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媒体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概念,即机械地划定一个比例.正面报道的数量和篇幅必须是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的多少倍,似乎正面报道的数量上去了,就是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以正面宣传为主。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标准。如果市场不接受,读者不买账,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3.
坚持正面报道,唱响主旋律是党报的天职。然而主旋律怎样才能唱响,正面报道如何才能出彩呢?不少人认为正面报道读者不感兴趣,党报记者难当。其实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反面报道,只要是真正的新闻,都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信息早报》和《证券市场周刊》作为股市报道的主渠道,为读者提供最集中、最能引起研究兴趣的股市信息。但是,股市报道的错位也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困惑,股市报刊由广大股民爱不释手正在转变为反向研判的读物。 一、股市报道的迷离与报道目的 所谓“反向研判”,是指股市消息成为股民“正面信息反面看、反面信息正面看”的一种异化性新闻。报道说这只股票要涨,大概是要跌了,股评说这只股票可中线持有,将收益丰厚,股民买进则大都要被套牢。时间一久,股民从沉痛代价中积累了经验──对股…  相似文献   

5.
按照新闻报道惯例,往往是对反面新闻进行舆论批评监督,对被报道对象进行曝光。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舆论批评监督的大环境所限,加之各种原因,也经常出现记者冒着风险采访,到了发稿时,稿子却不明不白地被枪毙的现象。于是这条批评报道不了了之。然而,笔者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反面新闻舆论批评监督曝不了光时,进行正面报道,其效果远远超过了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6.
战役性报道就是对受众进行大量的、多角度、多形式的、连续的信息传输,以期达到传播者的目的。无论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报道,战役性报道的题材和主题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科学、民主精神,传播健康新观念,有助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易飞  钟贤 《新闻前哨》2003,(1):12-12
舆论监督报道,俗称批评性报道;正面报道,俗称表扬性报道。这是狭义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就是这个意思。广义地说,舆论监督报道不能称之为批评性报道,它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鞭挞丑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弘扬正义,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只对狭义的部分作一些探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是每个记者的使命。然而,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一直无法杜绝。舆论监督和正面报道都概莫能免。很久以来,正面报道的真实性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正面报道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苇 《新闻采编》2000,(5):31-32
盥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批评性报道,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与“正确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承,不可或缺。有许多问题,通过媒体曝光、批评得以及时解决,广大群众(读者)拍手称快,主管部门如释重负,效果往往比开会、发文要好得多。反面“文章”,正面效应,效果积极,大快人心,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由于批评性报道自身特点所决定,有些人对此持有排斥甚至反感的态度。有人片面地将舆论监督与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立起来,使得舆论监督,揭露性、批评性报道在实施过  相似文献   

9.
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评论的报道工作,所以经常触及批评性报道,源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搞好批评报道,一定要从建设性的心态出发,创意与操作既是疾恶如仇,又是与人为善的;既是对人的,更是对事;既是有典型性的,又是有普遍意义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直把“反面问题正面做”,作为批评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使舆论监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11.
孙茜 《记者摇篮》2009,(5):23-23
在世上的万物中,有阴就有阳,有对就有错,有上就有下,有生就有死。因此在新闻报道中,有正面报道,也就必然有与之相对的所谓的“反面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新闻联播类节目中,有一种报道形式正在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分钟报道”这类报道的主要特点有:内容大多为正面报道,且丰题鲜明:形式相对规正,报道长度在3分钟左右,并以系列报道的方式播出。  相似文献   

13.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所在的综合新闻部,接触最多的是社会新闻,而社会新闻中反面报道又占据相当比例。与正面报道相比,反面报道的采写更要慎重,关键是你要掌握一个原则:客观和公正。冷静看待投诉人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记者常会接到许多群众的投诉和举报。来投诉的人都会讲述他们的不公平遭遇和痛苦经历,单听投诉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陈尚忠 《今传媒》2007,(4):63-63
题中的"反面报道"是指"正面报道"以外的报道,所以写这篇辨"反面报道"不算业务成绩的稿子,是因为2006年10月30日《扬子晚报》刊载稿中披露:安徽省人事厅下文规定,每年在中央主要媒体刊播宣传安徽的"正面报道"(稿件)少于3篇的记者编辑,将无法获评高级职称.此举引来无数质疑.  相似文献   

16.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正面宣传?以前人们并不觉得这里面什么概念不清。但是当提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之后,却出现了种种理解上的歧见: “所谓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宣传正面内容为主。一个党、一个社会也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正反两面。正面是光明面、积极面,反面是阴暗面、消极面。判别一篇稿件或一个报道系列是不是正面宣传,主要看其内容性质和题材属别。属于歌颂鼓劲的就是正面,属于批评揭露的就是非正面,或叫反面。”这是较为普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国宣传思想战线首要任务就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本文就如何提高正面宣传报道水平展开论述,意在发现问题,明晰思路,找准对策。一、正面宣传报道释义新闻的正面宣传报道,指的是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要从正面入手,以积极的姿态,为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全局性工作鸣锣开道,讴歌时代典型和英雄,唱响主旋律,产生正面宣传效应。正面宣传报道以其明显的倾向性异同于舆论监督、反面曝光或揭露性的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江总书记着重…  相似文献   

19.
周致 《军事记者》2007,(11):14-14
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是党报宣传必须恪守的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搞好成就性报道。这是党报及主流媒体影响民意归属.展示权威性、指导性、公信力的独有优势。我们必须要从党报的性质、地位、作用出发,认清成就性报道的优势,努力把成就性报道做深做强做活,以吸引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所谓监督类报道,就是由晃晃悠悠的偷拍画面、冰冷的画外音以及记者咄咄逼人的问话构成的。《新闻夜航》做新闻的理念却不是这样,正面的温情、爱心类报道可以很感人,反面的批评、监督类报道一样可以做得很人性化,很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