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一书中逻辑论证渐趋严密,对我国说理散文的成熟影响深远,但学术界在分析孟子散文时往往只强调其形象性,很少涉及其逻辑性,这是非常偏颇的。通过对孟子散文中定义这种逻辑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孟子散文的逻辑思维,理清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散文无论在创作风格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深受《庄子》影响。苏轼的散文构思奇特新颖,使作品呈现出《庄子》般的奇诡恣肆、幻化多变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的丰富超然和说理方法的新奇独特。在思想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大多表现出了一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与庄子的脱弃一切物累,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期间,是其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佳作迭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何陋轩记》、《象祠记》,《答毛宪副》。《瘗旅文》和《教条示龙场诸生》等五篇。这些作品视角新颖,立意深远,说理透彻,充满积极的用世精神和普世情怀。王阳明的居龙场散文不仅是其散文创作的精品,而且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郭店楚简的出土及思孟之学的深入研究,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有关《大学》的研究主要是思想方面的,而对其文学特色少有人问津。《大学》作为先秦说理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文学特色很具研究价值。试从出彩的说理技巧、较强的散文节奏性、匠心独到的引用结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在国内外研究者甚众。然大多是就《孙子》而论《孙子,》而没有将其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探讨论述。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从成书年代、文体结构、议论说理、语言与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孙子》与先秦诸子散文的关系及在诸子散文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郭店楚简的出土及思孟之学的深入研究,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有关《大学》的研究主要是思想方面的,而对其文学特色少有人问津.《大学》作为先秦说理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文学特色很具研究价值.试从出彩的说理技巧、较强的散文节奏性、匠心独到的引用结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三点导读     
于坚的《争先恐后》创作于1999年,被中国散文界权威选家收入《1999中国年度最佳散文》,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文中作者对于中国人争先恐后的表现作了深刻的反思。将眼光放在历史、放在世界的高度去看。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外的各种人物,从物质世界到意识形态,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说理透彻,读了让人拍手称绝。  相似文献   

8.
李平尚 《学语文》2011,(2):79-79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除了语言风趣朴实、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运用设事说理的手法外,笔者以为:文中隐含的数字三也是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9.
与诗歌相比,陶渊明散文作品不多,但文风独特,不仅与当时主流文学风格迥异,而且在散文史、思想史上独树一帜。陶渊明没有写过纯粹的如先秦诸子散文般的说理文,其今存散文大略可分为说明文、记叙文和抒情文三类。其说明文主要是诗序、赋序,记叙文有《桃花源记》和两篇传记,抒情散文主要是疏作、祭文。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有二十余家,除《庄子》、《孟子》等大家外,其他诸子散文尚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如《尹文子》、《尸子》、《商君书》,便值得引起重视。此三家的散文,思想深邃,说理透彻,雄辞华章,气势充沛;并长譬广喻,寓庄于谐,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最大的麦穗》(苏教版第十一册)是一篇散文,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课文虽属散文,但集描写、叙事、说理于一体,通过摘麦穗这样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揭示出了深刻的哲理。文章在结构上先叙事,后说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杨朔《画山绣水》、《海市》、《泰山极顶》、《樱花雨》、《荔枝蜜》等散文的评析,阐述杨朔的散文艺术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善用想象,借景言情,托物见意,形散神聚,把散文写得深邃、隽永;善用比喻,讲究跌宕,曲径通幽,一波三折,把散文写得生动、多彩;善用抑扬,虚实结合,避俗求新,结构严谨,把散文写得清新、优美。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海外英语》2013,(2):52-53
散文以其形式自由、意象丰富、情景交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正因其独特性,所以散文翻译“无字字对译之必要”,得“意”忘“形”的译文反而更美。品读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英译过程》,感其说理之精辟和自创散文之优美。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引起了汉代文人学者的不满,风俗批判成为汉代说理散文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使得本时期说理散文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嫉俗”倾向,并为之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民俗底色,也带来了较强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学语文》2003,(2):8-9
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散文,而“序文”又是他散文中别具一格的珍品。韩愈的长文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气势捭阖;就是几百字的短文也同样写得曲折多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下简称《送董序》)就是一例,全文只有151字,却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有一唱三叹之妙。  相似文献   

16.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劝学名篇。该文既是一篇赠序,又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散文。作为说理散文,文章具有寓理于事的说理美、处处对比的手法美和朴实生动的语言美等艺术特色,是宋濂散文中的佳作,也是学习写作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记游类散文、说理类散文都是各类散文中的典范,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真”、“美”、“散”的审美特征可以映照出中国现代散文整体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刘丹 《现代语文》2014,(12):44-45
在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字,包括了许多文体。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将各种文体合并归类,尚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古文中文体甚多,这在现代散文中也颇有延续,比如日记、书信、游记、传记等。有的则是变了名称,如序跋变成前言后记。但现代散文也催生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文体,主要就是小品、随笔、杂文和报告文学等。小品与随笔,古时也有,但多指短小的篇章。现代小品文主张抒写性灵,颇有个性解放之义。随笔不同于古来的笔记体,还接受了外来影响,尤其是英法随笔的参照。再如杂文,也叫随感录、杂感等,因鲁迅的倡导而形成一种文体。报告文学,也是新兴的体裁。孙犁说:“文艺通讯,包括了通讯、速写、特写、访问记、印象记,以至报告文学,这些文学上的短小形式。”报告文学,也就是一种文艺通讯,但更讲究文学手法或表现。散文中不只是一体,而是多体共存。就此而言,散文颇有母体之义。不仅催生出许多子文体,本身仍是一体,一种富有弹性的文体。散文的文体,相对于诗歌与小说及戏剧来说更难界定,或者说更具弹性。散文的另一种区分是着眼于表现的,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朱光潜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可以纳到四大范畴里去,就是情理事态。”而在《情与辞》中又这样说:“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这里首重情致,显然是着眼于文学意味的。余光中在《不老的缪斯》中则分了六项,即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及状物。若加上写人一项,就齐全了。  相似文献   

19.
王经军 《中学文科》2007,(10):114-114
纵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优秀试卷,议论性散文占了很大的比重。什么是议论性散文?顾名思义,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以说理为目的的文章。议论性散文联想丰富,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结构灵活,以“形象”说理,以情动人,语言生动,文采飞扬,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学生的写作才华,因而,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议论性散文与一般汶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情感更强烈,整体的文学性、情感性高于一般的议论义,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牛动、形象,很有感染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孙犁在散文创作上追求“避虚就实,情理兼备”。他的写人记事散文重在用生动传神的场面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说理散文都是即事论理,潜移默化;他的抒情散文常以意象寄托情感。孙犁散文的这种文体追求是由他的气质性格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发掘孙犁散文的文体意义,会有助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少一些直露,多一些曲笔;具几分形象,增几分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