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体育教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1日,由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正式实施。使学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有了有力的政策依据,避免了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面前悬而未决、尴尬的局面。体育教育首当其冲,体育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经常会发生学生的伤害事故,在处理时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可靠的政策依据,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对事故责任互相推诿,严重地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办法》中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办法》具体规定了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12种情形,其中提到了学校的场地、其他公用设施,以及提供给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律归责视角来审视学校体育的伤害事故,旨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保障,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完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体育伤害事故的单独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2年9月1日,由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正式实施。使学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有了有力的政策依据,避免了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面前悬而未决、尴尬的局面。体育教学首当其冲,体育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经常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在处理时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可靠的政策依据,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对事故责任互相推诿,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的伤害主体《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七条:"本办法所称学校,是指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的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本办法所称学生是指在上述学校中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1]2015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5.
在“三备”中备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已经由教育部颁布并开始实施了。它为广大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了在处理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的法律依据,它改变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在碰到伤害事故的时候总是大输家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指明了体育工作的职责和权益。对于每位体育工作者来讲,应该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认定和处理学校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人体损伤事故,教育部在2002年9月1日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本文结合探讨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处理中发生原因法律责任的认定,对解决事故提出有关对策。一、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1、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  相似文献   

7.
校园体育伤害事故与学校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学校在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性质及其范围,妥善处理好体育伤害事故,对于稳定学校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出发,探讨学校在体育事故中法律责任的性质、归责的原则,并且结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学校的注意义务范围、免责事由等予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对于依法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检视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完善策略。研究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纲领、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基本骨架、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补充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该体系在立法理念、体系建设、实践执行中存在一定局限,制约了实施效果。由此提出完善策略:依法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损失分担机制,在《体育法》中增设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专项条款,将学校体育保险纳入立法等。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因此,通过解读分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责任划分、责任事故的对象及其范围等进行研究,明确其法律责任,正确处理和做好预防措施,这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以规章的形式正式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作了如下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合、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了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目前来说,对此概念的界定得到大家的认可。故本研究认为:体育课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见表1)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科技大学2002至2004年学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存在身高体重指数呈现向较低体重偏态分布、男生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耐力素质严重滑坡等问题。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强化课内外体育锻炼"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和建立,优化体育课堂实践教材和内容选择,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强学生对与体质健康相关性较高项目耐力素质的锻炼,有效的促进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与完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已经进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自2002年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方针政策。在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6]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同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充分的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这是对大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方面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制定体育健康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为使学生身体素质真正达到《标准》的要求,本文针对如何实施与完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角色互换"教学法通过"教"与"学"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初学"→创设情景,进行"再学"→协作学习→角色互换→效果评价这一基本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4.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项目选修运行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英德市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的项目选修运行现状研究,分析了在选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目前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不足等问题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及措施,提倡从运动技术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体育意识与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翟欢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1031-1034
"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说,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心理测量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大学生比对照组在学习技术成绩、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主动性等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并针对"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注入新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总结多年指导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说课”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开展“说课”教研活动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提出“说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旨在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从普通高校高水平业余训练现状分析出发,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人才的培养目标、运动人才纵向衔接,以及相应的大学生专业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据此提出了有效实施“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业余体校速度滑冰运动损伤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速度滑冰训练运动损伤发生的常见部位、受伤原因,提出预防损伤的对策,为提高速滑训练质量,防止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学校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高等学校有效健康促进模式”理论,并据此设计实施“改善学校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两项内容不同的学校健康促进优先干预项目,开展项目效应评价实验研究。以改变学校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康问题相脱节的局面,从而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