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低、中、高年级都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是在实验中培养。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过程中 ,教师既要精心启发、引导和讲解 ,也要让学生实际操作 ,亲自去尝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正确实施教学 ,把握好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扶”与“放”的尺度。1 处理好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扶”与“放” ,要结合学生动手能力的熟练程度和实验操作的难易进行。在学生缺少应具备动手能力的情况下 ,教师多“扶”一些是必要的。如第九册《沸腾》一课 ,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新编高中物理课本中,共安排了17个学生必做实验,它们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的基础。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实验时,许多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盲目参照课本或教师讲的步骤按步就班,机械操作,甚至采用“万事俱备,只欠数据”的实验册,做起实验来只是逐条操作,填上数据完事。教师也常因赶进度,不愿多花时间,或认为学生实验的特点是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只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加以重视,这些都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中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空气可以流动成风,风有大小、冷暖之分等。其中,表现风流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尽管教材安排了花露水香味的扩散和烟的飘散来让学生了解风流动的轨迹,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仅借助课堂上观察实验的探究仍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首唐诗《风》来充实教学,效果却出人意料。“老师,让我们来猜一猜吧!”———探究在猜测中开始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学生一听猜谜语,顿时兴奋起来,个…  相似文献   

4.
《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中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空气可以流动成风,风有大小、冷暖之分等。其中,表现风流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尽管教材安排了花露水香味的扩散和烟的飘散来让学生了解风流动的轨迹,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仅借助课堂上观察实验的探究仍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一首唐诗《风》来充实教学,效果却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学有供学生操作的大量的实验器材,教师应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优化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场地,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小学自然第九册《热对流》一课时,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这篇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认识水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中《热空气》一课 ,有实验 1 :“把纸剪成螺旋状 ,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枝点燃的蜡烛 ,观察发生的观象。”观察结果 :纸蛇慢慢旋转起来。若是有风 ,效果也不是很好的。在实验 2之后 ,只能用 :热空气“就像比空气轻的氢气球在空气中会上升一样 ,热空气也会上升”来说明实验现象。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 ,只能凭想象。为了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热空气上升 ,我在教学中将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器材酒精灯一盏 (或煤油灯 ) ,纸灯罩一个 (或玻璃灯罩更好 ) ,烧过的薄纸灰 ,小纸滑槽一个 ,火柴。2 使用及制作…  相似文献   

7.
观察实验启发讨论──《热对流》一课的教学设计郑奕财(江西省赣州市南外小学)在《自然》第七册中,十七课《热对流》是继热传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第二种方式。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根据课文的目的要求,我的教学思路是先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科技》课 ,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索取能力、初步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 ,我在教学《现代科技》第一册第 12课“奇妙的磁铁”一课时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经过实验与联想 ,他们发明了磁性钥匙“挂钩”。在学生掌握了磁铁有吸铁和隔物吸铁的性质后 ,我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谁能利用磁铁的这些性质 ,搞一个小发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众多同学的发言中 ,朱霖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他说 :一次我穿着妈妈刚买的新衣服在学校搞卫生 ,不小心…  相似文献   

9.
简单机械的实验是小学自然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有机械(一)、(二)、(三)、(四)等四节课。对四种简单机械,三种传动方式及其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实验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应用“简单机械演示箱”,教师演示学生看,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自然数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1984年修订本中,增加了供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的“简单机械实验盒”,以利儿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中的操作 ,都有严格的规定 ,违反操作要求 ,就会出现事故。然而教者若在演示正确的操作时 ,适时穿插演示一些不正确的操作—因人为设计的亦叫“试误法” ,让学生从产生的后果中辨别是非 ,从而认清不正确操作的危险性、危害性 ,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这对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提高安全意识 ,培养实验能力 ,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实践证明 ,在日常的演示实验中 ,注重正误操作的对比教学 ,巧妙运用“试误法”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仪器破损的现象及爆炸和烧伤、烫伤等人为事故的发生。这不失为一种增强学生化…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自然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式教学”(农村小学尤显突出 ) ,机械地让学生“读 背 考” ,缺少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自然课中的兴趣培养 ,探究科学的能力及开发创造力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寻求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 ,优化自然课堂教学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实施开放式教学的体会 ,与同行们共同探讨。1 开放教材、教法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过分拘泥教材的编排 (内容或顺序 ) ,而要以大纲为基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五年制第七册中《风的观测》、《雾和云》、《雨和雪》及第八册中的《太阳高度测量仪》几课都是与天气有…  相似文献   

12.
将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红磷转变成白磷”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微型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的微型化及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江西吉安县城关一小孔祥辉小学自然第四册中的第四课《空气》,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难点是:要使学生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其次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上好这一个课,只有让学生认识空气存在,找到空气这物体(质...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将动眼、动手、动脑和动口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形成学生观察、思维、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条有效途径,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1 注重观察“目的性”、“敏捷性”的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性”的培养是为了克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所吸引,而遗漏了某些重要的观察内容.例如,初中化学“绪言”中,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耀眼的白光”,而忽略了燃烧后生成新物质的色态.这种观察具有“盲目性”.为了克服学生观察“盲目性”,我们要注重观察的“目的性”的培养.由于许多化学变化的现象转瞬即逝.例如,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的现象,就必须抓住“生成四氧化三铁”的最初状态,这样学生必须具有对化学反应现象迅速的反应能力,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课教学在化学专业课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位将要从事化学专业工作的人员,如果不具备独立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和理解专业理论知识.那么,怎样使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结合讲解,给他们一个有章可循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我认为,作为教师“教”要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同时也要给他们知识的传授和工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师不只是“讲解员”和“裁判员”,更重要的是“教练员”.教师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教练员,这是作为一名实验课教师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本文经过笔者多年实验教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将实验课分为五个环节——预习、操作、观察、记录、报告,在每一个环节做到一心,即为“五心”法:预习实验要用心,实验操作要耐心,观察实验要专心,实验记录要细心,实验报告要精心.简单地说就是:用心预习、耐心操作、专心观察、细心记录、精心报告.  相似文献   

17.
用饮料罐制作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效果好林春富(大连市金州区先进小学116100)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是本课的关键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炉灶生火后,会听到呼呼响声,是由于炉灶内外空气有了冷热变化,产生空气流动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中“人的呼吸”一节,有关于“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空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学生实验要求。几年来,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动手能力,指导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探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电子积木系列教具是由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研制的。目前已开发出电路实验的四套教具:“电子实验入门”、“初中电路演示箱”,“初中电路学生分组实验箱”,“电子学实验箱”。还可以利用该技术开发出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具。 这套教具主要是利用磁力拼接技术,省去了电路元件之间的外部连线,使得电路实验的元件联接图和电路原理图完全一致,从而直观、易懂、操作简便,为初学者和教师进行课堂演示提供了方便。 该系列教具已于1988年8月8日由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组织并通过了鉴定。申请了国家专利局专利,专利申请号为87215521。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高质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科研素质 ,也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但在传统的分组制实验课教学中 ,经常出现学生“满堂乱”,教师“满堂喊”的现象 ,做完实验学生不满足 ,教师不满意。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不能掌握分析、判断、推理的科学方法 ,不能培养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等能力。而实验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改革的关键部位。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改变这种实验课教学中出现的现象 ,在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