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楠 《考试周刊》2011,(48):22-23
传统印刷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阅读文化,已被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在性质都不同于传统特征的现代视觉图像文化所代替。因此阅读文化已不再是人类文化艺术单一的形态.另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态——视觉文化已经占据了现代文化的主导地位。在现代视觉文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载体、阅读动机、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阅读内容与阅读主体的沟通方式及想象空间,都较传统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文化素质教育的角度切入对视觉文化选修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及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走"美"的路线,从视觉文化的美之浸润中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视觉文化的影响,树立"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的思想,主动用文化的视野去面对今后的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视觉媒介的日趋普及,人类的文化价值体系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书面文化体系向视觉文化体系的转移已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的转化,更多的应是人类整体认知领域的大变革。但同时视觉载体的过度开发也会带来诸如认知环境与现实环境日趋隔离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尚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不加选择的过度接触更有可能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看.阅读教学中对人类文化的学习.就应该包括阅读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类的生活行为方式、价值观、习惯与信念等。然而.由于我们教师对“人类文化”的认识不是很一致。应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也没有深入的探究.使得对文本中蕴含的人类文化的学习存在误区。现在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将学习中的各种误区以及相应对策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5.
产品设计作为人类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涉及我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在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产品设计的文化格局已发生转向。鉴此,文章从艺术维度与文化问题视角对社会文化背景、设计文化趋势作理论上的探讨,以形成对当代产品设计文化格局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客文化"是随着网络传媒的形成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虚拟文化,它通常以博客、播客等形式出现。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普及,"客文化"已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面对并积极利用"客文化",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资源。如何将"客文化"与促进学生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呢?依托"客文化"的分类,探讨"客文化"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萍 《文教资料》2008,(17):47-48
人类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创造了文化,它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对动物的情感也包括在内,而它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以"鼠"作为切入点,对它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又对汉语、英语中与之相关的表达进行了对比,旨在使读者系统地了解"鼠"在中西方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化中的异同,并引发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对事物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当今,阅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变。比如,便捷的“网络阅读”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图像文化大行其道并占据文化主导位置的时代,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纸面去接触文字文化,都是普及和发展公众阅读生活的重要方面。通过阅读与人类的文化创造保持接触,使我们能够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9.
影像传播的普及使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教育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和实践两方面梳理总结早期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理念视觉化转向的成就,剖析当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弊端,可以推断得出:树立全新的视觉文化理念,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网络课程建设中的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词典中关于"阅读"的定义为"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视觉材料变成声音,后达到对视觉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尽管随着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方面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阅读依然是我们现在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学生阅读现状及成因中学时期是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中学生心智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中学生在阅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的视觉文化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虚拟现实的研究似乎已成为哲学的显学,在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技术学、艺术学、人工智能等也都将此命题作为研究的重心。本文从艺术现象学的角度生发,分析虚拟现实所具有的视觉功能和文化内涵,试图追根究源找出理论的依据。并据此探讨虚拟现实中涉及的有关视觉的概念,对虚拟现实中的视觉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沉浸于虚拟现实中的生活及其文化价值的理解和透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视觉文化发展经历了古代视觉文化研究、近代视觉文化研究和现代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阶段,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交织。外显的层面,在"图像"、"文化"、"技术"三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显示了人类视觉经验的丰富性和美好,人类思想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技术力量的无穷发展性。然而在内涵的渐进中,都不约而同地一致围绕着"表征危机"展开思考,从视觉中心主义到反视觉中心主义再到视觉文化的教化,确立了与"表征危机"的坚决对立。现代远程教育中师生对技术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信任受到质疑,如何正确建构和解构学习资源和媒介,需要提升师生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课程中的视觉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胜 《考试周刊》2008,(4):180-181
网络为视觉所驱动,网络课程中所承载的信息绝大多数涉及视觉方面,"视觉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感知过程和学习效果.网络课程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考虑视觉信息感知特征、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视觉习惯等因素,还要在实践中灵活应用,使网络课程变得生动而富有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班级文化是特殊的"家庭文化",并提出了打造班级"家庭文化"的策略,以共同教育好孩子。  相似文献   

15.
当青歌赛的综合文化考试成为人们的"审丑"闹剧;当孩子们追捧的文化偶像已不再是孔孟老庄等思想先哲,也不再是鲁迅、巴金、老舍等文学大师,我们不得不慨叹当今阅读文化品位的沦落。娱乐文化的大肆炒作,网络文化的大行其道,让孩子们在灿烂而虚幻的泡沫文化中迷失了自己,一步步远离了灿若群星的大师,远离了他们缔造的足以滋养人类灵魂的精神养料。面对日益严峻的阅读危机,作为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要唤醒孩子们沉睡已久的阅读意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进大师,品位经典,浸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疑问之一: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生活》教材第6页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第10页)。前两个模块分别讲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第三模块讲"文化生活",教材把这里的"文化"解释为"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顺理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国民阅读。这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之举,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次重要升华。全民阅读的春天必将到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读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古人勤勉读书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勤学砺身。在古人眼里,阅读足以长智,"腹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力量在于改变世界,它改变着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它使人类的生活富足而富有尊严。科学也改变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使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迁移,使人类的理性更加清澈,科学已在社会文化建构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科学是一种文化"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共识。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科学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是我们传统文化所缺乏的,漫长的封建历史使我们的民族个性趋于保守,畏惧权威,缺乏张扬,而科学文化中理性、求是、求实等精神元素将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强大的活力从而使她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9.
文字符号的统治开始被图像符号“僭越”,出版文化从一统的文字阅读转向部分视觉图像的阅读。那么,这种转向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否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堕落?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一趋势?本文将对“视觉文化”转向发生的原因,阅读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关系,以及视觉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潘裕华 《教师》2013,(21):80-80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及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促进着语言的发展。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因此,外语教学必须包括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中的社会文化教学问题日益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