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感悟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感悟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因此,最近几年"感悟"成为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并且频繁出现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处于阅读教学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张玮 《甘肃教育》2009,(18):44-44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识的真挚流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1.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读中求悟,以读见悟。2.体现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3.师生共同经历一次生命的洗礼,共同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一个人最宝贵的莫过于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5.
初中政治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生命化教学则要始终贯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身份真切地感悟生命;另外,生命化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刘重  谢晓峰 《现代教育科学》2010,(3):108-108,105
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兴趣的引导下学习物理,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和感悟物理。在新的师生关系和评价体系下,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生用心去感悟知识的内在逻辑,感悟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物理学科的魅力。学生在探索客观世界的经历中和获取新知的体验中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品质。教师通过激励和引导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和道德品质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五年级学生对生命的历程、科学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认知还相对模糊,也没有深入的体验。在苏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课“拥抱生命”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陪伴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开展了“感觉生命—感知生命—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四个层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在生成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诞生于20世纪中期,其强调的是注重生命的本质、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创设情境,启发感悟 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这是帮助学生顺利阅读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是教学中运用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怎样去启悟呢 ?  1.领悟。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和观察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或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启悟教育的重头戏。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即在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3.体悟。就是从切身经历和体验中悟出人生意义。   4.参悟。一是参与其悟,参与作者的悟,作者通过作品而表达出的人生之悟。二是参考之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