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昭通褐煤为原料,采用多因素逐项试验设计法利用稀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提取腐植酸。试验考察了稀硫酸浓度、氢氧化钠浓度和反应时间三个因素。结果显示,稀硫酸浓度为3mol/L,氢氧化钠浓度2mol/L,浸泡时间为1h时为最佳方案,腐殖酸提取率最高可达31.3%。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浓度KI溶液对冬虫夏草液体发酵液中虫草生物量和虫草多糖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提高虫草生物量及虫草多糖含量的最优KI浓度.将不同浓度的KI溶液添加到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测定虫草生物量,提取虫草多糖,用苯酚-硫酸法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冬虫夏草液体发酵液中,添加KI溶液能明显提高虫草生物量及虫草多糖含量,当KI质量浓度为5mg/mL时,虫草生物量质量浓度达31.64mg/mL,菌丝体长势很强,胞内多糖含量为26.4mg/g,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3.6mg/mL,为最优浓度梯度.冬虫夏草发酵培养过程中添加KI溶液能明显提高虫草生物量及虫草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秸秆的高值转化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以[Bmim]Cl(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溶解小麦秸秆,经乳化-固化-冻干过程制备再生秸秆木质纤维素多孔球。比较不同浓度秸秆溶液制备的木质纤维素球。结果如下:秸秆溶液浓度为5%时球形态和微观结构最好,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氮吸附能力;较低浓度秸秆溶液制备的球粒径分布更窄;球中纤维素结晶度与秸秆溶液浓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秸秆溶液浓度是制备秸秆木质纤维素多孔球的重要影响因素。本工作对研究再生秸秆木质纤维素多孔球的理化性质和优化制球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材时,当学生做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我安排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指叶绿体的色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或翠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赭红色)的现象(如图1)。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学生实验中要用到45种溶液,同种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在不同的实验中,浓度大小要求也不一样。浓度用大了浪费药品,浓度用小了实验现象不明显。如硝酸银溶液,做银镜反应时浓度应用2%(约0.12摩/升)而不能太小,做氯离子检验时浓度不用0.1摩/升只要0.01摩/升就够了。因此研究化学实验中溶液浓度的大小很有经济意义,用适当浓度的溶液进行化学实验,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药品,节省实验经费的开支,这对缓解目前各校(特别是农村学  相似文献   

6.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必修第二册中要求学生掌握并完成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原理指出: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析出DNA;利用DNA分子不溶于  相似文献   

7.
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非水解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总数为盐的物质的量乘以化学式中的离子数,再加上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 OH~-数目。如1升25℃时 1mol·L~(-1)的 NaCl 溶液中的离子总数为(2 2×10~(-7))mol。对于处在同温度同浓度同体积的组成相类似的水解盐来说,其溶液中的离子总数较非水解盐有何变化规律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一元酸碱形成的单水解盐和双水解盐一元酸碱形成的单水解盐,当浓度、温度、体积相同时,其溶液中离子总数比同类非水解盐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少。以1升25℃时1mol·L~(-1)的 CH_3COONa 溶液为例分析:由一元酸碱组成的单水解盐溶液中[OH~-](或[H~ ])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溶液浓度及溶液配制(第五讲)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张世竞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除直接使用从试剂商店购买来的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外,还要使用各种不同浓度的试剂。因此,溶液的配制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溶液的配制大致可分为:非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9.
用膜片钳全液泡记录方式,本文研究讨论了不同浓度的NdCl_3加入到萝卜液泡膜的内、外两侧时通道电流的变化。外液中加入2.5mmol/NdCl_3和4mmol/LEGTA溶液时,SV电流明显被抑制;当外液中不含EGTA而同时含有CaCl_2,和不同浓度的NdCl_3时,通道电流均被不同程度的增大,随着钕离子浓度的增大,通道电流逐渐降低;而NdCl_3在膜内与SV通道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钕离子浓度高时对通道电流具有抑制效应,浓度低时则促进通道电流。这种稀土的微量促进效应为进一步研究稀土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及稀土微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在通道水平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将SO2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待颜色消褪后,加热试管,让溶液红色恢复。该操作存在以下不足:①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由于试管口是敞开的,SO2逸散出来,污染空气。②在本实验中,常遇见SO2通人品红溶液时,红色很久还不消失;或品红溶液被SO2漂白后,当加热时,不见红色恢复,或红色虽恢复了,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后,红色很快又消失。实验现象不能充分说明SO2的漂白原理。鉴于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并非任何稀溶液都具有依数性规律,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稀溶液才具备这种性质.如只有在纯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才会使得溶剂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遵循稀溶液的依数规律;当溶质不生成固溶体时,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才遵循依数性规律.那么,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溶液的沸点、凝固点的变化情况又怎么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相图来说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苯酚和浓澳水反应的投影实验 原理 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这个反应本来是很灵敏的,甚至10ppm浓度的苯酚溶液也可用此实验检验出来。但是由于溴苯酚能溶解在苯酚溶液里,如果把试管稍一振荡白色沉淀就消失,如果在准备实验时苯酚溶液配得较浓时实验往往会失败,所以在做此实验时要配制很稀的苯酚溶液,浓度应小于0.125%。另外溴水要浓,为了增加可见度,可采用投影及对比试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中,有个《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步骤3,在染色过程中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玻璃皿中,染色3-5min。这样的染色方法时间长,制片后观察染色效果不是太好。  相似文献   

14.
重量滴定分析法及其应用李英华,林燕(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齐市第十三中学)中和清定法测定酸碱溶液浓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均采用的是容量滴定法.该方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铝溶液处理豌豆根尖,研究铝对豌豆根尖的生长和微核的形 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对豌豆根尖产生毒害的初始浓度为1mg/L,0.5-1.5mg/L三种不同浓度 的硫酸铝溶液处理豌豆根尖,微核总数及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液滴单细胞包裹技术是实现单细胞研究的有效方法。采用负压作为驱动力包裹单细胞,不再需要常规实验中会引起细胞吸附和降低单细胞包裹率的进样器和管路。在细胞悬浮溶液中加入碘克沙醇溶液调整溶液密度,进一步改善细胞沉降问题。研究负压大小和T型沟道几何尺寸对液滴频率和体积的影响以及碘克沙醇调整溶液密度后对单细胞包裹率的影响。该微流控平台可实现稳定的单细胞包裹,并为单细胞分析提供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7.
心肌乳酸代谢及乳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静状态时,心肌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运动时,随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成为心肌的主要能源物质。耐力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时心肌的乳酸摄入。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对心肌收缩力、心率、心功能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乳酸对心肌收缩力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中观察到乳酸对心肌的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医院、照相馆的废定影液中含有Na3[Ag(S2O3)2],银在溶液中以配位离子[Ag(S2O3)2]^3-形式存在。由于配位离子的稳定常数很大,溶液中的银离子浓度很小,加入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出来或很难沉淀;若用盐酸,则在酸性介质中硫代硫酸根离子分解析出单质硫,给以后的回收操作带来很大麻烦。所以,要从废定影液中回收白银,不宜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本人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得到如下结论:用硫化钠溶液处理废定影液,生成比[Ag(S2O3)2]^3-更难离解的黑色硫化银沉淀,再借助铝热反应即可顺利达到回收白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特点:该仪器是通过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而制成的化学专用仪器。采用内压式结构,解决了高中化学中电解氯化铜溶液时不能收集氯气的难点。在阳极不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氯气,而且由于仪器是密闭的,在产生氯气的过程中仪器内部压强增大,高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氯气能够从贮气管中排出,进行检验。阴极可以取下来让学生观察析出的金属铜,并与对比电极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本仪器是为改进高中化学有关反应速度演示实验而自制的。它用于测定Na2S2O3溶液与不同浓度硫酸的化学反应速度,应用了光电效应原理,通过电路把反应出现浑浊的先后通过指示灯由亮—暗—熄灭的顺序显示出来。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反应槽中的溶液就先变浑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