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光华文人志     
所谓文人,就是写文章的人。在这儿,我所提到的文人,就是在我们的学校里,无论我熟悉不熟悉,写写文章的人。然而也许有我所以1不知道的,我只就我所知道的写。(一)沈祖牟生着一个魁梧的身子,一副做生意的脸,一个和蔼可亲的性情,这就是我们的诗人沈祖牟。他这人,在脸上,身上,是寻不到一点诗意的。  相似文献   

2.
马楚政权统治的五十七年,是湖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马殷称霸之初就有大批人学士避乱至楚,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人群体,马希范当政之时,又有所谓“天策府十八学士”等,他们虽不像西蜀及南唐的臣那样位尊权重,更无力改变马楚政权的基本走向,但他们对湖湘化中心的确立却别有建树,马楚时期人群体的生活与创作,反映着“九国”化和学发展的一般情形,它为我们研究该时期历史化的居变与转型提供了鲜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主要研究了北宋后期苏门人集团的形成过程,苏轼在苏门人集团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包括苏轼的性格、学观念、学使命感对苏门人集团形成的影响;对古今人所认定.的苏门人士名单进行了甄别和全面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北宋后期大多数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几乎都囊括在苏门人集团中。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化和批评一贯强调“德”说。刘勰《程器》篇中提倡“德”是其作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创作的综合素质。“德”是作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德”说不仅强调“”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德”的作用,而且“德”说弘扬了作批评中的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在文人中间普遍兴起了竹枝词的创作热潮,包括在朝安逸文人、从军文人、基层官员文人、谪戍文人、旅行文人、西部本地文人等在内,他们尽管境遇不同、身份各异,但都热心参与,一批结构严谨、音韵优美而通俗质朴、内容丰富的西部竹枝词相继问世。这些作品深刻展现了广阔西部的风土民情,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元代人命运是元杂剧所集中反映的一个题材领域,而关汉卿杂剧中所描写的诸多人形象,可谓开其先。关汉卿的杂剧,描写了元人人在现实与理想之矛盾中痛苦坎坷的人生,又出于对元代人凉现实补偿心理,为他们安排了理想的结局。关汉卿笔下的人身上,既有沉抑下僚而生出的极度怨愤与痛苦,又有志不获展而发出的美好梦幻与追求,由此构成了元代人普遍的化心态,展示的是元代人多命蹇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陈代  周建 《现代语文》2007,(3):39-40
2006年新春伊始,一大批好书纷纷上市,让人目不暇接。在这众多好书中,张全之教授的《火与歌一中国现代学、人与战争》(以下简称张)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部。《新京报》在《一周书情》中对该书作了重点推介,认为张“相当有新意”(《新京报》2006年2月17日),待仔细拜读之后,方知《新京报》之言并非虚夸。[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与演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末清初时期,人结社和戏曲都很繁盛,并且出现了二的融合。由于以往的研究大多将人结社视为一种纯政治或学运动,因此对于结社活动的娱乐性关注不够。本即由此入手,描述了这一时期内结社过程中的演剧活动,阐述二结合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它们对明清戏曲繁荣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抒写现实生活,又不类同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中,似乎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对此,历来的评论家曾有过种种的探讨,产生过不同的解释。明清两代评论家认为“或云劝学,或云谈理,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词甚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强调《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见”(胡适《西游记考证》);还有人认为书中是阐述“三教合一”的心学。近半个世纪以来,更多的人习惯于用社会政治的观点来解读这部小说,提出诸如“起义说”、“斗争说”等。但很多人忽视了这一视角,《西游记》是大成于人之手的,其作吴承恩在其中倾注了大量情感,此书不可能不融进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对社会清醒尖锐的批判与思考。所以书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方孔先生提出的权利即是人性需求加被法律许可的观点,笔者从自然法是否真的存在,权利的概念是否是实在法上的产物,人性如何界定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权利的新理解,即从权利的相关因素入手综合其关键性特征进行综合定义。  相似文献   

12.
霍布斯的人性观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但是目前学界对霍布斯的善恶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最普遍的观点是认为霍布斯的人性观是"恶"的,但对霍布斯人性观进行重新审视后发现,其实霍布斯的人性观并不是"恶",而是"非善非恶",这种人性善恶观也正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实秋挥舞其从大洋彼岸的白璧德邪里学来的人性论武器,分别针对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的佛道传统和时正兴盛的无产阶级文学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从逻辑上说他所肯定的就只乘4下儒家文学传统了。其实他千里迢迢从美国学来的二元人性论,其实质就是大受时人批判的宋明理学人性论,他要保守的也是这种积满历史尘埃的“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沈从文,以善于抒写人性而著称。沈从文写人性,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汹涌澎湃的激情,他常常是平静地、朴实地描写一般人的生活,通过人物行动和对话,把人性中最动人和最美好的一面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催人泪下。《菜园》就是沈从文这类作品中的一部短篇小说。本文对这部作品在表现人间母子情深和美丽人性方面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宇宙观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形成,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演进。已有的宇宙观理论面临着种种困惑,滞后科学、时代与单维阐发是其主要原因。当代宇宙观应当在关注现代科技的同时确立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6.
时下人们对自然观的理解往往过于抽象,即将自然观与人类社会生活相剥离,孤立地谈论自然观。而从现代实践哲学的立场看,自然观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内蕴于人类生活实践之中。换言之,人类生活实践是人们考察自然观的一个新视角。从人类生活实践的视角看,自然观是一个包含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的丰富整体。不同类型的生活实践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自然观,即技术实践意味着机械的自然观,伦理实践体现着道德的自然观,从精神文化实践则必然引申出审美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其小品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或针砭时弊风情,或揭露人性弱点,或抒发生活感悟,或体察世态人生,诙谐幽默中展示着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这种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先生的出身、经历、文学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人性的剖析,特别是对中国人“为人”能力的剖析。在鲁迅的《祝福》中,人的生存状态各异,但都处于非人状态:祥林嫂生不如死,鲁四爷生而非人,“我”生而“无心”,其他众人生而茫然。从这几个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样的“立人”观:中国人“非人”,所以需要“利刃”,只有“立人”,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们虽同处相同的创作时代,同具相似的文学命运,同样都以人性作为自己文化视角的切入点,但他们笔下的人性迥异,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罗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2-53
《"春"义溯源》一文中,王礼贤先生以为"春"的语源义当为"出",而非许慎在《说文》中释的"推"。然而,通过结合文献材料对该字的形、音、义以及同源词进行综合考察后,我们认为许氏对于该字的语源的探究是精辟的、可信的。而王礼贤先生的观点则稍显迂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