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古代文论现代研究的一贯追求。既往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在进行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时候,应警惕泛化倾向,要解决对古代文论本体性的理解问题。在解决对古代文化本体性理解的基础上,坚持向内求深度、向外求形式同时并举,是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可以选择的恰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初唐政治家的文学要求无力扭转六朝文风,却能制造新的混乱。振兴六朝后文学,不仅需要纠正六朝文学形式主义倾向,而且需要突破政治家功利主义的偏见。陈子昂是引导唐代文学踏上坦途的指路人。本文特别指出,北朝并不存在“重乎气质”的文学,只存在“重乎气质”的经学。被众多研究者交口称赞的初唐政治家融汇南北文风的设计,实际上是诱导文学向道经致用复归的倒退主张。  相似文献   
3.
禅学与宋代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诗学建设者经常宣称他们从弹学中广得利益的说法,是不真实的。两宋诗人的修为不能保正他们体味禅髓,禅学本身也不具备解决诗学难题的理论潜力。宋代诗学中的“以禅喻诗”现象,仅是宋人别致的语言选择。禅学给宋代诗学的利益,并不比儒学、道家大多少。宋代诗学中用禅学喻示的那一部分诗学内容,在宋代同时被人用儒、道语言顺畅自如地表述过。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早在韩愈之前,前期古文家就借助于“三统循环”,论证了古文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风气的扭转和作家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复兴古文的途径;运用“先道德而后文学”,恢复和高扬了先秦散文生气勃勃的实用精神;通过“六经为师”的实践,把复兴古文的理想化为惹人注目的现实。前期古文家思想和实践上虽然表现出一种奇怪的惰性,却相当出色地完成了散文文体拨乱反正的任务,并为后期古文家的进取留下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5.
从对《关睢》传的分析入手,对毛诗派的比兴观念进行“现象还原”,整理出经毛诗派整合过的“六义”比兴的具体样态。从对毛诗派传诗方法内在矛盾的揭露入手,探究了毛诗派对比兴进行如此整合的必然性。在中国文学思想发展流程中,估价了毛诗派比兴整合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接受视野中的孟子诗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孔子、荀子相比,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方式的最大不同,乃在《孟子》和孟子诗学中蕴含的思想智慧,是在接受过程中逐渐被中国古代文论发现和吸收的。按"言各有畛"的原则分析孔孟之间诗学主题上的根本变迁,可以看出,孟子"以意逆志"说中可以与西方文论、当代文论相呼应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文论在接受过程中对"以意逆志"说进行的重大理论改造及其意想不到的后果。中国古代文论对孟子"知言"、"养气"思想智慧的发现和吸收,表明了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大而化之"的影响方式的思想威力。  相似文献   
7.
毛诗之学的主要贡献在经学 ,文学批评史对毛诗派的理论文献有自己的关注重心和解读立场。和先秦诗学相比 ,毛诗派诗学表现出明显的理论视野上的转换。由于毛诗派在转换理论视野时 ,对前在的知识缺乏自觉的批判意识 ,理论品格带有混沌驳杂的性质。但毛诗派正是以其理论的混沌驳杂性 ,在中国文学观念净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陈涉之启汉高”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梦占曾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语言方式。在从“兢于道德”的“上古”向“逐于智谋”的“中古”缓慢曲折的转化过程中,梦占被逐步政治语言化。梦占政治语言的黄金时代是春秋,它渗透进春秋的各个政治领域,使春秋波诡云谲的政治生活带上几分狡黠色彩。春秋一过,梦占政治语言便开始它无可挽回的消亡历程,导致其消亡的原因是:梦占的虚幻、儒生的选择、帝王的压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论史上,以突出文学形式锤造为特色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实现了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促成这次理论突破的,除“文学自觉”的经验基础之外,“言意之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言不尽意”、“言尽意”虽宗致顿殊,但不是针锋相对的两派,而是在互不相干领域里进行的平行探讨。“言意之辩”对古代文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言不尽意”论唤起了文学对语言局限性的警觉,“言尽意”论坚定了文学“立言不朽”的信念,“立象尽意,得意忘言”论提升了文学运用语言的境界。“言意之辩”对古代文论的全方位影响,在陆机、刘勰那里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现。陆机为古代文论的理论建构找到了一条“意、物、文”的贯穿线索,刘勰始终把“文学语言运用经济学”置于文学理论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0.
重论古文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而是文类稳定的中心与可塑的边缘辩证运动的命定之局。骈体脱离散文精神旁逸斜出,是古文复兴的直接动因;骈体内“文心”与“诗情”不可调合的矛盾,是古文必然复兴的内在依据。而三唐世风心态的转变,仅是使内因起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