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作过程知识是指技术工人所特有的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知识。大部分工作过程知识属于缄默知识。工作过程知识的生成机制是:工作情境→行动→反思→建构工作过程知识。从工作过程知识的生成机制来看,工作情境、行动和反思是学生建构工作过程知识的三要素。因此,开发项目课程: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工作情境;三大课堂联动:拓展学生的行动空间;凸显各门课程价值: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工作过程知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课程实施目标以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为主;课程实施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课程实施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典型。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学习领域是跨学科的课程方案,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和建构课程内容,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教学,这些基本特征不仅要求职教师资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熟悉职业实践、创设学习情景;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建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积极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构的过程应是知识的处理、转换的过程;而职业教育注重社会发展需求,它不是单纯的简单操作活动教育,它更关注工作过程实现的程序行动,并使之与学习领域、教学活动过程重新建构,是工作活动系统化的设计,带有技术的提升与应用知识的升华。本文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从建构的思路、建构的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及实施方面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内实训课程的建构要求,说明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内实训课程,保证学习者有实践的机会,是实现课程目标、满足现代职业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教育学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仍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反映在教材方面就是以能力为本位还是以学科知识以本位来建构课程的问题;反映在教学方面就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还是以教师工作过程为主线来传授的问题。从职业教育课程论的角度,对教师职业进行工作分析,以建构教育学课程的“学习领域”,是教育学指向教师的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114,自引:1,他引:11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针对于传统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想脱离的弊端而提出,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并按照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归为4个学习范畴;课程开发由注重劳动科学的资格研究转向注重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思想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学科体系职教模式,建构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相似文献   

7.
提出高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理念.其项目教学是以真实环境中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建构课程内容.教学中强调师生的互动,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并建立本课程开放式、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思想基础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是我国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也是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的热点和难点.文章尝试提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概念和特征;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三个领域,分析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思想基础,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理论框架;并以"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为例,研究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教学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书法广域课程是一种综合化的课程组织形式。书法广域课程的建构应以学习者的专业基础与特点为依据,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作指引。可以从书法字体和书法家的特点,指向书法本体的书法广域课程建构;借助书写工具和形式,从书写者的外部表现与内部情感指向书写实践的书法广域课程建构;在学科跨界与整合中指向文化融合的书法广域课程建构,从而在互融共通、共生共长中以项目化的探究方式,促进学生书法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系统化包括有序化和整体化两个含义。从专业课程体系层面来看.完整性是指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集合,能完整地覆盖专业对应岗位的职责;有序性是指课程开设顺序要遵循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从课程层面来看,有序性和完整性是统一的,但要从两个角度理解。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理解,它是指完整的工作过程,即包含工作任务的所有具体工作步骤;从课程教学组织的角度理解,它是指完整的工作策略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现状和困境为出发点,结合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在理念与工作手法的契合点,探讨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中事前预防、事中处理和事后跟进中的具体介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社会工作机构的调查,发现广东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技术教育、价值教育、个人素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推动整个广东社会工作教育,作为高校应该以技术教育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以价值教育为核心,彰显专业特色;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增强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工作泛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生工作泛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它集中表现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职责处于不断扩展、派生、交叉、融合态势。学生工作泛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必须对泛化背景下的学生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对学生工作力量重新整合,对学生工作队伍进行专业化、专家化构建,对高校相关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会计工作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增强会计工作责任意识的思想基础;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增强会计工作责任意识的认知条件;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增强会计工作责任意识的制度保障:建立会计人员绩过档案。是增强会计工作责任意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简论社会主义劳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劳动观。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尊重劳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社会主义劳动观在今天有着突出的时代意义,全社会要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环境,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劳动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图书馆流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好流通统计与导读工作,加强员工责任心和提高人员素质,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秘书工作人员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努力为领导或领导机关服好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工读、半工半读、半工半读制度的内涵、历史演变及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为新时期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Multitasking and synchronous work: Complexities in teacher wor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acher work is described as increasing in complexity and intensity. Reasons for this include societal changes, reformed and increased work tasks, and the changed moral and normative character of teacher work, but also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doing more than one th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of thinking about one's work at all times. The concept of multitasking is discussed as it relates to teachers' activiti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with an organizational sampling method (OSM). The concept of synchronous work is developed and discussed as it relates to structural influences, involving concepts that conflict in some resp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eacher engagement and structural and social constraints can lead to work satisfaction, frustration, indifference or ignorance.  相似文献   

20.
Faith-based organizations (FBOs) have an important presence in contemporary civil society and have gained further prominence through their repertoire of social welfare and services. This study engaged social work educators (n = 316) across nine countries to examine their perceptions of including discourses on faith and FBOs in the social work curriculum.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intercountry variations on whether FBOs should form a part of the social work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and positioning, and whether the curricular orientation should promote partnerships/collaborations/synergies between FBOs and the discipline of social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