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诗派对诗学“六义”的重新整合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而比兴是中国诗学最基本的范畴 ,也是毛诗派诗学“六义”中重要的两项。通过对毛诗派在对“六义”重整过程中开掘出的比兴新义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和中国文学走上纯粹诗学化道路之由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大都将“九叶”归入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范畴, 但也有的诗论家、诗人( 包括“九叶”诗人) 认为“九叶”诗派更多的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从新诗现代化与现代主义, “九叶”诗派在艺术上对现代派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吸收, “九叶”诗派在思想内核上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别, 以及“九叶”诗派为深化发展现实主义所作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就看,现实主义的天空将永远闪耀着九颗“严肃的星辰”。  相似文献   

3.
从对《关睢》传的分析入手,对毛诗派的比兴观念进行“现象还原”,整理出经毛诗派整合过的“六义”比兴的具体样态。从对毛诗派传诗方法内在矛盾的揭露入手,探究了毛诗派对比兴进行如此整合的必然性。在中国文学思想发展流程中,估价了毛诗派比兴整合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袁枚不仅继承了杨万里、李贽、三袁等人的进步文学思想,又融进了创作实践中的许多体验,形成了以性灵为中心的诗学体系;他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确定了其在性灵派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5.
毛诗之学的主要贡献在经学 ,文学批评史对毛诗派的理论文献有自己的关注重心和解读立场。和先秦诗学相比 ,毛诗派诗学表现出明显的理论视野上的转换。由于毛诗派在转换理论视野时 ,对前在的知识缺乏自觉的批判意识 ,理论品格带有混沌驳杂的性质。但毛诗派正是以其理论的混沌驳杂性 ,在中国文学观念净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陈涉之启汉高”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令的诗文风格显著,思想奇崛.受北宋两位著名人物孙觉和王安石的影响,王令对韩孟诗派情有独衷,诗文带有中唐韩孟诗派的特征.他吸收韩愈的思想并加以改造,提出了"文以载道"、"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在语言风格上,王令借鉴了韩孟诗派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追求古拙拗涩、奇崛峭拔.其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议论情感化,以议论为诗,然而诗中奇崛的想像又使诗歌有了一种浪漫色彩,从而冲淡了议论的理论性.  相似文献   

7.
林昌彝是清末一个突出的诗论家。他的论诗著述与一般传统诗论不同的是深深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有着严肃的写作主题。他的诗论既不完全与近代宋诗派相同,亦与桐城诗派、同光派不尽相同,但彼此又有着一定关连。由诗评看,他是宋诗派的一个边缘分子。在道咸同光的以宋诗派为主流的传统诗坛里,他的诗论能避免偏狭,在诗史上成绩卓著。但处在中国近代开端、革新思想与要求正抬头的时期,他仍属守旧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8.
“安史之乱”使盛唐诗人及创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李杜虽在政治上惨败,诗歌创作却成就蜚然。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政治上功成名就,诗歌成就逊色不少。山水诗派的王维与储光羲失身为俘,政治与诗歌创作都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9.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与综合角度对袁枚诗学作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评睦州诗派     
睦州诗派之称谓首见于谢翱《唏发集》,包括唐代十位睦州籍诗人,然并非一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皇甫浞为韩愈派诗人,其他诗人出入白居易、姚合、贾岛之间。其诗窘于边幅,格卑调弱,对南宋后期的江湖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格调理论作为明代七子派最基本的诗学理论之一,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七子派的一些成员在修正和发展格调理论的时候,已经迈进了神韵论和性灵论的门坎  相似文献   

12.
白杰 《江汉学术》2023,(3):63-71
《九叶集》为九叶诗派在新时期语境中争取到相当的合法性。不过置身1980年代初期的历史转折时段,《九叶集》在编辑出版时仍以现实主义来标榜自己,并据此展开一系列“自我审查”。如此来做,自然包含许多权宜性的生存策略,但它对九叶诗派的艺术品质、精神向度、文学史地位等还是构成诸多限制。稍后香港出版的《八叶集》,看似在辑选内容上续接了《九叶集》,但事实上已将艺术基点移位至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九叶集》的价值坐标系,有效突显了九叶诗派长期被遮蔽的现代诗学品质,也推动了诗派内部南北诗人的历史占位的调整。此后在“重写文学史”的时代语境下,九叶诗派的现代主义内涵得到更为深入地挖掘,但也容易被过滤为“现代主义”的单一色调。  相似文献   

13.
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一说对江西诗派的发展,对南宋诗歌的变革,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江西诗派自身的积弊是"活法"理论的产生的内部要求,"活法"理论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溯源至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吕本中先生明确提出"活法"、"悟入"理论,带来了江西诗派诗风的重大变化,有振起南宋诗风之功,并得到与其同时的曾几、曾季霾等人的践行与发展.而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了大量的"活法诗",并且从理论上丰富发展了"活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叶堂家世业医,精于度曲,以曲家名世。与海内名家蒋士铨、王文治订正曲谱、考校唱法,后来刊刻为《纳书楹曲谱》若干卷。其"叶派唱口"被当时及后世尊为曲家正宗,于昆曲艺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分析近十年来有关韩孟诗派研究的成果,讨论这一时期对于韩孟诗派研究的角度、方法和特点,进而展望今后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克庄"本色"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后期江湖派诗人刘克庄的"本色"诗论是针对当时诗坛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本色"论既有对理学家之诗和江西派末流之诗的针砭,又有对当时诗歌流弊的理论拯救;既有对传统儒家诗教的接受和继承,又对当时的诗歌发展提出了"有情性、尚比兴、益世教、重声律"的规范性要求,进一步丰富了"本色"诗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诗学中的湖畔派以华兹华斯等人为代表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但华兹华斯并没有将他的诗学观点局限在浪漫派象征手法的运用上,甚至反对湖畔派其他诗人如柯尔律治的诗学观点,最终导致湖畔派内部的分道扬镳。本文试图剖析华兹华斯独特的诗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其他诗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原因,提出浪漫派诗歌内部在图征和象征上的巨大差别,并考察图征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对浪漫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独树一帜的诗歌探索者,诗人海子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杂糅,自成一套诗歌体系.海子的诗学资源来源广泛,或来自于自己的阅读,或来自于自己的民间生活体验,无论面对哪一种诗学资源,他在吸收转化时总有一种追根溯源、直逼本质的能力,除了这种诗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之外,许多诗学资源的转化与他当时的个人生活经历、与时代氛围也密切相关.本文将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梳理出存在主义、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凡高与荷尔德林及东方民间文化在诗学思想方面对海子诗歌创作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海子在诗学资源的接受和转化过程中有一种横向扩大化和纵向延伸化的特点,直指本民族甚至是人类生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兴是中国传统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历来众说纷纭。但大体分为两种观点,一是以刘勰为代表“物感说”。二是以宋樵为代表“声兴说”。两派论说的分歧集中在兴语是否与后文相关联。笔者认为兴的艺术功能涵盖两派论说的观点。即,两派的观点都是兴说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  相似文献   

20.
南宋后期诗坛,江西诗派、"四灵"派、晚唐体暴露出很多弊端,人们总结经验、探讨理论规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话作品,如《白石道人诗说》、《沧浪诗话》等,影响很大。而车若水所作《脚气集》并非诗话专著,且车若水又非著名诗人,所以并不为学界所重视。但是《脚气集》论诗却很有见地,是值得关注的,本文拟梳理、分析《脚气集》的诗学主张,发掘其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