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最终母亲在女儿的反叛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边缘性并勇敢面对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而女儿也在母亲的干预中看到了美国文化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接受了自己的中国文化血统.小说通过四对母女的关系充分表现了中关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而且这一发展过程解构了东方/西方、自我/他者、母亲/女儿的二元对立,揭示了中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在<飘>和<我的安东妮亚>中,妇女不再是罪恶的根源,而是一种美国文化与精神的象征.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都是自强不息的生活强者,她们独立自主,追求自由而又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极富人格魅力.但是,无论是女作者还是女主人公,她们依然没有走出男性文化传统的藩篱.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与<镜花缘>均意在"昭传"女子之事迹,题材相同,作者也都具有比较进步的女性观.曹雪芹重在表现女子的才情,揭示她们悲剧的命运;李汝珍则要彰显女子的才学,重在显现她们的学问,于是作品展示出迥然不同的两种写法,引来了后世读者两种截然相反的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4.
解靓 《文教资料》2008,33(14):22-23
在<奥赛罗>和<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塑造了两个具有典型性的西方社会中的"他者"形象(奥赛罗和夏洛克).他十分相像地描述了"他者"与西方社会中其他人物的关系.为了迎合观众,两人都被安排了悲剧结局.同时,莎氏又给予了他们由衷的同情和尊敬,体现出剧作家包容一切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布兰奇与爱米丽分别是<欲望号街车>与<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人公.二者都是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当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们无所适从,最终成为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威廉斯笔下的<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与福克纳笔下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爱米丽-这两位南方女性形象,并试探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以及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著名作家叶兆言常处于爱恨交织当中。一方面,他一直用自以为是的"理论"管教女儿;另一方面,女儿在潜意识里与父亲进行着抗争。有一天,叶兆言看到了女儿出国前的日记,在震惊之余开始反省自己。女儿的心灵日记当年,16岁的叶子作为交流生,要去美国读书一年。出国前,叶兆言夫妇总被一种紧张的情绪包围着,今天想买这,明天要买那;可女儿呢?喊她干什么,她都当耳旁风,每天  相似文献   

7.
<黄色墙纸>和<最蓝的眼睛>这两部女性文学作品艺术并阶段性地论证了"权力"与"他者"这一矛盾体在美国的历史变迁.按照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两小说在标题、内在化现象、非线性叙述和他者的出路等诸多方面存在思考上的相通点.  相似文献   

8.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诸多节目中,钱文忠先生的节目我看得最多.看他讲<玄奘西游记>是因为自己赶巧读过<大唐西域记>,对玄奘和佛教都还有点兴趣,看他讲<三字经>是因为那阵子正在陪孩子背<三字经>.他本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对我辈这些"传统文化盲"来说,看看还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笔下的<日光流年>是一部男人的史诗,史诗中的女性们面对苦难化的死亡宿命时有着坚毅的生存意志,以另类的面貌对抗着喉堵症,但只是一种"他者"的意志.在面对强大的男子性政治逻辑时,她们的身体、话语都被遮蔽或者悬置了,以至于只作为一种物质、符号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在曹雪芹的笔下,与宝玉同台演出并在文中起着支柱和统领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凤姐.凤姐与宝玉,一个赞其才,一个赏其情;一个是闺阁中的领袖,一个是闺阁中的良友,他们呼吸相通、命运与共,都是具有"空灵"之性的人物.他们的"灵"性在现实的具体表现为:情与才.曹雪芹在文中有意地处处显露二人的特殊关系,目的就是通过这两个核心人物来体现他的创作意图.在<红楼梦>中,他对以凤姐为代表的众女儿的才华予以歌颂,对"情痴"宝玉推崇、爱护女儿的做法更予以颂扬.但处于末世的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悲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文作家少君的“网络文学”作品《人生自白》,源于生活,紧贴现实,内涵着较为丰富的信息量,作品以独具匠心的艺术视点,透视了徘徊于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和社会转型时期的芸芸众生,每一篇故事,都象一幅精细地绘就的画,其艺术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本性区别及统一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文化”应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种种无根据地扩充人文精神意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本性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两种文化的统一必须立足于它们对人性的完满实现所能做的贡献,进而通过哲学的平台实现两者的融通,从而最终在人性上实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双灵同体"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解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别名格雷丝》中出现的"双灵同体"意象,探究作者展现男女两性、自我和他者以及边缘和主流之间争斗、妥协、胶着状态的书写意图。阿特伍德用隐蔽的方式书写了妇女的边缘地位和不止的反抗,它是作者精心布置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From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this paper analyses conflicts and reconciliation experienced by Chinese mothers and their Americanized daughters in Amy Tan's work The Joy Luck Club.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m are conflicts between two cultures.To understand the conflict an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wo cultures profoundly, this paper applies the theories of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low-context culture" and Hofstede's Value Dimensions. From the film, The Joy Luck Club, it is a new trend that two cultures have been developing from the conflict to reconciliation.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使劳伦斯本人对寻求一片未被基督文化所污染的净土怀着一种强烈的渴望,急切地想要逃离他的社会,从异质文化与种群中寻求再生。这种对文化他者的激赏与对本位文化的反思使他在后期作品中能够挑战与解构西方基督文化中心论,表现出强烈的反殖民主义倾向。在阅读其后期小说《羽蛇》时,可以感受到劳伦斯强烈的反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海外英语》2012,(3):185-186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rich in "dog" cultures. In order to learn English well and communicate successfully with foreigner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og" cultures in both languages. This thesis makes a com parative study on two language-speaking people’s attitudes and feelings toward dog, histories, customs and stories about dog in both Eng 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e thesis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dog" cultures in both lan guages.  相似文献   

18.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陈捷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2):117-118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美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翻译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应适应化交际的客观需要,按照尤金,奈达的“翻译就是翻译意思”的要求,本着化平等的态度,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正确翻译化内涵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