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49-2007年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灾情分析及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49-2007年间登陆或影响浙江省的热带气旋灾情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选取有完整记录的84例热带气旋概况及灾情资料,引入台风灾情指数G和灾害损失率S的概念对台风灾害等级进行客观定量划分,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热带气旋路径、致灾因子(雨量、风力)、潮汛和灾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台风灾前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上海市2000-2007年的台风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分析了近八年来上海地区台风的登陆时间、路径及造成的灾情,并总结台风的登陆的时间分布规律,并针对2005-2007这两年中的较强的四次台风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对比及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3.
于志明 《科技风》2012,(1):240-241
对2011年第9号热带风暴奠梅花”的移动路径、特点及沿途所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分析。搜集整理7个塔市在防范台风"梅花"灾害采取的防范措施。归纳台风可能造成的灾害和影响,提出气象台站做好台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隆,时各级政府、有关单位、群众和居民如何完善防御措穗.减轻台风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第8号热带风暴“海燕”于8月12日20时在关岛附近洋面上生成,生成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14日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4日14时加强为台风,15日11时加强为强台风,16日18时继续加强为超强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只有915百帕,并于17日22时05分在温州平阳县敖江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9级(实测最大风速68m/s)。由于8号台风属于超强台风,风势强,降雨量大,为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给温州苍南、平阳、泰顺县等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0~2009年阿瓦提县出现的冰雹造成的灾害灾情进行总结分析,阿瓦提县冰雹灾害主要有:频发率高、季节性强、突发性强、大型的天气过程为主的特征。特别是2005年以后,阿瓦提县出现冰雹灾害周期比过去短,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在此还提出一些冰雹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19日20时,今年1003号热带风暴"灿都"在南海中东部生成,21日下午18时加强为台风,22日下午13时45分于广东省湛江吴川市登陆。此台风严重影响了我国广东省,造成强降水及强风的天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通过对1003号"灿都"台风的高空环流场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揭示了台风"灿都"的特征。"灿都"台风具有路径曲折、近海加强、风雨猛烈、影响面广特点。副高对"灿都"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风活动特征及灾害评估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几十年台风形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子、台风降水的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台风灾情分析及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尤再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0):1190-1196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沿海人口居住密度大、重大基础设施分布稠密、海洋资源丰富。同时,中国海岸带经常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直接的年均经济损失约为188亿元,年均人员死亡为256人(1989—2015年)。其中,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和台风巨浪是致灾主要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海平面上升,中国海岸带灾情可能会持续加重,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最新的中国海洋灾害数据(1989—2015年)和国外先进的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文章讨论了中国海岸带遭受主要海洋灾害的现状,定量地分析和评估了这些主要灾害对中国沿海经济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做好中国沿海防灾减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台风天气作为特殊气象情况,对城市交通出行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难以预估的。在台风天气下,对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即时、有效的感知与分析,是制定交通应急政策、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深圳市2018年第2号台风"苗柏"为例,利用气象、交通指数和积水点预测系统,综合分析评估了台风"苗柏"对深圳道路交通运行的影响,指出主要积水路段和拥堵区域,尤其从片区级的角度提出十大脆弱片区的综合整治方案及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陆域主要自然灾害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燕 《科技通报》2004,20(4):283-288
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等着手,论述浙江省陆域自然灾害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概况;利用浙江省59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浙江省陆域主要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的资料,对台风、梅汛期洪涝、干旱、滑坡等主要灾种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时空分析.分析表明,台风、洪涝等是浙江省最主要的灾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刘欢  刘荣高 《资源科学》2012,34(2):242-247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数据资料,建立了以每次热带气旋6h间隔中心位置为基础的西北太平洋地区1°×1°经纬度格网,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1990年-2009年热带气旋的路径变化、发生频数、频率的年际分布和季节分布等。结果表明:①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区域大概为100°-180°E,3.5°-51°N,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群岛,中南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各省、海南省、台湾省,朝鲜半岛及日本三岛;②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发生次数有减少趋势,2000年-2009年年均发生次数比1990年-1999年年均少3次;③7月-10月热带气旋发生频繁,其中8月占到20年各月累计的21%;④热带气旋频数分布密集区为南海中北部以东、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整体呈抛物线向东辐射减少;⑤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值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突出表现为频率最高值中心位置的规律性移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丽水台风灾害特征,利用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和历史台风资料,根据不同的台风路径,对1984-2007年间丽水的台风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丽水致灾台风都是登陆台风,登陆前绝大多数穿过台湾中北部或者经过台湾北侧;这些台风集中在玉环至厦门之间登陆,同时这个区域内登陆的台风多数能致灾,灾害区域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重西北部轻;登陆玉环及以北的台风虽然致灾比例小,但如果有灾往往是全市性的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3.
灾害保险商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文  崔鹏 《未来与发展》2007,28(3):51-54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损毁也日益增加。传统的灾害补偿方式已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发展灾害保险、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分散灾害风险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防灾减灾管理能力成为共识。本文提出灾害保险采取市场运作为主,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为辅的灾害保险商业化模式,分析了其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安全与防灾问题切入,论述了结构工程安全与防灾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强调了灾害危险性分析、材料与结构破坏的科学基础、结构随机灾害反应分析、结构整体抗灾可靠性评估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之于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梳理了历史建筑结构安全与防灾研究应予关注的结构工程前沿技术,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汤燕冰  孟春利 《科技通报》1998,14(6):423-428
造成辽河油田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油田区及上游普降连续性大到暴雨 .汛期西风槽或冷涡携带冷空气东移加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位置偏北的环流背景下 ,气旋、台风或台风倒槽、冷锋、切变线是辽河流域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本文应用天气学原理着重讨论了辽河油田开发以来洪水灾害最严重的 1994和 1995年的致洪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延性、能量耗散、构件破坏等的变化规律。本文从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损伤评价出发,采用九个墩柱的破坏性试验数据,通过基于位移延性系数的损伤评价模型和经典损伤评价模型对试验墩柱的损伤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两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科学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既有利于摸清家底,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更有利于进行区域环境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然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又具有模糊性、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因此,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没有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可供借鉴。本文结合芜湖市的实际情况,运用综合的方法,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本区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此外,文章还就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标准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最后,本文就芜湖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管理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功能特征与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华北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从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切入,以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为目标,应用系统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地下水功能的基本理念及其评价关键技术,包括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成果区划应用分析方法,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统一在水循环系统中科学评价,以达到充分发挥地下水主要功能的综合效益最佳的目标。最后,以华北滹沱河流域作为示范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划分以资源功能为主或以地质环境功能保护为主的适宜区域,这为调控区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与地质环境功能之间矛盾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河南省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竟竟 《资源科学》2012,34(2):280-286
粮食核心区建设是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战略之一,而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种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旱灾是河南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河南省自1971年以来的旱灾危害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进行评估,从而给出不同程度旱灾发生的可能性,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战略地位的提升及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承灾层面来看,受灾风险等级远高于成灾风险等级;受(成)灾面积指数一般不超过50%和30%,该受(成)灾面积指数下的风险概率值分别达到0.001和0.0006;受(成)灾风险概率小于3年一遇的面积指数分别为25%和10%;5%、10%、15%、20%成灾面积指数下的风险估计值分别为0.76、0.39、0.16和0.10,即分别为1.3年、2.6年、6.1年和9.8年一遇;从致灾层面来看,偏旱的估计值为0.110,即约9年一遇,在此等级下,分别对应受(成)灾面积指数为35%和20%。评估结果与河南省农业气象旱灾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应用此模型对信息量不足的自然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台风暴雨是台风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种重要降水类型。研究中国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首要的意义在于防灾减灾,另外对辨别和把握我国气候变化的态势也有重要价值。2009年8月11日因台风莫拉克带来了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给商水县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莫拉克影响前期的物象特征,与其有关的几个因素及其利与弊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