2.客人逗宝宝说:“宝宝的妈妈在哪里?”3.如果宝宝的反应是转过头找妈妈,或冲着妈妈笑,那就说明宝宝已经听懂了客人说的话,完成了和陌生人的初步沟通过程。适合年龄4个月~8个月益处培养宝宝和陌生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即宝宝能对陌生人的要求做出反应。活动2 猜猜妈妈的心情活动步骤1.给孩子看不同表情的图片,如高兴或者悲伤,教给孩子每种表情代表的心情。2.妈妈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同的表情,引导孩子猜猜妈妈此时的心情。3.进一步引导宝宝如何对待不同心情的人。适合年…  相似文献   

2.
许铁梅 《幼儿教育》2001,(12):21-21
“会叫妈妈了”——言语的发生、发展由于记忆、感知的发展,大卫开始逐渐地在物与词之间建立起联系,如我问他:“宝宝,灯在哪里?”他就会用目光注视电灯。后来,随着动作的发展,大卫逐渐能够用手指出所问的物品。随着这种联系的广泛化,到了八至九个月,大卫的语言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逐渐能够理解一些与动怍有关的词,如:“下楼”“上街”“吃糖”“来了”等等。当他不高兴的时候,我对他说:“宝宝,我们下楼玩怎么样?”他马上会兴奋地扑向门口。另外,由于发音器官的  相似文献   

3.
梅香 《早期教育》2001,(10):28-28
“妈妈,我的QQ糖放在哪里?”“妈妈,我的小手帕——”……“在妈妈包里呢,我来找给你!”于是你放下手里的物品,打开包,翻了半天才找到宝宝的这些小玩意儿。带孩子出门郊游或访友的时候,您一定没少遭遇这样的麻烦吧?  相似文献   

4.
玩是宝宝的天性,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游戏是他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让宝宝感知周围环境、感知生活,同时其动作、语言等各种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那么,请你每天用10分钟和宝宝一起游戏吧!你的宝宝就会越玩越聪明。  相似文献   

5.
我的牙床又痒痒了法法的世界我好像懂得了许多的事。虽然我还不会说话,但大人们对我说的话,我能听懂不少了。妈妈问我“鱼在哪里”时,我就会用目光去寻找鱼。当我用两眼紧盯着鱼缸里的鱼时,妈妈会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宝宝真棒”,有时还会亲一亲我的脸蛋。我很喜欢和大人们玩这种找东西的游戏。什么“灯在哪里”、“阿福在哪里”、“宝宝的脚丫子在哪里”……还有找人的游戏,比如“爷爷在哪里”、“奶奶在哪里”……我都能准确地找到。我喜欢玩报纸。妈妈经常会把我抱过去一起看报。我用手拍打报纸、去抓报纸,这时,被我弄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智力乐园     
找到了(1~2岁)目的:学习猜测别人的意图,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玩法:妈妈和宝宝坐在桌边。将三个大小不同的纸杯杯口朝下,在桌子上排成一列。将玩具藏在其中一个杯子里,反复调换杯子的位置(玩具仍藏在原来那个杯子里),要求宝宝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杯子里的玩具。可反复进行。提示:如果宝宝找不到,妈妈可以告诉他,如“在这个大杯子里,宝宝看看。”让宝宝明白虽然杯子的位置在变,但玩具总是在同一个杯子里。猜一猜(2~3岁)目的:认识日常用品的用途,学会用语言描述物品的特征。玩法:妈妈说:“我要让宝宝猜一样东西,这样…  相似文献   

7.
快乐的五官适合年龄:2岁~2岁半游戏目的:使宝宝能准确地说出五官的名称,并能指出自己五官的位置。准备: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游戏玩法:妈妈用彩笔在纸上画一个娃娃脸的轮廓,单独画出五官,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然后让宝宝说说脸上都有什么,并拿出剪好的五官让他贴到娃娃脸的相应位置上。贴好后,妈妈对他说:“鼻子鼻子在哪里?请你把它指出来。”宝宝说“:鼻子鼻子在这里,我来把它指出来。”说的同时,宝宝用手去指自己的鼻子。接下来,妈妈再用同样的方法让他指出自己的眼睛、嘴、耳朵、眉毛。听我说一说适合年龄:2岁半~3岁游戏目的:使宝宝…  相似文献   

8.
任宏 《幼儿教育》2003,(9):36-36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述故事《多多贪多》。在活动前,我把配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图片上是妈妈和宝宝,有的说是老师和小朋友,有的孩子发现了图片上的气球是每人一个……本来计划是由我讲述,孩子们回答我的提问来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可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改变了主意。我对他们说:“请你观察图片上有什么?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讲开了。  相似文献   

9.
“妈妈,我的QQ糖放在哪里?”“妈妈,我的小手帕——”…… “在妈妈包里呢,我来找给你!”于是你放下手里的物品,打开包,翻了半天才找到宝宝的这些小玩意儿。带孩子出门郊游或访友的时候,您一定没少遭遇这样的麻烦吧?  相似文献   

10.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见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1.
小猫在哪里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观察图片,能按老师的提问用短句回答问题。 2.学习方位词:“上、下、里”。学会使用介词:“在”。学习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二、教学准备: 《小猫在哪里?》图片一张,图片上插入教具老猫一只、小猫五只、草窝一只,并用一块布  相似文献   

12.
游戏一:送“水果”适合月龄:12 ̄14个月准备:有把儿的奶箱(或其他物品),在箱子外面贴上苹果、梨等水果的图片。游戏目的:发展宝宝两手提物走的能力。游戏玩法:妈妈一边让宝宝提着贴有水果图片的奶箱走,一边说儿歌:“小宝宝,真能干,提‘果箱’,慢慢走,给妈妈,送‘水果’。”游戏二:盖“房子”适合月龄:14 ̄15个月准备:各种纸盒、鞋盒、奶箱(用包装纸装饰)和布绒玩具动物。游戏目的:发展宝宝两手抱物走的能力。游戏玩法:在房间的一处放几个纸盒,另一处放布绒玩具动物,让宝宝给“小动物”盖“房子”。宝宝抱起纸盒走到“小动物”跟前,把纸盒放…  相似文献   

13.
王春红 《考试周刊》2010,(22):226-226
音乐学科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称作“小学科”,在普通升学考试中没有它的位置,往往被各方面人士所轻视和忽视.它的课堂教学也总是被各种因素所左右,开展得忽明忽暗、断断续续。在有些学校,音乐课程像是“哪里不重要放哪里”的物品被无情搁置和牺牲。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田晓莉 《西藏教育》2009,(11):20-20
《新课标》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听、读获得信息,通过说、写表隋达意,交流信息。”同时要求:“初中学生能根据图片、实物写出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目前,我区大多数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词汇量贫乏、语法规则混乱、用词不当、句式不完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郑永 《早期教育》2010,(10):46-47
【案例描述】这是一次《认识蔬菜》的科学活动。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蔬菜图片,并用软件将它们合成胡萝卜爷爷、花菜阿姨、大蒜宝宝等拟人化形象,点击某一蔬菜图片,便会有相应的“自我介绍”。这个课件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他们对答如流:“大蒜是绿色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扁扁的……”活动顺顺当当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16.
新《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指出:读一般现代文,要求“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又规定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等项目,这些项目是初中语感教学的具体化。18项阅读训练中,语感训练占了3项,由此可见“新《大纲》”对语感的重视程度。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知,是人在感知的刹那间不容思索的情况下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主动自觉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具有…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告诉我们,以读为本,感知、感悟培养语感、情感,是语言训练的最基本的策略。一、感知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阅读活动中的感知过程则是属于对课文言语的感知和理解活动范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对课文感知过程中,词和词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语言单位,言语信息在人脑中可能有一个以词或词组为单位的存储系统。词以及词组联系愈巩固熟练,愈利于…  相似文献   

18.
表情朗读训练,常见教师重在技术上的传授和灌输。比如哪里重读,哪里轻读,哪里语速快,哪里语速慢……学生死板摹仿,读得怪声怪调。其实,解决“这样读”的基础在于先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从这个关键处着手展开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教师教《草船借箭》,要求学生以成功的表情朗读来理解、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训练,在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中添加表示内心活动的词语。学生讨论后,是这样添加的:周瑜(明知故问):“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故意)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暗自高兴,趁势…  相似文献   

19.
小手拍一拍适合年龄:13~18个月游戏目的:使宝宝在儿歌中,初步感受自己的小手、小脚的位置。游戏玩法:在家中做此项活动前,家长把宝宝带到镜子前面,请宝宝看见镜中的自己,同时握着他的小手在镜子前做些动作,这样更能帮助宝宝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然后家长和宝宝面对面,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手小手拍一拍,宝宝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宝宝和妈妈拍一拍。小手小手拍一拍,宝宝的小手藏起来。儿歌结束后,再告诉宝宝一遍,他的小手在哪里,同时还可将儿歌中的“小手”换成“小脚”,让宝宝在不断的重复中,感受自己的小手、小脚。我的宝宝适…  相似文献   

20.
琳琅妈妈 《顽皮娃娃》2008,(15):I0016-I0017
如何教宝宝识字?该不该教宝宝识字?宝宝几岁开始识字好……教宝宝识字这个问题是每个妈妈都很难回避的,尽管在广大家长中已然分立出两大阵营:强烈希望尽早教宝宝识字和坚决反对过早教宝宝识字。但是无论家长支持还是反对,宝宝对“字”的感知随着对各种信息的接触都在慢慢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