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班幼儿多,配备的玩具少,游戏中玩具往往供不应求。我就在班里开设了“娃娃玩具商场”,发动每个幼儿带一件或两件玩具放在商场里,这样每个幼儿的一件或两件玩具汇集起来就变成了几十件。游戏时,幼儿可按自己  相似文献   

2.
少了什么?     
目的:①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找出所画东西的缺少部份。②复习、运用已掌握的绘画技能技巧。准备:①在黑板上画有几幅未完成的实物画(水壶、剪刀、鸭子、椅子等)。②彩色粉笔若干。玩法:①让幼儿看每幅图,想想画的是什么,并说出画中每样少画了什么,少画的部分能起什么作用。然后请幼儿在黑板上添画每样东西的缺少部  相似文献   

3.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分类、序列、守恒是学前儿童学算的基础。分类和序列里面蕴含着数的重要逻辑特性,数的守恒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简单的推理活动则可帮助幼儿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学会逻辑思维的方法。所以我们选择以上几项内容,各设计一个智力游戏活动,以帮助幼儿提高逻辑思维能力。1.运用实物和几何形体,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分类。用大量的幼儿所常接触到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按类分组,归纳出较高层次的概念(如“水果、蔬菜、交通工具等”)并把异物归出来。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 黑暗,幼儿并不陌生,如,夜晚,关灯后的卧室,晚上漆黑的马路.“摸黑走”是幼儿生活中的日常经验.与“摸黑走”接近的“蒙眼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更为熟悉一些,如游戏《猜猜我是谁》,《抓住我了吗》等等.《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动作发展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蒙眼走路等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大班体育活动.将《指南》的目标与教育建议融进情境游戏中,让幼儿的体能在游戏中得到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周长概念教师拿出两个长方形实物教具,问:“这两件东西各是什么形状?”生:都是长方形.  相似文献   

6.
教学游戏是一种把认识内容、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结合起来的活动形式。关于它的分类,目前大致有三种分法:一种是按游戏的内容,划分为训练幼儿感官的、认识自然的、形成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和发展语言的教学游戏;一种是按照游戏的类别划分为旅行游戏、猜谜游戏和谈话游戏,或为有情节的游戏和无情节的游戏;还有一种是较为传统的分法,即按照游戏材料,划分为使用实物、玩具和自然材料的教学游戏。桌上印制品游戏和语言游戏。本文拟就这第三种较为流行的分法,对教学游戏作些论述。1.使用实物、玩具和自然材料的教学游戏这一种游戏主要是运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相似文献   

7.
谜语——是运用儿歌、顺口溜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事物的特征,它语言简炼,短小精悍,生动具体,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小班开展猜谜语活动,不但能启发孩子积极思维,而且能丰富幼儿的知识,训练幼儿的口语,培养幼儿大胆发言的能力。一、从直观到形象,启示幼儿理解谜语我经常想,如何在幼儿中间开展猜谜语的游戏呢?如何让小班的孩子理解“谜语”这个词的概念呢?小班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观性。针对这一点,我用实物过渡到抽象,使幼儿理解“猜谜语”。我对幼儿说:“小朋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很小,在我的手里。小朋友先猜猜看,你们是不是能猜对?”说完我就把握着东西的  相似文献   

8.
喜悦的脸     
游戏目的:1.加深孩子对知足品格的理解。2.全家知足品格的塑造和日常生活的实践。3.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庭和谐。温馨提示:1.蒙眼画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取胜,可以事先不用蒙眼画一画,练习练习。对于小一点的孩子,需要多练习多鼓励。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和发展。游戏活动不同于教学活动,不可在游戏中掺入过多知识教育的成分。小班幼儿游戏活动具有丰富的价值。教师在指导小班幼儿游戏时遵循的原则有:游戏主题源于幼儿已有经验;游戏简单易操作;游戏材料数量多、品种少;游戏指导语言生动、富有童趣;游戏宜重复、少变化;对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幼儿及时强化。  相似文献   

10.
小班幼儿游戏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和发展。游戏活动不同于教学活动,不可在游戏中掺入过多知识教育的成分。小班幼儿游戏活动具有丰富的价值。教师在指导小班幼儿游戏时遵循的原则有:游戏主题源于幼儿已有经验;游戏简单易操作;游戏材料数量多、品种少;游戏指导语言生动、富有童趣;游戏宜重复、少变化;对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幼儿及时强化。  相似文献   

11.
教师正在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活动《梦幻山谷》的第四个活动《找一找》,这是一组图形评价类的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活动基本掌握实心圆、圆环、三角形、梯形的特征。并从实物卡片中找到相似的其他实物。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小班分组游戏的时间里做过几次小实验,探究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方法。我把能力相当、年龄相仿的20名幼儿分成两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要求两组幼儿做同一件事,但指导语却不相同,其结果,两组幼儿的求异思维差别很大。第一次,我让幼儿用5块积木搭一样东西。对控制组的指导语是:“老师想看看,小朋友用这5块积木能搭出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3.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记忆力强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1 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2辩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裳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迎合了幼儿的身心特征,需要教师注重应用游戏的手段,促使幼儿创造力不断提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游戏对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要科学合理组织各类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也能学习到知识,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本文将简述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一、角色游戏材料概念及幼儿角色游戏特点角色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开展角色游戏,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如娃娃家的"娃娃"、菜场的"菜"等等,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游戏主题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定的,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会有如下特点:平行游戏多、合作游戏少,与材料接触多,与同伴互动少。所以只有提供了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因此,我们要放开手,让他们自己选择游戏,让他们玩得尽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我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数学游戏形式和内容。例如让每个幼儿手持一根尼龙绳(绳的长短不一),让幼儿自由结伴,边念儿歌“尼龙绳,真漂亮,有的短,有的长,找朋友,比一比,谁的短,谁的长”,边比较绳子的长短,在玩中懂得物体的长短是比出来的,只有两样东西或更多的东西放在一起时才可比较长短。我还常和小朋友一起做《找椅子》游戏。请几个小朋友听琴声唱歌绕着小椅走(椅子数比小朋友数少1),琴声一停就立即找椅子坐下,结果总要有一个小朋友坐不到椅子。通过这一欢快的游戏,巩固了幼儿对“几比几多1,几比几少1,几和几一样多”的认识。我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18.
郭源 《幼儿教育》2012,(34):38-39
设计意图:在一次游戏中,一个男孩拼命想让一个头重脚轻的罐子站立起来,结果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交流的时候全班孩子帮他想办法,最后他们在罐子里灌入水,让罐子成功地站稳了。这件事给了我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灵感,并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思考之一是,在这个探索活动中幼儿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即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有哪些,这些核心概念应既能使幼儿理解科学的价值,又能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做好准备。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思路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操作摆弄去探索其中的奥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运用感官、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活动,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有助于幼儿建构数概念。本次数学活动就是根据这一指导精神,结合班上幼儿玩区域游戏"美食时光"时所生成的与冰糖葫芦有关的游戏内容而设计的。我利用自制的游戏道具——泡沫冰糖葫芦并购买了实物冰糖葫  相似文献   

20.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寓计算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可使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例如:小班幼儿在“找椅子”、“小白兔找山洞”等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一样多后,当老师提出“一箩筐的杯子与小朋友比哪个多?哪个少”的试探性何题时,他们竟能提出要求老师将杯子分给小朋友一人一个的方法来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