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帆 《新闻记者》2004,(9):45-47
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这是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在我国浙江省温岭市登陆后留下的一组数字。作为东方卫视“云娜”台风现场直播报道组的带队记者,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温岭亲身经历了那个狂风肆虐、暴雨倾盆的夜晚。这是我第一次直接在台风登陆点做现场直播报道,当狂风把铁皮卷帘门变成“断头刀”,当暴雨把城市变成“水上孤岛”的时候,这个“第一次”足以重新定义我有生以来所有对台风破坏力的猜测和想象,与“云娜”这个名字相比,我更愿意称14号台风为“噩梦”。  相似文献   

2.
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闽东(宁德市)是台风频频“光顾”的重灾区,尤其是近年来如“海棠”、“桑美”、“圣帕”、“罗莎”等17级左右的超强台风,给闽东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闽东日报》等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积极组织记者深入抢险救灾一线真实报道灾情,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此类经济报道怎样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引导全市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到灾后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中?去年闽东日报社被宁德市委、市政府授予“抗灾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个台风多发地区,媒体每年都要做台风报道。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台风新闻摄影的记者,觉得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年轻同行们提供一些台风新闻摄影的实战攻略,以作采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9,(9):I0002-I0003
“莫拉克”台风云系大,雨量猛,持续时间长,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浙江各地媒体记者闻“风”而动,赶赴沿海山区,在暴风骤雨中与抗台军民并肩奋战,记录与报道抗灾救灾的前沿新闻,在灾区一线留下了坚毅而敬业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童颖骏 《新闻实践》2012,(11):26-28
今年8月1日至18日,浙江日报共推出29个版面用于迎战强台风“海葵”的报道。从各地紧急防台到抓紧恢复生产.不仅对浙江军民齐心应对4年来首次正面登陆浙江的台风作了全景式报道。还创新报道形式,增加服务信息,加强报网互动。提升人文情怀,得到省委领导和基层读者的一致好评。新媒体竞争,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但透过此次台风报道,或可对党报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迎战媒体竞争,带来些许启示。全景报道,增强信息服务早在台风“海葵”登陆之前.浙江日报编辑部就对防台报道开始认真策划。8月1日3版“今日关注”刊登《暴雨侵袭全球城市——城市防涝,我们准备好了吗》的整版报道,就对读者如何防台抗台做了前瞻式的提醒。当天不仅编发《城镇内涝9重点》。告诉读者立交桥下、地下空间、新建社区等地点,在台风裹挟而来的暴雨中容易发生内涝,同时发回各地记者现场察访浙江城镇防涝的报道《长大的城市。淤积的隐患》,言辞恳切,信息实用。  相似文献   

6.
朱奕 《新闻实践》2013,(11):38-40
核心阅读:7月12日,今年第7号强台风“苏力”向浙闽沿海逼近.在此次台风报道中,温州都市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运用全媒体方式,借助旗下报纸、温都网、温都微博、温都微信、“掌上温州”APP等全媒体阵营,对台风进行全方位、多渠道、高效率的报道,做到了全而有形、全而有速、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喜传佳音。1988年度优秀连续(系列)报道评选已在广州揭晓。评出获奖节目共11则,其中特等奖1则,一等奖2则,_二等奖3则,三等奖5则。(一)灾害报道的新进展荣获特等奖的《七号台风袭击浙江》,是浙江台记者的四集电视连续报道:①浙江遭受七号台风突然袭击;②浙江人民奋起抗灾恢复正常生  相似文献   

8.
“各位听众,我是记者王少星,我在英国31.8万吨级的兰姆帕斯号油轮的指挥室里继续作现场报道。14点27分,英国兰姆帕斯号超级油轮的船头和船尾几乎同时比较平稳地靠上了岙山基地2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鼓型橡胶护弦;14点48分和55分,船头船尾先后抛出两根钢缆系绳又获得成功。直接靠泊成功了!由此揭开了我国港口史上新的一页!” 2月11日15点,当我用“二哥大”接通舟山电台直播室后,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千家万户时,不由一阵激动。我是唯一随英国超级油轮现场采访,并利用现代化通讯、广播设备,最早、最新、最快地基本同步报道直接靠泊的电台记者。  相似文献   

9.
卷头语     
《视听界》1992,(5)
读完全部稿件之后,我们很高兴地把本期刊物奉献到读者面前。“改革进行曲”紧追着广播电视界改革的踪迹,把最新的实践、最新的思路报道给各位。在这期上,发表了本刊记者对江苏厅厅长周顺生同志的访问记。周厅长淋漓酣畅地谈了他对广播电视改革取向的  相似文献   

10.
董大炜 《新闻窗》2009,(6):42-43
今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和去年“5.12汶川大地震”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同时也给灾害性事件报道带来了难题。怎样才能发挥各媒体的特长,更好地报道灾害性事件呢?我们先从灾难性报道的优势性媒体——网络媒体说起。  相似文献   

11.
今年9号台风“麦莎”已渐渐淡出老百姓的视线,但总结、回顾抗击“麦莎”的报道仍是浙江媒体和同仁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报道的内容、形式等多个角度,对我省报纸媒体这次抗台报道的特点作一分析。一、从报道内容看,倡导以人为本,增强了服务性,弘扬了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2.
10月2日,今年第19号台风“龙王”以每秒35米速度正面袭击福建,登陆时风力12级,并在福建上空盘旋10个小时,暴雨倾盆。福建沿海地区,特别是省会福州市受灾严重。福州城区大部被淹,陆、海、空交通全部中断,市区大面积停电、停水,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人民日报驻福建记者站的记者放弃休假,坚守岗位,主动出击,协调配合,连续采写并刊发多篇消息、通讯和内参,及时全面地报道了台风对福建省造成的严重破坏,反映了福建各级党政部门、人民群众奋起抗灾、重建家园的真实情况,体现了人民日报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缺位,关键时刻起到…  相似文献   

13.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由于今年台风频繁光顾申城,被人称为“高空炸弹”的户外广告设施安全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近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正在征求市民意见修订相关的法规,今后这些不按规定进行“体检”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0月,台风“菲特”袭击浙江,宁波电视台直播车开进余姚主城区报道灾情,直播连线报道没有明显失实,记者却被群众围堵数小时.这说明,无误的报道不等于最佳的表达.本文对这起“走基层”引发的意外进行梳理,认为媒体在灾难类报道中要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平衡”,应急处置要尝试变通,破局之道是以积极心态回应群众“关切”.  相似文献   

15.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闻界人士称它是“第一流的报道”。每一个记者,当他要报道重大事件时,都会首先考虑要报道什么。在“密苏里号”上举  相似文献   

16.
朱达 《军事记者》2006,(9):38-39
突发灾害检验记者应变能力飞机穿过乌黑稠密的云层,高空气流使机身剧烈地震颤着,机身也严重倾斜,广播里播出:“受台风‘格美’的影响,我们遇到了气流,请您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今天晚上,台风“格美”将在福建登陆,我受命急赴福建迎战台风。此时,距上次福建抗洪还不到一个月。舷窗外密集的乌云把记者的思绪拉到了一年前。去年连续六次遭受“麦莎”“泰利”台风的侵袭,南京军区部队驻防的闽、浙、皖、赣、苏等地成为台风侵袭的首要目标,山体塌方、山洪爆发、泥石流、堤坝决口、洪灾内涝四处可见。作为一名军事新闻记者,只有对担负的任务和…  相似文献   

17.
顾怡 《新闻实践》2012,(11):31-32
2012年8月,西太平洋海面上很不太平,前后共产生了7个台风。其中有6个影响我国。5个在我国登陆。台风来袭,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关于台风的最新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都卯足了劲,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公众。但在这样一场新闻比赛中,如果光讲传播速度,报纸肯定不占优势。因为第二天早晨当大家看到报纸时。所了解到的只能是昨晚的台风情况。输掉了时间,怎么办?我们能不能依靠其他?比如更为详尽的科学解读,非常实用的防台手册,或者一种依靠文字传递的温暖情感……以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为例,我们尝试总结这次台风报道的前后经过。  相似文献   

18.
《海难,为什么发生在这里?———福州市“2号台风重灾村”调查记》于今年8月26日在人民日报见报,独家披露了“2号台风”造成海难的人为原因,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受到广大善良、公正读者的好评。稿件也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闻战线》编辑约我写点感受。现通过介绍这篇报道的采访经历,结合我到福建驻站一年多的体会,谈点想法。亡羊补牢犹未晚6月23日晚9点多钟,“2号台风”正面袭击福州。当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附近楼群房顶上、阳台上的东西不断被吹打坠地,在人们的尖叫声中,我办公室的一扇铝合金窗户也被吹到…  相似文献   

19.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意思为“在镜头前报道”,或“站着报道”。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凡是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画面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口头播报等皆是;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进入画面,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所见所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5,(27):10-11
7月18日下午2点50分左右,第5号台风“海棠”在台湾宜兰县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风速达45米/秒。由于“海棠“台风半径相当大,全台湾均受灾害。据报道,“海棠“造成全台100多万户民宅停电,2人死亡。2人失踪,29人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