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美人在并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称代词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排列习惯。几个人一起受到褒奖或做了好事时,说话人总是把听话放到最前面,把第三放中间,最后才提到他(她)自己。在几个人一起承认错误或受到贬斥时,说话人首先把自己推到前面,然后是第三,最后才是听话。具体情况罗列于下。  相似文献   

2.
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即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人称指示语有其自身固有的语义内容,但其语用功能会随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本文结合小说《红字》中的人物对话来对人称指示语的语义和语用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称代词I,you,he,she等。若有两个或三个人称代词并列在一起时,你知道它们应该怎样排列吗?同学们要注意,在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上,英语和汉语习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即用来起指示作用,或用来代替前面已提到过的名词.指示代词与定冠词和人称代词一样,都具有指定的含义.常见的指示代词有四个:this、that、these、those等,它们的用法和区别如下: 1.this和these表示近指,即所指的人或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离说话人比较近,而that和those表示远指,即所指的人或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离说话人比较远.例如: This is along ruler and that is a short one. 这是一把长尺,那是一把短尺. Jack likes these story books and Jim likes those picture books. 杰克喜欢这些故事书,吉姆喜欢那些图画书. 注:如果是对比眼前的两件物品,这时this和that没有距离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人称代词是言语活动中的重要语言成分,英语和汉语的人称代词体系各自都由三种人称构成,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现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者、听话者以及除了该两者之外的第三者构成了言语活动的三角体系。对人称代词的研究有从  相似文献   

6.
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方式普通话人称代词以加后缀“们”的方式表示复数,鄂东北的黄冈市所辖十个区、县、市的方言则以下面五种方式表达这一意义:1、人称代词+指量名短语/指量短语黄冈市东南部的武穴市及其周边地方,地处“吴头楚尾”,南面与赣语区的湖北阳新县、江西瑞昌县隔江相望。这里的方言以上述方式表示人称代词的复数。如(小字为对前面词句的注音、解释):俺这几个/俺这些人我们你那几个/你那些人“你”音“那”音。你们渠那几个/渠那些人“渠”音。他们(离说话人较近时用)渠兀几个/渠兀些人“兀”音。他们(离说话人较远…  相似文献   

7.
人称代词的用法:主格在句子里作主语,宾格在句子里作宾语。在陈述句中,主格代词常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宾格代词常在谓语动词的后面或介词的后面。如:They are students.他们是学生。(作主语)I don't know her.我不认识她。(作宾语)注意点:人称代词并用时的排列顺序。规律为:(1)单数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其顺序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2)  相似文献   

8.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些学者相信汉语里明确存在限定词,本文通过对所谓限定词共现现象的考察,论述了句法解释的困难,进一步指出有两个明显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人称代词总是居于另外的限定成分之前;二是人称代词总是负载着某种语用意义。从这个发现可以得出一个一致的解释,就是该人称代词表示了说话人移情的方向——说话人把自己认同于该人称代词所代表的那个人的说话/认识立场。与此同时,人称代词后面的指示性成分、无定性成分也常常以体现主观性意义为主要功能。本文的结论是,汉语里类似于限定词的语法成分,往往是为语用目的而使用的。  相似文献   

9.
张保 《中学文科》2000,(5):22-23
[英语和汉语中人称代词连用时顺序有所不同。第一人称代词I与其他人称代词或人名连用时,习惯上置于最后。但在承认错误时,第一人称代词I应该放在前面。试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一、人称代词的概论 人称代词是用来指人、动物或事物的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 二、人称代词的变化 三、使用人称代词的几个重点 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称代词并用时,从礼貌上通常以这样的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11.
人称代词通常指代确定的人或物,从而都有特指含义(SPECIFICREFERENCE),比如第一人称代词通常指说话人自己,第二人称代词指说话的对方,而第三人称代词则指所谈论的对象。但是,某些人称代词也可泛指一般的人或物,而不指特定的人或物,这就是人称代词的类指用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称代词I,you,he,she等。若有两个或三个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或宾语时,你知道它们应该怎样排列吗?同学们要注意,在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上,英语和汉语的习惯是不同的。汉语可以说“我和你”,“我和老师”,而英语则说“you and I(m e)”,“the teacher and I(m e)”,所以我们不能按汉语习惯套用英语。那么,人称代词该如何排列呢?按英语的习惯,人称代词(包括主格和宾格,单数和复数),人名或称谓词(属第三人称)由and,or等并列连词连接时,通常按这样的顺序排列:1.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并列时,第二人称在前,第一人称在后。例如:Y ou a…  相似文献   

13.
当几个人或几种人称并提时,如何排列它们的顺序呢?汉语中习惯说“你我他”,并且对此并无严格限制,英语也是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在英语中,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是有固定规律的。  相似文献   

14.
0.1 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经常组合。我们对现代口语和书面语考察发现,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之间有相互选择关系:有的彼此没有组合可能,有的组合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一方面,人称代词选择着指人名词的类别,另一方面,指人名词又规定和选择着人称代词的人称和数。尤其是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组合有着多种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而且这种种结构和语义关系要受是否单说,是否加“的”的影响。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只考察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直接组合的情形,即指人名词前面不加如形容词、数量词等修饰成分;另外,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考察分析单数、复数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的组合及其结构关系、语义关系。反身代词、别称代词和总称代词与指人名词的组合及其结构、语义关系,另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收集人称代词"人家"的用例,从泛指、特指、自称等三方面分析"人家"的感情色彩。结果显示,特指第三者时,"人家"表达对指示对象的同情、袒护以及对听话者不满之情。"人家"作为自称词时,带有亲昵调侃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1.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称代词并列使用时,单数的顺序为"you,he/she and I",复数的顺序为"we,you and they",即单数人称二三一,复数人称一二三。如:You,he and I are in Grade Seven.你、他和我都在七年级。若承认错误或承担责任,常把I放在前面,即"I,he and you"。如:Sorry,I and she are not right.对不起,我和她都错了。2.当he和she并列作主  相似文献   

17.
指示代词“之”指代人时,一般是第三者,但有时是说话人自己或听话人,“之”表示泛指时,相当于“这”、“这个”.“其”是表示特指的指示代词.辅助性代词“者”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同动词、形容词等相结合,组成“者”字结构.辅助性代词”所”也不能单独使用,它经常同它后面的动词等组成“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18.
人称代词指的是语言系统中主要用于称代人的词,它分为定称和不定称两类。定称所指称的对象是确定的,它又分为自称、对称、他称三种,即第一身、第二身、第三身,或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也可称三身代词或三称代词。不定代词所指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在言语交际中,表示说话者自身的是第一人称,表示听话者一方的是第二人称,表示说话双方所指说的另外一方的是第三人称。湖北通山方言人称代词的构成情况具体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尹烨 《现代语文》2006,(12):44-45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表自称,称代自己或我方.单复数都可称代.《诗经》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印、予、余、朕.  相似文献   

20.
一、当人称代词单数作并列主语时,首位是第二人称,中间是第三人称,最后为第一人称。例:1.YouandIarestudents.我和你都是学生。2.Youandhermotherareinthethirdrow.你和她妈妈都在第三排。3.You,TomandIarefifteen.我、你、汤姆都是15岁。二、当做错事时,应把第一人称放在前面。例:1.IandBeibeigotoschoollate.我和贝贝上学迟到了。2.IandMingming’ssisterarewrong.我和明明的姐姐都错了。3.Iandyouarenotright.我和你都不对。三、如果人称代词是复数时,第一人称在前,第二人称在中间,第三人称在最后。例:1.Weandyouareveryhappy.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