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于储层受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等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复杂的岩性或电性变化规律,增加了流体在储层孔隙中渗流的复杂性,本文探讨了该类型储层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对具体的储层岩电参数的研究,进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结合实际的井资料用两种方法计算了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得出用西门度模型来计算饱和度是用于该地区储层的最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5,(7):84-85
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致密、物性差,电阻率测井表现油水阻值差别不大,甚至水层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油层识别困难。通过对20余口井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分析手段,结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残余较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阻储层的直接因素,放射性钾长石含量对低阻油藏的分布也有一定控制作用,钻井液侵入形成地层水矿化度增大造成油层电阻率下降。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着相对低电阻率油藏分布,在河道侧翼,砂体较薄,泥质含量大,分选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易形成低阻油藏。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经过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储层润湿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室内渗流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储层润湿性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储层润湿性变化的机理,并对润湿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冲刷使该层由亲油转变为亲水;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对储层润湿性有重要的影响;储层润湿性变化有利于剩余油的采出,提高了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使开发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经过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储层润湿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室内渗流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储层润湿性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储层润湿性变化的机理,并对润湿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冲刷使该层由亲油转变为亲水;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对储层润湿性有重要的影响;储层润湿性变化有利于剩余油的采出,提高了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使开发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5.
孙剑 《内江科技》2010,31(7):45-45,86
岩心饱和度室内分析结果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数据,而实测取心井岩样的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真实油水饱和度。分析了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影响因素,以胜利油区某取心井为例,通过室内实验模拟降压脱气过程,研究了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样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和溶解气油比决定降压脱气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得到的脱气前后岩样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校正实测岩样含水饱和度,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储层流体替换思路,储层下部流体替换储层上部流体,使储层内流体性质在纵向上一致,反演计算在该流体性质饱和上部储层时的理论电阻率,利用储层上部实测地层电阻率与理论电阻率差异研究流体性质变化,显示含水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而精细解释油层。通过陕北斜坡XY井区岩心、测井和岩电实验等资料整理,分析了岩石电阻率的岩性、孔隙结构等影响因素,利用综合物性指数来研究孔隙结构,明确胶结指数受控于孔隙结构,建立了胶结指数与综合物性指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内江科技》2009,30(12):23-23,16
在火成岩岩性识别方面,由用交会图定性的识别岩性,发展到利用ECS测井、计算岩石的矿物含量和辅用一些数学方法定量的识别岩性。在火成岩储层参数计算方面,通过对火成岩测井响应机理的研究,由常规方法,发展到利用ECS测井逐点变骨架计算孔隙度,由用经验给出胶结指数m到以三重孔隙模型为基础动态的计算胶结指数m,为准确计算含水饱和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周红 《内江科技》2014,(4):100-101
<正>根据大牛地气田的地质特点,本文结合核磁共振测井实际资料,研究出了一整套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识别流体性质的解释模型,解决了大牛地气田储层评价的难题。大牛地气田典型含气储层常规测井特征是自然伽马球测井值低,自然电位负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中高值呈微正差异或负差异,声波时差大,密度、中子数值低。在该气田测井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储层岩性复杂,常规测井判断储层存在一定的困难,典型的低孔低渗储  相似文献   

9.
<正>延长股份有限公司直罗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伊陕斜坡中南部。研究表明,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期,研究区处于深湖环境,储层为来自盆地北部、北北东方向物源之前三角洲滑塌浊积扇砂岩体,形成透镜状砂岩体圈闭,形成岩性油气藏。长2油层组沉积时期,由于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研究区处于盆地南部斜坡、西南斜坡的滨浅湖区,长2油层组,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6,(8):61-62
针对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 1 b2+3层储层沉积类型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利用储层沉积标志和砂体特征等手段确定了八道湾组J1 b 2+3层储层为细粒辫状河沉积。研究发现: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1 b 2+3层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储层顶部普遍发育煤层,煤的主要组分以高等植物为主,显示该层的形成环境为潮湿环境下的水上沉积;储层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属近物源沉积;粒度分析资料显示该层形成环境以强水动力条件下的环境为主;取芯资料显示该层以块状层理和平行层理为主,小型层理较少,显示为高能的水动力条件。综合以上沉积特征发现,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1b 2+3层储层沉积相为细粒辫状河相。针对储层岩性细的问题,详细对比了目的储层薄片特征,发现该层储层岩屑为变沉积岩岩屑为主,石英颗粒表面普遍存在粗糙和微裂隙发育的现象,说明储层母岩为变质岩。  相似文献   

11.
厘清马岭油田长8段岩性油气藏砂层的叠置关系,认识其储层发育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岩芯描述、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和物性测试等方法研究长8段的沉积相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岩性组成、成岩作用、异常超压和构造运动等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8段砂岩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坨状砂体随着湖岸线不断迁移、砂体位置和厚度快速变化;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其中粘土矿物是主要的填隙物,以孔隙式胶结;孔喉结构为小孔-微细喉,孔喉连通性较差,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降低了储层的原生孔隙度,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和裂缝(隙)改善了储层的物性;异常超压和构造运动减弱了储层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有利于储层的保存。沉积相带、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是马岭长8段浅水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樊31北块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由于渗透率特低,成藏过程中,油不足以使水完全驱替,开发初期油层含水差异性大,一投产即含水,甚至高含水.为了研究造成这些现象的成因机理,应用储层毛细管压力分析与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法研究了樊31北块含水饱和度分布状况;通过核磁共振测井分析法回归了可动水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公式,研究了樊31北块油井初期含水与含水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的关系,为井网的优化部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多口检查井测试和研究,阐述了高含水期水淹和强水淹区块油水饱和度分析结果的特征和规律,主力和非主力油层驱油过程中水饱和度的差别;应用最基本的饱和度数据判断高含水期水淹、强水淹地层、注水驱油效果、优势渗流通道位置,为正确利用油水饱和度数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水淹层评价和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的重要参数。以油气运移成藏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区不同物性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明确了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受孔隙结构和油柱高度两方面的影响;在储层分类前提下采用归一化含水饱和度参数与J函数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和油柱高度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实测井的水淹层段进行计算,其结果与岩心分析值吻合良好,绝对误差在±5%之间;并且结合该参数,利用"Soy-So双饱和度法"进行A油田的水淹层解释,解释结论与油井实际初产情况吻合,方法的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王府断陷陆相致密砂岩的地质特点,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出了曲线特征识别法、井温分析法、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交会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P~(1/2))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该区块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王府断陷陆相致密砂岩的地质特点,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出了曲线特征识别法、井温分析法、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交会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P1/2)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该区块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文英 《内江科技》2010,31(2):93-93,98
本文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注水开采储层水淹台物性、流体性质、电性以及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特征。储层水淹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增大;地层水电阻率在原生地层水电阻率与注入水电阻率之间变化;原油表现为分子量增高、密度增大、粘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储层水淹后引起自然电位下基线缡移,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逐渐成小。甚至由负异常逐渐变为正异常,水淹部位的声波时差也有所增大,大多数水淹层水淹部位的感应和微电搬系列电阻率下降蛟明显;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正韵律储层中大多数水淹层都具有底部、中下部先水淹的特点,内部剩余油饱和度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影响,层内表现为项部物性差,驱油效率低,其剩余油饱和度下降相对较慢,剩余油相对富袋,层间表现为薄关剩余油相对富集,并间表现为边部井剩余油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集成的思想开展了复合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首先,利用MATLAB软件平台构建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支持向量神经网络(SVM)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三个单一神经网络。其次,将单一的神经网络以加权平均的规则进行组装,形成一种复合的神经网络系统。最后,利用复合神经网络系统开展了测井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预测及效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的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的复合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精度更高,表明基于复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储层评价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渤海某油田密闭取心井B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通过考虑矫正测试方法、电解法测量水量、乙醇萃取法的影响、降压脱气、孔隙压实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室内油水饱和度校正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轻质油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矫正获得的渤海油田B井密闭取芯饱和度测试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此方法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生产动态相吻合,有助于轻质油藏水淹层的判断和开发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储层通常以较为复杂的地层组合形式出现,储层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储层预测难度大。通过对井楼-毕店地区的岩石物理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该地区含油砂岩、含水砂岩、干层砂岩、泥岩的波阻抗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岩性结构与流体的不同,分类建立波阻抗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明确了砂岩厚度、岩层数目、岩层排列方式、物性与流体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将能够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储层及流体的综合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