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整个教育“龙头”的高等教育,其首要功能就是“创新功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既有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从来未有的严峻挑战:要求它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并使之贯穿教改的始终。必须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狠下极大功夫,实行根本变革,从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跨世纪的现代化创新型高级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喜笑相对立的哀哭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繁,表现细腻。作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的哭态泪状。它的手法殊别,情采各异,效应强烈,成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一种特殊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4.
培养人才 发挥潜能──新加坡教育状况印象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新加坡在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不少富有特色、比较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在实地考察之后,印象更为深刻。我们认为新加坡的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与借鉴。一、政府和群众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极为重视发展教育,尤其是重视义务教育新加坡本土资源匾乏,只有人力是国家的唯一资源。因此,新加坡政府对人力的训练和发展特别重视。在新加坡,教育成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投入是国家优先考虑的大事。为了培养人才和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潜能。新加坡政府为所有的学生提供至少10年的普通教育。…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的精华,讲好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是讲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下面着重谈谈怎样讲好中学物理的基本概念。1.加强课堂实验,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特征形成物理概念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一切真知都发源于直接经验,理性知识依赖于感性知识,感性知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和列举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耳闻目睹,亲身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作者十分娴熟地掌握了美丑对立统一的美学原则,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大量运用了以丑衬美、以“陋”衬美、丑中见美、美中寓丑等多种美丑相衬与转化的艺术技巧,让笔下众多人物外表与性格复杂斑斓,美丑互映,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深刻的共性,为中外文学画廊树立起一群夺目生辉的不朽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7.
陈家生 《高教论坛》2002,(5):107-108,112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认真抓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际行动,也是高教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因此必须大家共同努力,深入宣传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从多方面入手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饮酒描写比其他作品更为引人注目,它寄寓着作的情感与理想,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从而深化了作品的题旨含蕴,凸显了人物形象,展示了人际关系,构出了意境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作艺术功力。可以说,酒,已成为其艺术魅力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大量地运用了反常表现手法,从而收到了强烈的出奇制胜、新颖别致、深刻隽永的艺术效果.其反常手法主要运用于人物描写、事件描写、故事情节发展和环境气氛渲染等方面.它对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题旨内蕴的揭示,都起了不同凡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骂"的艺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人物的“骂”的描写,特点突出,内蕴深刻,形式多样,方法殊异。作者往往通过生动多彩的人物的“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作者的题旨,取得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