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3年南通市初中化学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中,如东县实验中学郭玲凤老师(以下简称教者)执教的“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一课荣获第一名。教者的这节课设计精巧、环节流畅、理念新颖、课堂精彩纷呈。听课教师深感:高效的课堂,源于创新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听课是教师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直接的形式。听课教师听课前不做必要的准备,那么听课时就有可能无法理解上课者的教学意图;如果听课教师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底蕴,就很难提炼执教者的教育理念;如果听课者不能敏锐地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机制与学生的思维火花,就无法通过听课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无怪乎,当有些教师外出听课活动后,问其收获如何?只会说“差不多”、“很好”这样的评价。这样没有产生效益的听课,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给学校的其他教师增加了工作量,更枉费了主办者的各种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一节公开课教学片断的观察,通过与执教者的对话交流和对教学片断设计意图的分析,对阅读课教学的设计作了一些探讨,对阅读课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技能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一节公开课教学片断的观察,通过与执教者的对话交流和对教学片断设计意图的分析,对阅读课教学的设计作了一些探讨,对阅读课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技能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听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在听课中,经常会思考:执教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得是否合理;对学生的错误、课堂结构发生变化及突发事件,教师怎样处理;要是我来上我会怎么做……在边听边想中,在集体议课时的批判接受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辩课,就是在执教者备课、上课或者说课之后,任由听课的专家或教师就其看法和疑问,现场质疑“发难”,执教者即时应对,双方展开辩论交锋。辩课和说课、评课有明显的不同。说课是执教者把自己的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7.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让听课者观摩学习执教老师怎样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怎样调控课堂节奏,怎样处理重点难点等等。听课活动对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大有裨益,自然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主要形式。但在目前的听课活动中,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形式常常局限于同一学科的教师,局限于学科文本的解读与课堂教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严碧友 《江苏教育》2011,(12):53-53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让听课者观摩学习执教老师怎样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怎样调控课堂节奏.怎样处理重点难点等等。听课活动对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大有裨益,自然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听评课,不仅是中小学教研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对语文教师专业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语文评课中存在一些弊端,盘点如下:1."自残式"评课。执教者否定一气,说假话。现在的评课程序一般是由执教者先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许多教师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对于自己的设计常常是欲言又止,万般无奈,最后只是说几点不足,只好虔诚地,习惯  相似文献   

10.
刘广祥 《小学语文》2013,(1):113-115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福建省厦门市成功落幕,我执教了《姥姥的剪纸》一课。一路走来,深感不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呈现出的精彩与遗憾,都值得去总结、反思,磨课的过程更值得“走个来回”。繁华落幕,静静沉思,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能不着痕迹地体现新课标思想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区的沈军英老师执教了《分数乘分数》一课.仔细分析和揣摩这则教学案例.听课的教师阐述了各自迥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科学地预测课堂“风云”,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稳操胜券。然而笔者最近到一些学校听课、调研时发现,有些教师随意“超越教材”。如教师不熟悉教材,不了解编者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随意,教学流程混乱,课堂教学好似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么,怎样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呢?现结合自己上课、听课、调研等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4.
回顾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三天的赛事,来自34个省市和地区的35名教师,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精美的教学设计和一堂堂精彩的教学呈现,都在听课教师的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现在,当我们重新拾起一些片断,仿佛又一次走进了那些掌声响起的课堂,不由得被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和闪耀在师生间的智慧火花,深深地感动着.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市级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师富有深度的教学预设和精彩的教学演绎,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同。事实上,如何将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内容上出新意,摒弃数学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繁华,给学生以一种数学的厚重和丰富,正是我们当下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每次观摩听课,我都会被上课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精美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教学呈现而折服;但在折服的同时我又会生出这样的疑惑:教师课堂授课的流程总感觉似曾相识,甚至课堂上所用的过渡语、评价语都是那么熟悉。课下细细研读方才知道,原来授课教师照搬了名师的课件教案,将名师的课堂授课"移植"到了自己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每学期我们请教研组中的经验教师和青年教师各一位围绕研究主题开展课例研究。每次研讨从执教教师说课开始,然后大家提出各自的观点。综合大家的意见,执教者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第一轮设计作修改,形成第二套教学方案。按修改后的方案,执教教师进行首次课堂教学实践,对于首轮课堂教学实践,听课教师再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结合各位评课者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位专家说过:好课,是磨出来的。 磨课,就是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保证该课教学成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磨课活动中,通常先由执教者试教,学校领导和同学科教师集体听课,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像医生会诊一样,从教师语言与教态、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师生课堂交往行为、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以谋求课堂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稿源采珠     
河南 杜 钢谈 音乐教师听课四忌。一忌:无目的地听课。在听课前必须了解本节教材内容。这样自己在听课时才能充分领会执课教师的教材编排意图、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以及该课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等方方面面。使自己不单是一位听者,更是兼听者、观察者、思考者于一身。二忌:课堂上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20.
吕赟 《广东教育》2008,(4):60-61
笔者近日在一次某地区的语文优质课活动中担任评委,在听课的活动过程中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执教者为了流畅地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不愿"节外生枝",都对课堂中学生出错现象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都是采用了"直接跳开至下一个教学环节"这一"艺术性"的处理方式对待出错的学生。看着出错学生那一脸的尴尬,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