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于1886年,是小提琴音乐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音乐突}lJ体现了三度音程对旋律发展、调性布局、和声序进、色彩装饰等方面的核心母体控制作用,透视出弗兰克对20世纪集合音乐理论探索的前沿意识。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众多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见证了贝多芬逐渐成熟的作曲技法和愈发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这位音乐巨人坎坷但又坚定的一生.相较于钢琴奏鸣曲均匀贯穿着贝多芬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而言,贝多芬前9部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都集中在1798年和1802年五年间.其中第五号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音乐及结构上的分析,从实践出发,对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钢琴同小提琴之间的协作性,对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在协作时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如何更好的配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其他学习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借鉴意义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3.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4.
简要地介绍了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以它为例对贝多芬晚期风格特点加以说明。结合笔者的实际练习对该奏鸣曲第四乐章中出现的三大演奏难点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欧仁·伊萨依是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为现代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和美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创作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成为现在小提琴学习者必须学习和演奏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伊萨依第二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究其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过渡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其中《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此曲创作于1801年。因其第一乐章旋律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被后人命名为《春天》。本文以《春天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的曲式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继而从一名小提琴演奏者的角度探讨其作品中主题的多样化处理、演奏技法和与钢琴伴奏的协调配合,以期为大众进一步解读演奏该作品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被誉为音乐天才,他所创作的古典奏鸣曲有着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旋律以及新颖的结构。本文从莫扎特作品K309《大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了其第一乐章的音乐风格以及实际演奏技巧等内容,希望能够加深弹奏着对莫扎特的艺术特点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第一乐章》又称《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着贝多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本文主要是对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让演奏者更深的理解这首作品,更好的演奏出符合贝多芬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9.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78年创作的,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勃拉姆斯式的厚重色彩,其交响性是继承了贝多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小提琴音乐的写作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将作品的演奏与作曲家的创作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拉威尔作为近代法国印象派音乐家之一,他的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无论是创作特点还是演奏方式都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和音乐价值,本文先对其进行一个创作背景概述,接着对奏鸣曲的本体进行分析,最后对其演奏特征及风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分析其晚期创作风格特点。以贝多芬晚期作品《A大调奏鸣曲》为例对这些特点加以说明并简要介绍演奏及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自18世纪末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既体现浪漫乐派的总体特征,又含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领军人物之一.是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概括了该作品第一乐章的创作特点,并从中得出练习上的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教学的角度,以演绎为方向,对《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特性及风格加以分析总结,从而为更加准确的理解与演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非常注重钢琴奏鸣曲的写作, 而《热情》奏鸣曲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本文从《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内涵、演奏提示、钢琴家演奏版本等方面来分析这部巨作。  相似文献   

15.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关系是平等的,两者在乐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变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独奏乐器与乐队在演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研究独奏乐器与乐队在协奏曲中的相互关系,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表现内容,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本文将以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研究小提琴与乐队的关系,分析作曲家创作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最初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德国作曲家,他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具有卓越的匠心,内蕴无法抵挡的迷人魅力,他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有独特的技巧和编排,在钢琴与小提琴的奏鸣之中,可以体悟到钢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和谐与默契,体会到这部交响乐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8.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首奏鸣曲中极为卓越的作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作品背景、曲式分析以及演奏心得等方面,对《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有一个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谈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的作品风格及演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的作品风格及演奏方法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对作品风格的时代背景、旋律和音色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对C大调奏鸣曲的理解和演奏,按三个乐章中的小节划分,逐个部分的讲解,使弹奏者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情感、情调、触键等音乐表现力上,都能够把作品充分、完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不仅需要娴熟的演奏技巧,更需要对曲谱的深层理解、感知、体验和想象。本文以维俄当《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为分析重点,结合"言、象、意"三个角度,从曲式结构、作者的个人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情感、演奏等几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