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泞留痕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的时候,寺里的住持让他做行脚僧,就是干外出化缘的活。这几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看到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做什么?”鉴真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愤愤不平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位持一听就明白了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透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2.
潘昌晟 《新闻天地》2004,(12):34-35
有人说:“婚姻是双鞋,脚比鞋贵重得多.当鞋伤害了脚,使你无法容忍时,不妨将鞋脱去。”有人说:“婚姻像一座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婚恋的真缔?  相似文献   

3.
我的楼梯间     
最早决定徒步上25楼,单纯是为锻炼身体。因为像我这么没有恒心的人,办健身卡简直是暴殄天物,不如做一些“顺便”的事情。于是每天在5楼吃完饭后,我都会气壮山河地对同事说,你们慢吃,我走楼梯去了。换来一堆问号和感叹号:“你减肥?这么苗条还用减肥!”虚荣心让我很喜欢这样的善良和配合——以后,关于走楼梯就说是为了减肥吧。因为我真苗条的时候,都未必能听到这么多关于我苗条的证词。  相似文献   

4.
黄兵 《新闻世界》2006,(4):30-31
将牛骨煮出时尚的味道 6年前的一天,在武汉市蔡甸区新农街开牛肉面馆的毛晓林排队购买牛肉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屠宰场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堆着高高的一堆牛骨,每根牛骨上都残留着鲜红鲜红的牛肉,好像要被扔掉似的。他顿时灵机一动:何不在牛骨上做一做“章”,让它变成一种人见人爱的吃食呢?  相似文献   

5.
在我家斜对面的土墙上,也不知什么时候长了一棵小柿树。它太小了,以至于我从来不曾注意它。但正是这棵柿子树,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天,我没事到张老嫂子家去玩,她正忙着做鞋垫儿。看她忙成那样,我不禁戏问:“老嫂子,你做这么多鞋垫儿干什么呀?”她很认真地说:“做鞋垫儿卖呢,一双都卖六角呢。”“才六角?”我不屑地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又不缺吃穿,何必瞎折腾。”她笑而不语。吃午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却滔滔不绝地谈论张老嫂子做鞋垫儿的事,还笑她有劲没地方使,并且特意强调了做鞋垫儿如何…  相似文献   

6.
就像若干年前,我们忽然之间就被“高级”包围了(牙刷、墨水这类全都贴上了“高级”标签)一样.据说现在又进入了娱乐时代.大家伙都在找机会娱乐一把。而电视呢,因为得风气于先,又肩负引领时尚之美.因此也要娱乐化了:先驱们还说.这是规律,必须这么做。  相似文献   

7.
五年前,当《超级大赢家》刚开播时,有媒体记者曾质疑“兄弟台已经开播了两档成功的综艺栏目.安徽台这档综艺节目到底能活几年?”当时我回答:“《超级大赢家》至少能生存五年!”其实,话是这么说,谁都知道这是句打气的话.而电视台里的专业人士更愿意相信的是.这是一次为时一到两年的“电视实验田”。  相似文献   

8.
“废稿堆”与选稿田厚钢范敬宜同志讲过这么一件事:今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三版有3篇很不错的群众来稿,它们是怎么用上去的?是部主任从废稿堆里翻出来,让它们见了天日的。如果把那篇女工写的《我不回家过年》放到三版头条,再加上编者按,说明国务院的号召在民工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宗培书 《新闻窗》2013,(4):93-93
新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新闻是没有专业的专业”。长期以来,大多数新闻从业者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具备“万金油”式的工作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曾有一位新闻前辈用挖井来做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搞科研的就如同是在挖一口深水井.井口不大,但深;做记者的就如同在挖一口大口井,井口很大,但很浅。以此教导笔者说,做记者涉猎要广,什么都薯懂一地.伯不一帘惜徨名.  相似文献   

10.
有两位读者在评报栏前边看边对话; 甲:“编辑记者的文学水平够高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差错?”乙:“谁吃饭不掉几个饭粒?编辑、记者也是人不是神,一点差错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对话有贬也有谅解,但确实值得办报人深思。“吃饭掉饭粒”“吃馍掉馍花”,跟“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是一个意思,这是对“差错”的一种开脱和自谅,这种差错难免论也是影响报纸编校质量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1.
桂希恩现在最希望的是谁也不理他,“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时间不多了,最好也别干预我,让我把我该做的事多做一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种期刊,就像一个人.应有鲜明的个性。否则,难以给人留下印象。期刊最忌平淡。平淡,就是没有特点.就是多余。“没有他,大家也都这么过”,所谓增之不多,去之不少,这样的期刊是可悲的、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5,(5):40-41
中行职员神秘失踪 “怎么缺了120万外币.谁都不知道这么大的资金缺口是怎么回事。”2005年1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外币结算科突然出了这样一条爆炸性信息,与此同时.该科的科员翟昌平也神秘失踪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  相似文献   

15.
在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丰堆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混凝土彩色瓦厂——“士利瓦厂”,该厂生产的“彩色水泥瓦”是目前市场上较好的一种新型屋面覆盖材料,它是用“水泥、河砂”等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经“自动搅拌及自动化PLC控制系统”加工,通过“128吨的全自动数控液压成型机械”压制而成。经多年消费者试用,得到用户好评,被称之为瓦中精品。  相似文献   

16.
高峰  了了 《出版参考》2007,(1):14-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24-24
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一把手工程”这个词,因为“一把手”总让我想起“一把抓”.每个CEO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信息化在被这一把抓的时候,会不会从指缝中滑落出去。  相似文献   

18.
一记者作风问题,最关紧要的.是个是否深入的问题。老新闻工作者经常告诫我们:当你选择了记者的职业,就必须抱定决心,准备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讲价钱,不能打折扣。其中的道理很浅显;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新闻的本源,不深入本源,何谈新闻?二现在我们一些记者实在是不深入啊,连浅入都说不上。一种情况是:走不出去,沉不下去,像浮萍“札堆”浮在面上。经常的工作方式是跑机关,跑会议,拿现成的材料编发新闻。其中有的人几乎丧失了记者的主动性,整天在办公室“守株待兔”,等候采访对象的…  相似文献   

19.
王晓明 《视听界》2007,(6):120-120
临近年底,会议多了,应酬繁了。农人是一年之季在于春,媒体却是一年之季在于冬。冬季不打好底子,不规划好来年,不把版面改好,不把大客户招待好,春季就要抓瞎。依我的体验和观察,近来媒体老总忙的大致是这么几件事情:改版;招商;公关;动员;双选。这么多的事情,其实指向非常明确:竞争对手。在“本期话题”中,我们约了一组有关改版的文章,有意识地将品牌概念锲入改版的步骤之中,编辑意图非常明确,改版不是为改而改,改版的核心理念是创新,是打造品牌,是瞄准对手的错位竞争,是在竞争格局里“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守。  相似文献   

20.
每到年底,说到马上过去的一年,人们总爱用“灿烂”“辉煌”:说到即将到来的一年,爱用“更加灿烂”“更加辉煌”。我们却更愿意相信老百姓的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要一件一件地办。苟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07年一座座奥运场瞎在建设中,工地上民工往来。2007年.我们杂志的小李怀孕了,成为大家重点保护的“国宝”。一切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大轰大嗡,我们一年年走过了平淡的日子.蓦然回首,啊,生活有了那么多的变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原来辉煌就孕育在平淡之中. 2007年,对于举国期望的2008年,是一个十月怀胎的年代。一个孕育辉煌的年代。 在这样一个年代中,世界传媒界发生了哪些事?中国的传媒界做了哪些事?有了哪些发展变化呢?年终岁尾,我们不妨细细盘点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