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将中国近代史上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背景,以浙江出版的近代期刊为实例,对浙江近代期刊创刊史的发展和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和简要介绍。这些期刊对当时浙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近代浙江社会发展的缩影,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感谢《山西期刊史》的编者们,将一幅百年来山西期刊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部期刊史史实丰富,其中不少是山西文化的珍贵资料;对史实编织得妥切有序,前后左右相  相似文献   

3.
陈江 《编辑之友》1990,(5):65-67
在近代史上的维新运动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陆续创办了一些现代涵义的报纸和杂志。到了维新运动开始时,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纷纷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和期刊,翻译出版图书。维新运动时期是我国期刊出版工作最初的一个勃兴时期,也是我国近代期刊史的正式开端。在此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办的一些刊物,只能算作我国近代期刊史的序幕而已。期刊,在早期只称做杂志,期刊的名称是后来才出现的。期刊,现在简称为“刊”。当前常见的“报刊”这个词,我们对它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它是报纸与期刊两种出版物的合称,概念很清楚,然而在维新运动时期,情况并非如此。一、在近代期刊史早期,报纸与刊物不分在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用过“刊报”一词。  相似文献   

4.
《山西期刊史》作为我国首部以时代发展和历史演变为主脉的地方期刊史,它全面系统地勾勒了100余年山西期刊发展的历程,描绘期刊面貌,积累期刊史料,探索历史经验,总结期刊规律,启示当代期刊发展,实属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期刊作为媒介可以反映时代特色,期刊史研究最能体现期刊的这一功能。从医学期刊创立以来,医学发展史中的所有重大变化都与期刊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医学期刊史的发掘和整理,不仅可以反映我国的医学传播过程,也有助于研究期刊在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通过对近代医学期刊史的梳理,发现医学期刊推动了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并且具有社会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期刊协会的直接主持下,在全省期刊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迎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反映辽宁期刊事业百年发展的宏篇史书——《辽宁期刊史》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山西期刊史》之后,我国第二部地方性的期刊史书。它不仅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辽宁100多年期刊事业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历史发展的状态,而且透过期刊的历史,折射了该时期辽宁文化发展的风貌。《辽宁期刊史》共分上中下三编,涵盖新中国成立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既是一部期刊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7,(6):12-17
编者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堪称是中国乃至世界期刊史上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8.
王蒙 《传媒》2011,(10):73-74
皇皇800余页、95万字的《山西期刊史》赫然摆在我面前。翻开它,从1900年到2008年,百余年山西期刊发展的历史犹如长幅画卷缓缓展现眼前。一行行清晰流畅的文字、一幅幅珍贵无比的图片,默默诉说着山西期刊百年发展的风云变幻。《山西期刊史》16开本、硬皮精装,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省期刊协会合力编  相似文献   

9.
陈锋  陈江 《出版科学》1999,(4):42-44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和学术研究蓬勃开展的新时期,出版史、编辑史的研究园地也一片新绿,新各出版类期刊辟出专栏刊登出版史料和专题论.上海还出现了专门刊物《出版史料》。商务印书馆作为建国前最大的.历史悠久的出版社,被学们当作个案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很自然的事.研究商务印书馆馆史及其主要创建人夏粹芳.张元济的章和专不断涌现出来.国外(日、法.新西兰等)和港台地区也有学倾心于此.发表、出版了他们的成果,其中包括王云五的《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等书。  相似文献   

10.
任火 《中国编辑》2011,(2):85-87,91
当一本厚厚的<山西期刊史1900-2008>(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精神不禁为之再振. 这是一幅壮美的期刊画卷,这是一条雄浑的期刊河流,这是一部辉煌的期刊史诗,这是一曲悠长的期刊壮歌.  相似文献   

11.
张伯海 《传媒》1999,(4):10-12
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期刊出版事业进入复苏与变革期。为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建设的需要,期刊出版的品种不断增多,发行量逐步扩大。期刊工作者在继承老革命根据地期刊及国统区进步期刊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期刊作为社会主义出版  相似文献   

12.
陈刚 《新闻知识》2004,(1):18-19
第一代青年期刊:理想时代的冲锋号(50年代-60年代) 第二代青年期刊:启蒙时代的教科书(70年代-80年代) 第三代青年期刊:改革时代的望远镜(80年代-90年代) 第四代青年期刊:商品时代的消费品(90年代中期后)  相似文献   

13.
李莎莎  段艳文 《传媒》2018,(13):97-98
由中国期刊协会原会长石峰主编,青年学者刘兰肖、吴永贵、范继忠、李频、段艳文撰著的《中国期刊史》一书于2017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皇皇二百余万字,共五卷,分别是:第一卷(1815—1911),晚清中文期刊诞生和初始发展的历史;第二卷(1911—1949),民国时期期刊发展和分化的历史;第三卷(1949—1978),新中国期刊的新生和遭受挫折的历史;第四卷(1978—20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期刊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第五卷纪事卷(1815—2015),采用编年体条目形式记录了中国期刊二百年的发展脉络,并对期刊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法规、政策、事件、人物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记述。  相似文献   

14.
陈江 《出版史料》2001,(1):114-121
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按照现代的译法就是《中国月刊》或《中文月刊》。这份刊物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8月5日创办于马来亚的马六甲,木板雕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1,(1):23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2月25日,由中国期刊协会、北京印刷学院主办的"见证历史——《共和国期刊60年》新书发布暨中国期刊史编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印刷学院院长曲德森介绍,编撰的核心团队虽然出自期刊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期刊的发展与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新 《图书馆》2002,(6):67-69
文章阐述了50年代我国期刊的繁荣,1960、1970年代我国期刊所历经的风风雨雨,1980年代至今我国期刊所遇到的挑战和机会,分析了我国期刊发展的途径与前景。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我国今天开发、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伪满东北地区日文期刊曾是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和文化侵略的工具。而今这一时期的期刊已成为研究东北近代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对这一时期大量日文期刊进行调研和整理的基础上,就伪满时期东北地区日文期刊的产生、发行概况及部分重要期刊作以简要的考证和介绍,希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读姚远新著《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的编辑学研究大多集中于构建编辑学框架或侧重于编辑工程、编辑学与新兴学科的联系,尤其是期刊编辑学的研究,便更是如此。然而,姚远却逆潮而行.将视角聚焦于历史的源头,从而大得其获,也使我们借此而领略了另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史料考证方法,对《吴医汇讲》出版形式、内容、编者意图、作用功能再次进行考证。分析1927—2018年有关《吴医汇讲》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研究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研究18—19世纪东南亚一带华人的数量、生活及文化。认为:中国期刊与中文期刊的概念不能混淆;《吴医汇讲》是由我国古代图书衍化发展而诞生的,是我国期刊的发端;学界普遍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本中文期刊的观点缺乏科学统计;在姚远等的《再论吴医汇讲为中国科技期刊的肇端》一文基础上,发现《吴医汇讲》第11卷可能为单卷发行文字证据。  相似文献   

20.
编辑史、出版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弘 《出版科学》2002,1(Z1):18-22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