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还是老师在说“单口相声”,或者是由“满堂贯”滑向了“满堂问”,或者是以音像直观代替了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应该改变“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局面,让学生们更多地朗读感悟、审美熏陶。笔者认为,文学阅读教学应该念好“六字诀”。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和感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现在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着“文本教学”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高中生无论是阅读的量还是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难以对文本特别是文本的深层次内涵进行个性化的感悟解读;二是不少语文教师或由于教学进度的需要,或因教学能力的限制,缺少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文本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习惯以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感悟,学生习惯以聆听教师的讲解代替自己的理解的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良现象,这最终使得课堂“文本教学”成为单一的讲解课、听读课.这样,必然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下降.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读者通过对文章语言信息的吸收、体验作者的用语技巧、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思维过程,没有充分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悟。因此,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应试成绩的双赢,也有助于学生素养与教师涵养的双赢。对于阅读教学,笔者认为:一、确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完形心理学美学认为:客体的审美属性和主体的审美感知是“同构对应关系”,所谓“同构对应”,指外在客体的各种形式规律和主体…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阅读,将阅读当成可有可无之物,极容易陷入知识“传”和“授”的泥潭不能自拔,进而忽视了文本的人文审美,这与“大语文”的教学观背道而驰,也与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性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用人文审美来充实阅读教学的内容,用人文审美来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路,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趣学,从而真正实现阅读“大策略”,实现语文“大平衡”。  相似文献   

6.
刘雨晴 《海南教育》2014,(22):37-38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揣摩,让学生在长期的感悟、体验和揣摩中自悟自得。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又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与讲解,特别是注重文本的思想、精神、品质等人文内容的挖掘,不注重教给学生怎样进行有效阅读的知识和方法,更不注重让学生经历有效阅读的具体过程,这不能不说有失偏颇,这也是造成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语文教学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教育面向大众,语文教学要面向每个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表述,集中强调了“阅读感悟”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须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讲解轻学生自悟,重肢解分析轻整体感受,重刻板理解轻多元解读,重抽象轻形象,重理性轻感性”…  相似文献   

9.
廖远彬 《广西教育》2014,(33):47-4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实践,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对文本进行过多的讲解,缺乏对学生主动感知文本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之一,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教学“课程目标”还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防止离开具体文本进行所谓的讲解,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根据语境揣摩语句涵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涵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更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认真研究文本,强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理解,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使学生的思想获得启迪,感受到审美带来的乐趣,从而给学生带来独特的阅读感受,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师以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新课标主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针对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新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红利 《陕西教育》2009,(11):58-5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4.
吉林 《阅读与鉴赏》2009,(12):21-21,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一直以来,教师往往忽略阅读教学策略,盲目地传授知识.在阅读中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学生很难“获得审美”,久而久之,就产生阅读和解读的惰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应深化课堂改革阅读教学形式.让阅读教学充分体现出光彩和灵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多次提到“理解、感悟”等阅读教学的有关概念。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公开发行的教案设计和教师用书中很难找到“理解”一词了,大家一阵风似的都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感悟”。似乎一讲“理解”就意味着解释文本、分析讲解课文内容等传统教学方式,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性感受。强调“感悟”本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好事,是恢复语文教学生机,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有效举措,但如果阅读教学从此回避或以“感悟”来代替“理解”,或根本不讲“理解”,却是有违“课标”的精神实质的,笔者…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传承文化和思想的主阵地。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要义在于意义建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文本选择类型单一、文本密码破译理解单一等问题,使学生深陷文本意义建构碎片化、肢解化的困境,偏离唤醒学生主体经验、增强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素养的初衷。群文阅读通过结构化地组织、整合、感悟文本,可为学生建构文本意义提供助益。本文回归阅读的原点,通过阐明群文阅读的价值意涵,以期为语文教学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主导地位。“新课标”对阅读和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诠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阅读教学出现“泛语文”甚至“去语文”的倾向,教师照本宣科式的分析替代了学生用心的体味;空洞的讲解替代了有效的阅读体验。急功近利的填鸭式阅读教学,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解读答案。学生没有深入文本去涵咏感悟,更谈不上快乐体验。  相似文献   

19.
韩志英 《学周刊C版》2014,(6):187-187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既是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又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阅读的根本性挑战,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以文本为媒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学生习惯上课机械地听课、回答问题,下课以后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学生远离了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失去亲近文本、感受文本的机会。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改变“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做法,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仅提供学生接触文本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努力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思维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