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航 《新闻知识》2002,(9):17-19
战地记者(wcorrespondent)的别称是“随军记者”,它也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同样也包括义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录)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这种新闻工作者最早出现在西  相似文献   

2.
尽管新闻史学界对拉塞尔是否是“第一个”战地记者仍有争议,但称他为“第一个最伟大的”战地记者则是举世公认的,因为即便有人从事战地报道的时间比他早,但就在战地报道中的表现及所作报道的影响而言,拉塞尔确实是其他任何人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战地记者和近现代战争如影随形,对新闻和外交工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地记者既有强大的使命感,敢于深入战地采访实况,通过深入报道引导舆论走向,同时还要在复杂难辨的环境中灵活应对.一名合格的战地记者,除了熟悉运用驻在国语言,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熟练的采访技巧,还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对新闻真实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4.
波斯湾的战地记者,大约有十二名是女的,包括七名电视台记者,还有来自英美各大报的女记者。女战地记者,最早大概是始于1859年,雷福女士代她病重的兄长,为英国报章报道意大利半岛的战事。从1859年到现在的海湾战事,共历132年,新闻机构的编辑和记者,新闻机构与军方人员,正就应否有女战地记者争论不休。反对女记者采访战地新闻者,理直气壮:战争是男人的游戏,战地生活艰苦,男人已挨不了,何况女的,对军队人员来说,男记者可被视为同伴,女记者在队中,令军  相似文献   

5.
战地摄影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伟 《军事记者》2004,(10):48-49
战地记者是“被派去报道一场战役的人”,或者“是新闻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那些人”。有历史记载的战地记者至今有200年的历史,西方学者认为19世纪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在战地记者出现之前,为报刊从事军事报道的是军人,但这些军人因为受身份和学识所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地记者。1854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的威廉·拉塞尔受派随英国远征军去马耳他,由于他在此次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和此后报道的十多场战争,被认为是职业战地记者的鼻祖,后来受封为爵士。但另据考证,在拉塞尔之前就已有记者出没于战场了。战地记者既包括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6.
贺心颖 《青年记者》2016,(36):113-114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爆发,激发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热情.曹聚仁决定放下教鞭,走出书斋,为抗战尽一份心力.“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他携笔从戎,开始了战地初旅.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奔赴前线,为上海《大晚报》和《立报》撰写了大量战地通讯和军事评论.本文以上述战地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曹聚仁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极端形式,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史;战争造就了一大群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战争是历史著作家的一大永恒主题。然而人们可曾想到,无论是在世界大战的巨型舞台上,还是在局部战争的弥漫硝烟中,最及时、最生动、最忠实地将战争实况报告给渴望一见搏杀真相的千千万万公众的,不是军方信使,不是一般作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那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以生命为赌本、去摄录战争场面的一族特殊的新闻人--战地记者。有人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果如是,那么,当20世纪终结之际,当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局部武装冲突依旧烽火连天之时,读一读世界知名战地记者的生平与事业史,相信人们对新闻、历史和战争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根据传统定义,战地记者(war correspondent)是“被派去报道一场战役的报人“。今天,我们不妨将这一定义修正为,战地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那些人。战地报道不同于战争新闻,它是战地记者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称目击报道)。战地记者的别称是随军记者,而不是军事记者。军事记者(military c...  相似文献   

8.
实际上,在战地采访同平时采访的基本规律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战地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工作环境更差,新闻来源相对较少,除了要努力保证自己和同伴的人身安全外,更需要积极地运用新闻采访的各种技巧、尽可能多地开发采访途径,使采访报道能够最大限度地顺利进行。我个人的理解是,战地记者是记者这个职业在极端条件下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如果记者没有熟练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能,即使到了战地,也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战地记者。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首先要当好一名普通记者。战地记者总是穿行于炮火与硝烟中,用自己的汗水、…  相似文献   

9.
在战地采访新闻时,记者常会受到军方的某些限制。为了应付新闻需求,战地记者经常必须编造一些故事。请看宣传奇才邱吉尔如何把握报道时机,麦克阿瑟如何控制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國记者:战地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冀惠彦:一是政治素质. 战地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法制观念,要明白怎样报道才最符合国家利益. 我的第一条战地作品《空袭巴格达纪实》被编辑改为《巴格达遭空袭纪实》.几个字之差就准确凸现了我国政府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乔天富 《青年记者》2017,(28):39-40
牺牲奉献是战地摄影记者的职业特征 在战争中,战地摄影记者在战争现场采集新闻.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用图像记录战争,他们就是战士.战地摄影记者是个难干的活儿,不但危险,还升不了官,发不了财.随着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化和现代社会人们对获取战地新闻信息现场感的新需求,现代战地摄影记者遇到的危险更大: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交战一方的军队对敌方可以零接触、零伤亡,可摄影记者必须在战争的现场采访,其伤亡概率系数,甚至伤亡绝对数可以超过在战争第一线直接掌握武器、扣动扳机的士兵.据统计,2003~2007年,仅死于伊拉克战争的战地记者就达172名.1999年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北约部队零伤亡,南联盟10名记者牺牲,3名中国记者殉职.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传媒来说,伊拉克战争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媒体派出了自己的战地记者,我们看到、听到了中国记者们亲历的战争报道。于是,在这场首次直播的战争中,那些置身炮火之中,冒着生命危险发回报道的记者也成为另一种焦点,另一类英雄。这些记者的工作令人尊敬,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记录下来,这不仅是记者们个人生命中难忘的历程,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令人难忘的一笔。于是,就有了这本由文汇出版社出版的记录中国战地记者们的经历与心路的书:《我在伊拉克经历战火———十位华语记者的战地手记》。十位作者来自两岸三地,包括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13.
威廉·霍华德·拉塞尔爵士(1821年3月28日~1907年2月11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为泰晤士报记者,是第一名职业的随军战地记者.拉塞尔一生主要以采访军事新闻著称.他因报道克里米亚战争而一举成名,被称为“战地记者之王”.在这场战争中,他深入战场,发回的报道画面感与现场感很强,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他使读者在关注战争的同时,对战地记者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拉塞尔不畏艰辛进行报道的精神和敢于揭露真相的勇气,使他成为无数后来者追随的榜样.本文从拉塞尔对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报道入手,展现其出色的战地记者素质.  相似文献   

14.
北雁 《青年记者》2003,(5):12-13
伊拉克战争举世瞩目,而作为战地记者的闾丘露薇更是吸引了全球电视观众的目光。一位美国著名传媒的总裁表示,闾丘露薇不仅是实时战地报道全球华人第一位记者,也是开战之后返回战火巴格达的全球媒体第一人。这位英文名字为“rose”(玫瑰)的华人女记者,是一朵名副其实的“战地玫瑰”。  相似文献   

15.
展江 《军事记者》2001,(6):32-33
一、朝鲜—越南—波斯湾—巴尔干在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中,战地记者队伍扩展到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然而主宰战时国际舆论的战地记者仍然来自新闻传播大国。朝鲜战争中,戴维·道格拉斯·邓肯1916— 用相机为《生活》画报续写战地新篇。《纽约先驱论坛报》双杰霍默·比加特1907—1991和玛格丽特·希金斯1922—1966争奇斗妍。新华社的华山1920—1985和人民日报的李庆等人1922—1996无疑是中国记者中的明星。越南战争是报道最为出色的少数战争之一。由于没有正式宣战,美国人无法建立新闻检查制度,战地记者得以自由出入战…  相似文献   

16.
据调查,1970年之前战地记者只有6%为女性,到了199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并且从事战地报道的人都明显感觉到,近十年以来战地女记者的数量有了更大的增长。现在西方女记者出现在战场上已是司空见惯之事。正如五角大楼的公共事务官员詹姆斯·卡塞拉所说,“妇女是(战争)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真的不需要再去特别强调这一点了。”总之,在战地报道这个传统上属于男性的领域中,战地女记者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参与程度不断深入、人数规模逐渐壮大、社会影响力越来越突出。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女性在战地报道期间遭遇的种种生存困境也日益凸…  相似文献   

17.
刘翎 《军事记者》2001,(4):42-43
职业战地记者之王威廉·拉塞尔 (1820~ 1907),他发自克什米亚半岛的稿件被认为是战地报道的发端。 他不是第一个战地记者,但无疑是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他就是英国《泰晤士报》著名记者威廉·拉塞尔爵士。   威廉·拉塞尔 1820年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自 1842年起在《泰晤士报》担任临时性的议会报道记者。后一度离开《泰晤士报》以至新闻界去攻读法学,但在新任主编约翰·德莱恩的力邀下重新回到了《泰晤士报》并于 1850年赴丹麦,开始了他在炮火中当战地记者的经历。   拉塞尔所处的时代正是大英帝国开始进入鼎盛的时期。为争夺奥…  相似文献   

18.
华山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曾长期担任党报的战地记者,发表过许多脍炙人口的通讯报道。去年12月,他在一封信中,深情地回顾了当年战地记者的生活,并结合自己的采访写作实践,对党报战地通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发表了很有价值的意见。现征得作者同意,把这封信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战地通讯,作为新闻领域里一种特殊的体裁,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其别具一格和扣人心弦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战地记者为之献身。进步记者的战地通讯,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的同时,也给予人们以强烈的震撼和战斗的鼓舞。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局势异常紧张、科索沃战争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邵云环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炮火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四十年代,在北美墨西哥高原上进行的一场并不为外部世界瞩目的小型战争,成为第一场被新闻界全面报道的战争,现代战地采访滥觞于此。一个名叫乔治·威尔金斯·肯德尔(George Wilkins Kendall)的战地记者第一个将竞争意识带入战场,在硝烟中屡屡抢发最新战情消息,被誉为“第一个伟大的战地记者”、“独家新闻之父”,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