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的指示性代词,作为虚词,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情况下用在动词、介词或是短语之前,组成“所字结构”,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相似文献   

2.
所字结构中的“所”是古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代词。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特别的指示代词”,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辅助性代词”。这个特殊代词的特点是,有指代作用,但却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将它放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所字结构”,才能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所字结构是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人”,或是“所……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论上古誓辞中的特殊动词"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在古代汉语里有两种用法:一种用于一般场合,作辅助性指示代词;另一种用于上古誓礼。从句法功能来看,处于这种特定场合的“所”,已不再是辅助性代词,而是一个表示发誓的动词,这是“所”在特定场合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4.
壹“所”是虚词,不是实词“所字结构”的“所”历来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代词说和助词说两种.郭锡良等同志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汉语》)说: ‘所'字作为辅助性代词,所代的是某种动作的对象.它位于动词或动词组之前,和动词或动词组结合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 这种意见值得商榷.“代词”是实词,辅助性”则是助词的特性,而助词是虚词,所  相似文献   

5.
从《论语》看上古“者”“所”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论语》中“者”“所”解释的几点探讨“所”和“者”是一对很有个性的古汉语常用词,主要是做特殊指示代词。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要附着在其它词或词组上,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结构助词。这也不无道理,叫什么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应该掌握它独特的功用。比如:“所”字,总是附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而“者”字是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所字结构的含义是“所”字所附动词的宾语,而者字结构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6.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说:“‘所’字也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对“所”字结构这样的解释,在所有的古代汉语书中都能看到,对它的认识,语法学界是一致的。正因为“所”字结构具有名词的性质,所以它常作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7.
“所”作为代词,位于动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性限制的人、事、物。当所字位于介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原因、工具、条件、方式方法等等,这时所字称代介词介绍的对象.所字的称代内容理论上清楚易晓,然而接触到纷繁万变的文言文句,却往往使人费解.《例说》(载《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11期)作者认为《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诺,恣君之所使之.”一句的“所”是名词,应解作“意”.这实际是把代词所当成名词来解释了.诚然“恣君之所使之”一句中的“所”不能与后面的“使之”直接结合构成所字词组,然而由此判定所“非代而名”却也失之武断。“所”之所以是代词,是因为“所”在句子里有其称代的内容,在“恣君之所使之”一句里,“所”称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先秦文言文里似“恣君之所使之”这样结构的句子并不乏见。例如: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斯”有动词、代词、连词、语气词和词尾等多种词性及词义和语法功能。“名+斯”、“谓+斯”、“彼+谓+斯”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者”,“数+斯+名”结构的“斯”相当于指示代词“其”,“螽斯羽”等“斯”功能同连词“之”。因文字假借和语法演变,“斯”字被借作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进一步向连词、语气词和词尾发展。《诗经》中不同词性的“斯”分别和先秦汉语虚词“之”、“其”、“者”、“然”等异词同义。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之”的用法十分丰富.通过对甲骨文中“之”的用法的讨论,说明殷商时期还没有出现第三人称代词,“之”是个表示泛指的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10.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虚词。本文探讨了虚词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关于“所”字的代词用法:“所”字是一个泛指性的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处所等,表示行为的对象或与行为有关的原因方式处所等。  相似文献   

11.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是由前者虚化而来的。此外,还有一种“所”字,独立充当句子成  相似文献   

12.
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首先,关于“者”字和“所”字的词性,各家的看法就很不同。马建忠《马氏文通》把它们称为“接读代字”,①除说明其代词作用外,还强调了它们在句中的“接读”功能;王力先生将“者”和“所”字称为“特别的指示代词”;③王泗原先生称为“关系代词”;③还有的语法书把它们叫做“辅助性代词”;④中学语文教材则把它们视为助词,起帮助构词的作用。为什么众多语法家们总要在前面冠以“接读”、“特别”、“辅助性”、“关系”而不敢直言“代词”呢?显然,这反映了语法家们的科学态…  相似文献   

13.
本探讨古代汉语中的指代性副词“相”、“见”的几种用法特点和“所”字的多种词。性,用法以及特别指示代词和动词,介词组成的词组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文中以有连词和介词的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该如何准确地判断呢?首先,可以从各自的定义来区分。介词是把名词、代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这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而连词是连接两个或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中的“其”字总共出现571次,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为534次。用作语气词为32次。用作连词为5次。其中用作代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用作人称代词、用作指示代词、用作兼语、用作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之……”或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其”用作语气词,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其”字用作连词,有时表示假设关系,有时表示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代词"之""其"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的虚词“之”、“其”原本是指示代词 ,它们都指向一定的人、事、物。指示代词“之”、“其”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 ,“之”偶尔可作宾语。用泛指、特指来区分“之”、“其”的观点很难成立 ,传统用近指、远指区分“之”、“其”的说法更切合语言实际。指示代词“之”、“其”可以兼表第三人称。作为第三人称代词 ,“之”经常作宾语 ,“其”经常作定语。“其”字还可以作主谓词组 (或称“小句”)的主语 ,“其”不能作主语的说法应该否定。另外 ,“其”在秦汉之际也偶有作间接宾语的用例 ;“其”在《诗经》中用作词头的说法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助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例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者”字除了表示指代之外,还有一种用法是表示语气。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史记·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类判断句中的“者”字,是表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18.
儒家经典《论语》中"之"字出现频率高,涉及用法范围较广。用作动词时,"之"字为表示"到、往"的及物动词;用作代词时,"之"可作人称代词,指代人物、事物,也可作指示代词,表示"这(些)、那(些)";用作助词时,"之"字主要体现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方面;用作介词时,"之"字相当于"于"、"对于"。  相似文献   

19.
山西兴县方言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其第三人称都由指示代词兼任。兴县方言指示代词非常发达,形成了专门指代人的指示代词,其说法多达31种。这些指人代词主要通过指示代词的多层叠置和附加词尾形成,既可以表示“单数—少数—较多数—最多数”的语法意义,也具有“亲近—中性—疏远”等语用功能,因其还具有“近指—较远指—更远指—最远指”的距离意义,所以,这些指人代词还不是人称代词,仍是指示代词。其复杂的叠置形式可能是兴县各片方言之间长期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我写了一篇《中学文言文复式虚词汇释》,发表在同年周口师专学报社科版第4期上,自那以后,在教学中又时有所得就随即记了下来,现稍加整理,故名之曰续补。 无所 这是个表示否定的动宾关系的习惯格式。“无”是动词;“所”是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与动词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作“无”的宾语。“无所”实际是“无/所 动”。在这个格式中,“所”字既可指代行为对象,也可指代与行为有关的处所、条件、方法等。不管指代什么,“所”字都带有统括性有无所不包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