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美术教学中的“主题”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主题”应该是老师们并不陌生的一个字眼,如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要求是“主题鲜明”“要表现崇高的主题”等等。类似地,围绕一个生活中的特定题材(如保护环境、城市交通等)所进行的创作,我们都可以将其纳入“主题式教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06,(10)
歌颂祖国,这是一个大题材、大主题。一般来说,题材、主题越大,就越难写。这是因为驾驭大题材、表现大主题,需要作者有高超卓异的思想、艺术素养和功力。当然,这不是说一般作者乃至初写作者就不可以写较大的题材和主题。杨晨光同学这首《祖国颂》,机智巧妙地从将中国喻为“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开始,激情四溢地抒写了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挚爱之情。作为一首抒情诗,感情是真挚的、热烈的;在三个诗节内,通“过河“”、波”的设喻,到五个“以赞美您”起始的排比句作结,完成“了起、承、转、合”的自然过渡,总的来说,作品是完整的,诵读效果应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3.
陈桂棣、春桃夫妇的《中国农民调查》是近年来罕见的一部的报告文学力作。作品的震撼力量来源于主题的鲜明、题材的重大和材料的真实。作品采用的形态自然的“树状结构”,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有益于深刻地表达主题。作品的问世,为社会的良知和正义,寻找到灵魂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背影》,文坛奇葩。关于其主题,或曰:“追念慈父的拳拳挚情。”理由是它以表现父爱为主要内容。为简言之,姑且将之称为“父爱”主题说。受这一观点的影响,进而有人介绍经验云:结合学生的读写实际,我把“放矢”之“的”定在“怎样记人”上。《背影》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重情文学”,现代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讲来讲去,它怎么成了“记人”的典范呢?追本穷源,这是把题材当作了主题。“父爱”是作品的主题吗?现试讨论如下。首先,从作品体裁来看。《背影》乃抒情  相似文献   

5.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题目、题材与人物、主题、与其他作家类似主题作品的比较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吴祖光剧作《风雪夜归人》“熟悉与陌生”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略论昭君题材作品主题的嬗变杨逢泰自汉代以来,“昭君和亲”的故事代代相传。王昭君这个名字不但引起诗人的兴趣,也激发了戏剧家的创作热情,以昭君和蕃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多不胜数。为了能比较正确地评价各个不同时期昭君题材作品的思想意义,有必要对王昭君...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艺创作随着观念的嬗变,出现了许多异乎寻常的现象,在传统的文艺理论中,作品的主题必须突出、单一、集中、鲜明;必须贯串作品始终;在布局的第一部分就要清楚地交代主题,一切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细节选择、语言运用都要为表现主题而存在,同时也不能离题太远;在题材的选取上,必须有利于主题的深刻与升华:在作品的结局处必须点破主题.这种传统的主题观念,在我国古典文论中论述很多,诸如:“意之患二、曰杂、曰竭。”“主脑既得,则须制动以静,治烦以简,一线到底,有变而不离其宗。”这里的“意”、“主脑”也即主题。多年来,我们的文艺教科书中反复讲述着开门见山,文不离题,再三强调  相似文献   

9.
一、征文主题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这瑰丽的中国梦,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追梦历程。这次征文活动,以讲述自己对中国梦的感受、认识、理解和评价,表达爱国之心、追梦之志为主题。征文以“我的中国梦”为话题,自拟题日。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不限。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创作中的“美女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对死亡的刻画闻名,尤其是对“美女之死”这一主题的刻画。他关于这一题材的创作可以看作是他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理论的结合,“美”与“死”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凡一平、田代琳二位问志是近几年在广西文坛上颇为活跃的作家。他们的中篇小说最能代表他们创作的特色,下面,我从主题、题材以及叙事技巧几方面,谈谈他们各自创作的特点。一一个作家,都有他最热衷的话题,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作品来看,这便是主题特征了,主题是不容忽视的,主题是作家风格的第一个标志。先看凡一平的作品《随风咏叹》,作品叙述“我”的故事;耐安的故事;黑米的故事。以耐安作为中介人物,以“我”及黑米对耐安的恋情情结作为表层叙事的纽带。“我”有以下特点:自信、坚定;所以当人人都说“我”把“来”字写成了“米…  相似文献   

12.
一、征文主题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这瑰丽的中国梦,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追梦历程。这次征文活动,以讲述自己对中国梦的感受、认识、理解和评价,表达爱国之心、追梦之志为主题。征文以“我的中国梦”为话题,自拟题日。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不限。  相似文献   

13.
主题是作者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题材的处理和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从读者角度看,正确无误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是正确理解作品、乃至正确认识作者的重要手段。苏轼的《前赤壁赋》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尤以“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前赤壁赋》,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影响为最大。这种“随遇而安”说,曲解了《前赤壁赋》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主题辨微     
“主题”概念和主题功能一直是写作理论中争议不休的问题。本文从下述几方面对“主题”作了辨析:通过结构分析,阐明主题含有“十二因子”,合为“五个要素”,体现“三大型类”,通过主题义衍过程追溯,说明主题释义驳杂多样的原因;通过写、读动态序列,证明主题具有多维、多重和多解现象,具有意念、文本和描述三种历时性状态。根据这些分析,作者认为,主题是文章、作品的中心意向,包括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两个基本义项,主题和题材应当划清界限,主题表述按具体情况使用详述或简述形式,中学语文教学中适宜使用“中心意思”一词。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开始文学创作的年代与鲁迅的主要作品年代接近,二人都有跨国生活经历,但两人所处背景迥异,作品题材、风格等都截然不同.前者出生于美国而在中国成长,虽是西方人,但却热爱中国文化,创作了大量中国题材作品,向西方反应了真实的中国.虽然赛珍珠比后来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兴起早了半个世纪,但也可归入后殖民主义作家行列;后者创作了大量以“国民性批判”为主题的作品,看似有“以西方为中心”的倾向,却并非以取悦西方读者为目的,而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论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儿童文学作品大量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语文文本中儿童文学作品题材,用动态生成的艺术手段,来连接儿童生命的主题、孩子的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生命“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促进儿童的精神世界向着自然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三编 作品论 这一编为作品论,讲授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及其诸要素——主题、题材、情节、结构、语言、体裁及风格、流派、民族特点等等。 本编的重点问题包括: 1)题材审美价值的差异性; 2)主题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弗朗索瓦·摩里亚克是法国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小说主题多是关于金钱婚姻和“爱的沙漠”。本文就其题材作以简明扼要的论述 ,目的在于帮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他和他的作品 ,帮助他们认识并欣赏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学题材  相似文献   

19.
<雷雨>这部作品让人看后有种万念俱灰的意境,该剧也让人深深的体会到西方悲剧的意味,尤其是看到亍古希腊悲剧的影子,首先就可以从题材角度来看作品受到的外来影响.<雷雨>的题材可以像它的主题一样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题材.题材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题材是指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爱情题材"等;狭义的题材则指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本部分从狭义的题材角度把<雷雨>这部作品从"乱伦题材"、"反抗题材"、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命运驱使的主仆恋爱关系题材"入手,从三个角度结合作品所受的外来影响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中“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以统编教材中的革命题材作品为载体进行单元教学途径探究:明确主题,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延伸实践,实现课内外结合;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在教学内容中关联听说读写,联系生活自然,以期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