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师新版本语文教材从发行至今已三年了,通过这一届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套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尤其是其中的配套教材课外《阅读文选》的使用,扩大了教学空间,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面,体现了新的中师语文教材观,突出了语文重“素质教育”、重“能力训练”的教学改革方向。然而,在这个使用过程中,也有部分教师由于过去长期形成的老习惯,或是认识不够,仍只单一地使用《阅读和写作》教材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违背…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在课堂上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学语文。”当今语文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进行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决不能只限于课堂上学语文教材,我很推崇“大语文”教学观,力主广辟语文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订阅多种报刊杂志,养成  相似文献   

3.
米力 《青海教育》2005,(7):49-49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长期采用的是“灌输一方式,教学的艺术成了纯粹的“灌输技术”,教师成了知识的“漏斗”,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缺乏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政治课堂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教学领域看,陈旧的教学观念,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叶寿清 《文教资料》2010,(10):72-73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为文化信息交流载体的语文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借助教材、培养兴趣、打破思维定势、利用阅读教学、利用作文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六个方面,阐述了在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现着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实践中,“学案导学”成为了很多教师探究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中,“预学”作为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成了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就是创新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紧紧抓住课堂上创新教育的契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一门核心的课程。语文课堂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平台.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意义的。通过课堂上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在教师创造的课堂情景之下,小学生的母语知识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教师。对“学什么”“、怎样学”,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这种现象与培养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学生格格不入。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当务之急。一、让学生享受自主权利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实施“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根据21世纪新人必须具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要致力于“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育人为根本,构建新型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白鸽 《文教资料》2009,(31):49-50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直困扰许多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同时,作者提出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新型的民主式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顾名思义,“大语文”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小课堂”语文教学而言的。多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单一、封闭的小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蹒跚于“三中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和“三惟一”(以课本为惟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惟一的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惟一的获取知识场所)的羊肠小道上,将语文学习与运用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忽视了社会生活这一广阔领域,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积弊甚深,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而“大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吴伟芬 《文教资料》2000,(1):146-150
“课堂参与意识”是指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学生主动而又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心理现象,是在课堂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坚持不懈的培养而形成的。关注并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有利于实现罗杰斯提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有利于走出“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调节学生听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因而也就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鲜明、品格健全的人。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刻意以“冷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被压抑,课堂仍如一潭死水。笔者认为,课程改革首先得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将课堂变成活力四射、轻松愉快的场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创新的灵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植根于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只有创设民…  相似文献   

13.
<正>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创新能力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有很明显的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此重视程度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到刻不容缓的时候了,语文教师要把创新能力教学作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能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多向思维的情境。语文课堂是发挥教师创造性思维的阵地,是学生感受新知的殿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多处强调 :“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来指导语文教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彻底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 :1 语文教材创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 ,都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课,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新因素,我们认为: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论》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近来又有专家提出了“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观点。这一观点为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改革束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观念   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重知识传授,把培养熟练掌握已有知识的书生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由此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改革束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创造性的教育观把教材的讲…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 ,对课堂的高效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课堂的高效教学则要求语文教师在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 ,进行语文知识积累的教改活动。如果语文教师不注重将科学的积累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处于贫瘠状态 ,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逐渐出现干涸。因此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务将古人训“不积跬步 ,无以延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牢记心中 ,通过积累教学 ,在教学中实现“质”的飞跃。实施积累教学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积累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应该以教材为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教育革新》2006,(6):65-65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改革传统语文教学,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教材一直顶替着课程,“教语文”成了“教课文”。教课本成了语文教学的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慢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结果,不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思维价值,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也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成了教材的奴隶。21世纪是一个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通用型的人材。从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使命来看,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