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宾虹的山水画基于传统而高于传统,其可贵之处在于能“乱”中求趣,“乱”而不乱,“乱”中有法。黄宾虹的“乱”是一种胆识,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境界。“乱”正是宾红山水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中央政府在1996—2006年间所发布的治理基础教育“乱”收费政策,研究了基础教育“乱”收费的路径变迁和特点,重点研究了这个路径变迁过程中政府治理基础教育“乱”收费政策变迁的路径和特点,拟找出治理基础教育“乱”收费的规律性,为今后教育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章从中学音乐课堂“乱”的现象出发,分析并提出了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乱”不是放任自流,其本质是学生积极参与、内心情感活泼的表现,音乐教师只有转变意识,重视学生的认知性、能动性,强调个性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乱中求序”、“序中求进”。  相似文献   

4.
有个成语叫“乱七八糟”,它是形容乱得不成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个成语和两件历史事实有关,可能知者不多。   一件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氵鼻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六王于公元前 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景帝错杀晁错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此即成语中的“七乱”。   另一件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封为诸侯王,享有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5.
乱,词典上解释:“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称乱;糟,本指“做酒剩下的渣子”,也指“把事情办坏”。“乱七八糟”:现代成语词典上解释为“乱糟糟的”。“乱七八糟”,这是一句流行很普遍,用途很广的口头俗语。可似曾知道,这句俗语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乱七”,指的是汉朝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典故西汉文帝时期,刘邦分封了许多刘氏同宗的诸候王。他们这些人,时间一长,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封官吏,自征田税,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皇朝的统治地位,听从大臣晁错的意见,采取一系列…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生态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个人权利”问题认识的深刻变化。对“儿童权利”问题的深入考虑,一方面将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导向了更加民主和科学的道路,另一方面,也逐渐显露出“误区”和“盲区”。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出现了“当管的不管,不当管的乱管”;“当满足的不满足,不当满足的乱满足”,以及“茫然不知如何抉择”等种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专家的话所谓孩子乱花钱的“乱”,应该是指孩子经常花钱“乱”买不应该买的东西和“乱”做不应该消费的消费。如经常“乱”买零食、重复“乱买”玩具与文具,或者“乱”买高档衣服和化妆用品,“乱”进高档的咖  相似文献   

8.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不断“入侵”中文学术界。崇洋趋新之士,受某些理论影响,言必“解构”,文必“后殖”,文学批评变为“文化研究”。崇趋之士,往往对不知所云的艰难理论,人云亦云起来,以致连篇累牍的学术论文,深入深出,艰奥晦涩,读起来好像是长篇的朦胧诗。不懂而乱引,不对而乱套,不知(中华)而乱捧,是谓当今“文论的恶性西化”。当代文论需要反对艰难,回归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发展了“小说评点”我国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提出了以性格为中心的小说创作理论。本文简论其评点《水浒传》之创作精神“乱自上作”与“乱自下生”,并以此为中心,分析评论金圣叹小说美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塑造典型性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出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书库乱架问题,在实践中体验“代书板”的使用可以解决乱架问题,并能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介绍了“代书板”的使用方法及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误解为“乱”。其实,在新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音乐教师必须要正视音乐课堂上这种“乱”的现象。一、对音乐课的“乱”的思考思考之一:“乱”是音乐教学特点的需要音乐教学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唱歌、欣赏、律动、唱游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  相似文献   

13.
沈黎明 《上海教育》2006,(6A):62-62
一提起“杂”与“乱”,人们总会觉得它们并不是好字眼。但我认为,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看书不妨杂一点,乱一点。你看,“杂树生花,群莺乱飞”,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14.
人们解释“乱”时“众音毕会”、“繁音促节”的观点往往是由《论语》中“《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附会而来。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乱”本身就含有“变化”的意思,“乱日”之所以称乱,正是因为它表示歌曲形式的改变。通过对《水经注》中“乱流”一词的研究,“乱日”之乱正是在曲中或者曲尾加入的和声部分。  相似文献   

15.
清人论“史公三失”朱思红班固讥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受其影响,宋人轻诋司马迁为“乱道”。但自秦观、唐庚、晁公武等对班固的讥议以及“乱道”的说法表示诘难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论争,清代学者完全同意班固看法的人就很少了。相反,对班固“史公三失”的说法加...  相似文献   

16.
和卓一词为khwaja的音译,原意为“显贵”,后来泛指在中亚和新疆地区一些自称是穆罕默德后裔的伊斯兰教首领。清朝统一新疆后,和卓后裔们所造成的较大动乱主要有六次,即大小和卓之乱、张格尔和卓之乱、玉素甫和卓之乱、七和卓之乱、倭里汗和卓之乱与布素鲁克和卓之乱。和卓作乱一方面给南疆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一、家庭教育——助力如何改变“差乱班”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使家庭教育成为班主任治理“差乱班”的助推器呢?班主任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读楚辞时,篇末常会出现“乱曰”一词,看注解.是“终篇的结语、乐歌的卒章”之意。显然,这里的“乱”不是常见的“混乱、烦乱”之意,那么,它又该作何解释呢? 我们说,此处的“乱”是“治”的意思。即一篇或一章终结时。稍作整理。这样,注解就不难理解了。“乱”作“治”的例证在古文中不难找到。如“兹予有乱政”(《尚书·盘庚》)孔安国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又如:“乱而敝,托而毅也”(《尚书·皋陶谟》)马融注:乱,理也,亦治也。《尔雅》、《说文》、《广雅》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些解释都是从“乱”的本义出发,是  相似文献   

19.
对《左传》“以乱易整,不武”中“乱”“武”二字,目前有多种解释,但终因施于文句不协而难成定论。文章从字义、文意等方面进行了考辨,否定了前有解释,提出“乱”为“内战”“战争”,“武”为“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彭慧 《学语文》2011,(6):66-66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胡言乱语”、“胡编乱造”、?胡思乱想”等词总是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或响起在我们的耳畔。在人们的普通语感中,似乎提“胡”便及“乱”、言“乱”便及“胡”。那么,在意义相同、搭配成词的表面背后.二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