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蒙古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草原文化的艺术载体,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分析和探究内蒙古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旅游吸引力、旅游开发的作用和旅游开发的主要策略,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内蒙古旅游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怀化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存在资源破坏严重、文化遗产备受冷落、民间艺术人才断层等诸多问题。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可以采用文化重构方式增强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并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些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文化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发现,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为当地蒙古族的语言、服饰、饮食风俗等文化认同方面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记忆,文化传承是传统村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结合楚雄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旅游开发策略。楚雄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中以"茶马古道文化"、"盐井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廊道和科普研学营地,传承文化遗产、培树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唤起文化记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文化名村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民族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出发,进行丹洲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明确在当前旅游发展大环境下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景和紧迫性,提出依据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标准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和思路,提出突出"古(历史文化型民族村)、民(民族文化型保护村)、生(生态旅游型文化村)、遗(文化遗产型品牌村)"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织金县砂陶工艺既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旨在在促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多层次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课程教学评价上,真实性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面的专业素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旅游业规模化发展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还处在研究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本文认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指导下,依据资源多样性、民族性、原生态特点而开发,并依据市场需求,坚持可续发展,重点投入,树立品牌,吸引游客,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是区域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历史土壤,展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面对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只有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业是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最大化展现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对吴地核心区域非遗项目的调查统计,着力分析吴地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情况,并提出形成以吴文化为内涵、江南水乡为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吴地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区域传统技艺和文化基因,是稀缺的“活态性”文化资源。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诸多资源濒危的困境,亦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和特色进行梳理,构建了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并轨使用,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工具对资源禀赋条件、区域旅游发展条件、感知体验、效益与保障四项指标及维度内因素权重进行量化,科学预测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事旅游开发的潜力和价值。研究结果为大运河(安徽段)及相似区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价值的测度和旅游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汉语方言音译地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汉语方言中,有许多蒙古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地名。这些音译地名,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容,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及其语言互相接触、互相交融的结果,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城镇中的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城镇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城镇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民族问题,只能在加快内蒙古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第一,加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作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第三,要加大和深化城镇户籍、工商、卫生、税收和保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第四,要将城镇化发展进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构建进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内蒙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供需、经济与文化效益的矛盾,发展旅游业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文化效益在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应当做到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内涵,向世界展示内蒙古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地区对外开放,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总之,重视和利用好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发挥其效益是促进内蒙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儿童文学的现代性、民族性和儿童性三元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英雄崇拜、崇尚自然、践行开放等草原文化精神与儿童文学现代性追求的碰撞与融合。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地区主体的文化形态在内蒙古儿童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完好的呈现,草原文化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蒙古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精神走向。  相似文献   

15.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旅游的生命源泉和精神内核。依据文化空间理论,可将内蒙古划分为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部尔多斯、阿拉善等5大草原文化旅游区。在每个相对独立的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内,旅游文化的分布都是非均质的,文化特征及影响力也呈不均匀态势。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形态可以从物质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堆度3个层面来分析,时空演化呈明显的扩散性特征。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呈多区域分布、多中心布局、各区域相对独立、分区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中凸显民族性、地域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它总是体现一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文化,展示的是文化的精华。课程资源需要人为地去开发,文化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就内蒙古而言,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凸显民族性、地域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是依托草原和游牧业形成的具有强烈动态意识的文化形态,它以崇尚自然、讲求群体意识、倾慕自由、兼容开放为特点。草原文化对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目前草原文化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求草原文化在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倡导,更多学者开始草原文化研究,草原文化是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渠道的发展并通过对草原文化驱动下的典型企业如草原豆思、小尾羊、蒙牛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也需要加强加快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从加强文化产业链企业的协调带动、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建立主题公园、构建文化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等为促进内蒙古实施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着眼于内蒙古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程度,指出内蒙古的公共文化服务当前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并从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推进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改革,以及实现对公共文化服务多主体参与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内蒙古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结概括蒙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经验。蒙汉双语教育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语言的发展及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