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余德庄的新作《太阳雨》,无论在题材开拓、思想深度、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是世情小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部作品,其小说语言也有着不凡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的人物语言,不仅揭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具有幽默诙谐之特色,更充满了智慧与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3.
从《红楼梦》中的人物命名入手,根据作品本身和脂砚批语的流露,从而探索《红楼梦》隐藏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庄子》一书共涉及人物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表现出了《庄子》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本文将这些人物大略分为两类:一是历史真人,二是虚构的人或物,并试图从这个角度对《庄子》中的人物塑造作一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5.
《苦恼》与《祝福》比较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诃夫的《苦恼》和鲁迅的《祝福》,在人物设置、动物描写、叙事类型等几个方面均不无接近之处,由此可以见出《祝福》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技巧上对《苦恼》所作的吸收与借鉴,但它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模仿或复制的结果,《祝福》通过对乡土中国的人与事的言说,显示出了作者鲁迅特有的艺术个性,并烙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是中国人命名的艺术地再现。它既遵守中国人命名的规范,同时又有作家曹雪芹的艺术创作上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取号,选姓定宇,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时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传记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学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8.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
南明元 《文教资料》2014,(21):19-20
《创世纪》是《圣经》的开篇,也是《圣经》中的重要文本,它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叙事人物、叙事情节和叙事语言三个方面。人物、情节、语言组合,共同构成《创世纪》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0.
《史记》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述史体系。司马迁对进入本纪、世家、列传的人物选择,的确存在所谓“自创其体”而又“自破其体”的情况,这正表现出史家在名、实问题上对实的注重与“稽其兴衰存坏之理”的写作意图。《史记》作为社会全史,叙写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却未给史官作传,未始不是一项缺漏。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二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重点当然是明。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和艺术的需要,作除使用80多个明代真实历史人物外,还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约200个左右的真实历史人物稍加变化,隐含到作品中去,以表明作的创作意图。这样的人物是可以破解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李卫 《上饶师专学报》1994,14(2):75-77,94
贡斯当的《阿道尔夫》以其独特的创作角度、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享誉世界文坛。本文从创作角度、心理描写、人物塑造三方面,对《阿道尔夫》进行分斩,指出了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从艺术语用学的层面看,在话剧《茶馆》中,人物言语的会话语境体现出特定地域化的审美特征;人物言语的会话行为与特定语境、人物动作构成“共生体”关系;人物会话话语中心的转移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叙述、历史和人物等角度分析了成一的长篇小说《白银谷》在创伤上的独到之处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多为宋代的一般服饰,描绘时间以清明时节为主,图中人物的服饰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以中短篇小说而名,长篇《伪满洲国》全方位多层面地反映了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重大事件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小说通过小人物来说历史,以人物的命运及其心灵的展示作为情节之维,从而在众多历史长篇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伪满洲国》的面世,标志着作家长篇创作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纪,说到底都是为表现“ 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红楼爹》、《儒林外史》沿用民族传统谐音寓意手法,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某一人物或事件的主观评价,它不等同干一般浅俗的文字调仉。《金瓶梅》、《儒林外史》均以人名谐音寓意,标识各种人物的品性或遭际。《红楼爹》突破了单纯的人名寓意的局限,人、事、物、词语皆有寓意,形式多样,手法精妙,寓意深刻,具有标识人物性格、命运,点明创作宗旨.揭示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掌握好人物刻划的“情理分寸”,是文学作品真切动人、令人信服的关键所在。《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十分注意掌握人物刻划的“情理分寸”。在书中,对笔下人物情感的表露、人物关系的揭示、人物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以及人物命运的死亡结局等等,都准确掌握其“情理分寸”,做到合情入理,恰如其分,使之体现出炉火纯青的适度美与和谐美,产生出真切可信、追魂摄魄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