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中,Jef.Verschueren的适应论与王希杰等学者的得体论已经成为语用研究的热点理论。本文把这两种理论放在语用学的平台上进行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比较分析,力求挖掘出二者共有的丰富的语用价值,从而肯定两种理论各都是较为成熟、完善、科学的语用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回到这一理论本身进行把握,另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关于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理论化与大众化相统一、"一"与"多"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政治家和学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大多冠以“同时胜利论”,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中并没有关于“同时胜利论”的明确表述。准确她说,马恩的革命理论表述为“同时发生论”更符合原意。这不仅因为在原著中能够找到佐证,在实践中也和列宁后来的“一国胜利论”有一定逻辑关系。今天,正本清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语言学流派在界定语用能力以及描述其运行机制时各有侧重,这给语用能力习得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论文通过仔细梳理Chomsky模块论中所界定的语用能力,以及综合考察内在论、认知论与社会文化理论下诠释各异的语用能力,客观呈现了不同理论框架下界定不一的语用能力内涵。立足此类分析以及当前最简方案生物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论文尝试整合内、外部语言使用,总结语用能力共通的本质属性,为后续深入刻画语用能力做前瞻性研究,亦为现实的语用能力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英国学者布朗(Brown)和莱文森(Levinson)沿用了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面子"概念,于1978年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与之相应的语用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与教学理论互动演变过程中,技术革命及其在教学场域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学理论形态转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倒逼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教育的勃兴反衬教学论范式滞后,教学论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理论范式的转变.但是数据算法的确定性与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矛盾,人工智能技术可计算性以及技术陷阱,决定教学论范式转变是有限度的.以"变"促"不变",智能时代教学论必须坚守"不变"的价值立场,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7.
顺应论从一种崭新的语用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是一个极具解释力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使用语言的本质特征,这恰巧与动态的翻译过程不谋而合,因此,顺应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文章以运动广告为例,从语用顺应论视角看此类广告翻译顺应性的体现,从而得出:成功的广告翻译实质是对语言的成功顺应。  相似文献   

8.
自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翻译界对其的评价各异。本文对"等效论"的历史发展进行简单的疏理,从跨文化交际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等效论"在实践操作中的语用可能性,指出等效翻译会导致大量的文化和语言信息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展的观察与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别对模拟论、模块论和理论论这三大解释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观点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述评。论文表明,尽管这三种理论彼此之间进行着热烈的争论和批评,但它们似乎都过多地求助于各自所依据的观察与实验数据,而很少深究各自理论本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肖川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提出了不同见解,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新主体"人格培养模式,认为前者在科研方法上忽视了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与具体化的系统论的知识/信息综合集成方法,难以避免理论应用的单一化与理论间的割裂化倾向;前者定位为现时代理想人格却忽视了时代精神,忽视了中国伦理哲学--"有机论哲学"与当代后现代哲学家图尔明等人的"整体有机论"与现象哲学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交互主体论",其理论基础待夯实.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商务英语语用翻译的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着很好的兼容性,两者研究的都是交际过程。从关联的角度出发,探讨商务英语语用等效翻译的建构对翻译研究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搭桥参照是话语中照应语与前述话语中的指称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特殊参照形式。搭桥参照受到多门学科的关注,如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现已引起许多学的兴趣。如何在照应语与前述话语中建立起一种桥梁,并确定照应语的所指就得需要进行假设和推理。为此,许多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确定搭桥参照的指称对象。Sidner的意想焦点法理论在一些搭桥现象中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我们应当提出关联理论能够对搭桥参照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人们不断地运用它的观念与方法研究文学现象,但对文学理论自身的认识,却不够完全、深入。要准确把握文学理论基本形态,形成理论自觉,应该从文学理论话语方式构成的两个基本点入手,了解它言说什么,如何言说,进而深入到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自身品质、文学理论:髟态构成方式以及人们对文学理论形态形成的认识等方面,才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对文学理论形态的认识必然转化为对文学理论本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歧义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语言学家在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西方的语法理论分化汉语组合歧义的过程中, 提出并发展了小类词、语义指向分析理论, 逐步完善了层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变换分析, 引进了“格”语法、配价理论和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理论, 推动了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研究,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汉语语法理论的可论证性和解释力向纵深发展, 从而显示出歧义分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华前 《中国德育》2007,2(4):48-51
《易传》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起源论、道德价值论思想,而且渗透着深刻的道德精神论、德育方法论内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语用学派生出众多的衍生学科,语用翻译理论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就语用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中广泛运用的功能翻译理论开展比较研究,从而寻找文学翻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两汉散文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得出一些理论聚焦点,并通过对先秦文论的溯源发现两汉最突出的散文理论是与当时政治文化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尚用”、“尊经”之论,但由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和其理论历史的传承,两汉散文理论终究和文学内部规律进行了亲密的接触,为魏晋文学自觉奠定了根基。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宗教研究的出场依赖于人们在宗教研究中是否采用了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宗教研究中所运用的资料是具有多样性。在宗教理论研究之先要坚持材料的优先性地位。单纯的材料可以批驳某种既定的理论,但不是以建真情一种新的替代性理论,宗教研究中材料种类的多样性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理论的多元化宗教不能还原为某一种理论或学主产。但它势必包括各种理论和学说。值得注意的是,宗 多元的、不可化的理论共同体中不是唯一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英语幽默进行探讨。英语语言中幽默的数量多,种类也多,它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不仅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从语用学角度看,幽默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的产生有着内在的联系。对此有所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英语幽默这一语言现象,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会话含意理论为解释应用中的语言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同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各国学者在“古典”格赖斯理论之后,相继提出新的理论,其中包括斯帕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 荷恩两原则、列文森三原则,以及徐盛桓在其1991年的推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列文森三原则建立 的语用推理机制。这些理论和欧洲大陆的“宏观语用学”一起,推动了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