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尚书选官     
小算子 《初中生》2008,(12):31-31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术,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选拔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一部古书《唐阙史》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唐代有位尚书官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还能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做大官,因为这两个人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人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杨损略加考虑便说:“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一大  相似文献   

3.
杨尚书选官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术,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选拔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4.
《唐阙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能力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相似文献   

5.
杨损是唐朝的一位吏部尚书,用人能“任人惟贤”。有一次,要在两个小吏中提升一人,但这两人的资历、能力都不相上下。负责提升职务的官员感到十分为难,只得请杨损拍板。杨损思考片刻,便说道:“让我来出题考考他俩,谁算得又对又快就提升谁。”于是杨损出了一道题:“有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强盗在议论如何分赃。他们说,如果每人分6匹布,则余5匹;如果每人分7  相似文献   

6.
盗贼分赃     
<正>我国有一部古书叫《唐阙史》,里面记载了一个“杨损陟吏”的故事。“陟”的意思是提拔,“陟吏”就是提拔官员。唐朝尚书杨损以公正闻名。一次,朝廷要从两名官吏中提拔一名,考察的结果两人业绩不相上下。负责这件事的官员拿不定主意,便去请示杨损。杨损认为速算是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便决定考考他们这方  相似文献   

7.
盈亏问题     
通过比较把若干个东西平均分给某些人的两种分配方案和分配后的余数,反过来求分配的总人数和被分配的总量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一、一般的盈亏问题盈亏问题的解题公式是:(盈+亏)÷(两次分配每份的差数)=份数(人数)盈亏问题是一种有趣的问题,下面来看一个故事:例1.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任人唯贤。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做大官,因为这两个人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杨损略加考虑便说:“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一大技能就是会速算,让我出题考考他们。谁算得快,就提升谁。”…  相似文献   

8.
俄语“中亚”一词含义的变化杨恕在俄语里面,表示“中亚”这一概念的词组有两个:一个是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以下简称Ц.А.),另一个是СредняяАзия(以下简称С.А.)。这两个词组直译都可译作中亚,但因其内涵有很大差别,为了区别,一般...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29日,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官庄村西气东输工程洛宁气站施工现场,发现一块唐代石刻,石刻文字记载了唐僖宗乾符五年(879).平卢节度使杨损赴任途中经临泉驿,见裴某等及先祖杨於陵在临泉驿梁上的题诗。因岁月久远,诗文湮闰难于辨认,杨损到洛阳后,让二弟河南尹杨授,刻石置于临泉驿垣墙上。通过对临泉驿刻石的考证,认为该刻石的发现填补了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史籍中对于临泉驿记载的缺失,同时指出安史之乱中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部将杀死的地.占、就在临泉驿。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杨(ThomasYoung,1773-1829)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才华出众的著名科学家,他在多个领域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以在物理学方面做出的贡献闻名于世.本文就杨在物理学领域的科学成就作一探讨.一、托马斯·杨的生平杨1773年6月13日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Somerset)郡米尔顿(Milverton)城的一个富裕的教友派家庭,是一位长子.杨的天资聪慧,少年时就表现出惊人的才华.两岁时开始识字读书,六岁时便将《圣经》通读两遍并开始学习拉丁文.1780年至1786年间,…  相似文献   

11.
办公室虚掩的门突然被撞开了。“这几个人在我的语文课上都打起来了.不能再让他们呆在教室里.让他们停课!”进来的是五(一)班的班主任杨老师.后面跟着他们班上的两个学生。我劝慰了一番.待杨老师走后.我平和地问学生:“怎么回事?”一阵安静。这时.已经离开的杨老师突然返回:“一定要请家长。停课停课!”边说着,推搡了那个高一点的孩子.孩子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蒋草 《高中生》2010,(25):6-6
前些日子,有位姓杨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讲着讲着,有两位学生打架了。杨老师不管不问不制止,继续上他的课。结果,打架的出了人命,一个被打死了,痛哉!杨老师因此被网民称为"杨不管"而受了处分,惜哉!  相似文献   

13.
不屈不挠     
1.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r6n①,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 2.丞相王商要办杨肜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 3.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怀恨在心,勾结同伙,诬陷王商。王商被罢免了丞相职务。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08,(10):13-13
2008年,网络上引发激烈争论的两个热点教育人物,一个是四川省成都市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另一个就是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教师杨经贵。6月12日上午,杨老师在七年级二班上地理课时,两个学生发生争执,杨老师很生气,说了一句气话:“要有劲儿下课到操场打去!”结果其中一个学生突然口吐白沫昏厥过去,送到医院以后没有抢救过来。事情传开,  相似文献   

15.
我的语文老师姓杨,她高高的个子,瓜子形的脸上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她很爱笑,一笑起来嘴角上有两个小酒窝,很漂亮。杨老师讲课非常有趣,她上课同学们不但一点儿不感到紧张,而且很容易听懂,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室里就会洋溢着快乐的笑声。课外活动的时候,杨老师仿佛变成了我们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玩耍、嬉戏。杨老师非常关心同学们。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肚子疼,杨老师很着急,马上给我爸爸打电话让爸爸到学校里来接我。杨老师就是这么一个和蔼可亲、关心同学的好老师!我的语文老师$山东省五莲县职工子弟小学二(4)班@贾金龙…  相似文献   

16.
相传.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为官清正,深得百姓拥戴。一天,有兄弟四人前采告状:“小民杨大毛.家住城南寨,先父临终时,留下两顷田.只因分不均.兄弟反目相见,青天大老爷,请您来评评理吧。”  相似文献   

17.
我一向认为,有两个人将篮球运动在中国推向巅峰. 一个是姚明,一个是樱木花道. 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虚拟的. 一个是出口的,一个是进口的. 一个将"高大全"淋漓展现;一个把"蔫坏损"集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寻读法     
阅读教材 ,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叫“寻读法”。寻读法的“寻”含两层意思 :一是寻章摘句的“寻” ,就是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寻摘出最有价值的语言材料 ;二是寻根究底之“寻” ,就是将所寻摘的语言材料的精美点、闪光点等诸多美点分类集中 ,提炼加工 ,以供学生欣赏、揣摩、运用。比如对赵树理的《老杨同志》 ,便可从以下两个板块来“寻读” :一、词语训练板块1.精彩纷呈的称呼 :农会杨主席、衙门来的人、县里的先生、好先生、杨同志、自己人2.丰富凝练的口语 :好木锨、好把式、好扬家、还记得啥3.音韵优美的叠词 :①ABAC式 :问长问短、…  相似文献   

19.
我长大了     
寒假的一天,冬日暖暖地照着,我们兴致勃勃地乘车去上海影城观看《哈利·波特》。今天车子里有点挤,三个人挤两只位子。同学们一坐到位子上便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哈利·波特》可精彩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魔法……车厢里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突然,我无意中看到教我们的陶老师、杨老师都站在那里,扶着把手。只见杨老师脸色苍白,眉头微微地皱着。我心里暗暗地想:妈妈和杨老师是一个单位的,妈妈曾经告诉过我,杨老师有晕车的毛病,乘一段路就会受不了,我想让座给杨老师,可转念一想,万一让了,同学们会不会说我拍马屁,讨好杨老师?再说就在杨老师旁边…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理化》2011,(2):45-45
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光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普克朗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实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