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如何处理遗失物的归属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现有法律及司法实践存在诸多缺陷,且日益暴露出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我国民事立法应在借鉴各国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明确界定遗失物之概念、法院作为遗失物接受管理机关及其法律地位、酬金制度、拾得人取得遗失物所有权、遗失物又遗失时的法律制度等,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的遗失物归属法律制度,更好地保护失主的财产权利,规范遗失物归属关系,进而使我国民事立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刑法分则侵占罪中遗忘物进行研究,必须结合民法遗失物制度进行。与其他地区或国家遗失物制度相比,我国遗失物制度旨在提倡一种拾金不昧的崇高精神,从我国立法体系和刑法规定来看,侵占遗忘物本质上属于"背信罪"。正是基于此,在我国文化和制度背景之下,侵占罪的对象只能是遗忘物而不能是遗失物。对遗忘物的认定,应依据物品在物主丧失占有后的具体法律状态,而不能依据物主记忆力的强弱或者记忆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3.
遗失物悬赏广告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遗失人对于遗失物的合法权益和拾得人的债权请求权,是民事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遗失物悬赏广告制度的主要内容,对别国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做了比较、借鉴,最后对《物权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遗失物悬赏广告制度内容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自古罗马法诞生以来,世界各国的民法就对遗失物拾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立法的体例和具体的内容各有不同。我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此也作了规定。由于我国民法中有关遗失物的规定过于简略。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将在对大陆法系的各国立法例对遗失物拾取的法律效力进行详述的基础上。为我国拾取遗失物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明确了遗失物的概念,结合民法基本原理和各国立法经验指出我国《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足,给出完善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遗失物被拾得后,如何处理其归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无人认领的拾得物归国家所有,不尽完善、合理,暴露出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本文认为,我国立法应确立拾得人有条件取得所有权制度,以完善遗失物拾得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物权制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权制度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法乃至法治化水平的标尺。我国古代法建立了物权客体动产与不动产相区分的分类保护制度,以土地不动产所有权的保护为核心,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逐渐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的保护,并建立了遗失物、埋藏物、漂流物等动产所有权的保护制度,动产善意取得及保护制度,孕育并发展完善了我国特有的永佃权、典权制度,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物权制度,为我国近代和现代民法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丰富了我国法治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8.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许多国家民法规定赃物是可以通过善意取得而合法占有的,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不够完善。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含义、赃物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加强对赃物善意取得制度保护的观点,并就具体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遗失物报酬请求权即涉及到道德规范的范畴,又是立法制度所规制的内容,本文从人们倡导的社会美德角度分析了当事人返还遗失物及享有报酬请求权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表明构建我国遗失物立法制度,实现民法公平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各国民法均作了规定。但对于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不同。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稳定现有的经济关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遗失物也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遗失物悬赏制度是物权法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遗失物悬赏的性质、悬赏广告的法律属性、遗失物的"侵占"之概念等,都是需要辨析清楚的。  相似文献   

12.
有关遗失物拾得制度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各国物权法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物权立法中,此制度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比较了古罗马法、意大利法、德国法等国家关于遗失物的相关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检讨我国该制度的立法现状,阐述了我国遗失物立法可以选择的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物权法草案,规定拾得人归还遗失物后有权获得保管费或报酬。这使遗失物拾得中实现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之间存在着的价值冲突显现了出来。本文通过对物权法草案中遗失物立法制度进行反思,并参照国外立法,对如何构建遗失物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悬赏广告入手,通过我国与外国两个遗失物案例的法律分析对比,对我国与外国关于遗失物民事立法制度进行探究和评析,指出了前者存在的种种弊端。建议在我国民事立法上确立遗失物拾得制度,对遗失物的归属和返还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民法典》出台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作为物权法中具有不容忽视地位的遗失物拾得的问题,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遗失物拾得的问题主要涉及拾得人的通知、保管、交付义务以及责任范围,报酬请求权及费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里,笔者仅就确立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拾得物的归属问题阐述了自己观点,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遗失物拾得立法的重视,完善我国的民法内容。  相似文献   

17.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吴鲁晋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5):63-65,80
我国法律对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规定,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过多地强调了遗失物拾得人的义务,而忽视了其该享有的权利,表现出有失公平的现象。法律规定应当在遗失物权利人和拾得人的权利与义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通过增加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在一定条件下的所有权,来平衡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9.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占有崇高的地位。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可以为民法总论的研究提供两个新的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对民法基本问题,如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民法的基本原则等的解析。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法律行为、权利行使和时效问题的解析。当然。功利主义虽然是民事立法与司法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它始终不能代替具体的民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核心是返还遗失物。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不仅平衡了拾得人和遗失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而且还会有效地激励拾得人的返还热情,有利于保护遗失人的权利。我国法律应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应规定报酬请求权的种类、报酬数额,并明确规定拾得人不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和留置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