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报纸的生存压力加大,业界出现悲观情绪,认为纸媒将要消失。然而,全媒体时代并不代表报纸的终结,报纸可以发挥较好的优势资源,积极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适应新的形势,推进报纸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1日,由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知名华语媒体机构领军人物共同论道"全媒体",这也是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学者与企业领袖,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首次专门针对"全媒体"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周万钧 《新闻世界》2013,(7):125-126
【摘要】传统报纸行业面对各类新兴媒体的挑战,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试水全媒体战略,传统报业向全媒体拓展转型已成大势所趋。全媒体的特质,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时代需要适应全媒体特质的全能记者。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让中国传统纸质媒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美国教授迈耶在专著《正在消失的报纸》中以1967年~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下降图表推测预言:到了2043年春天,日报就没有读者了。进入全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环境会更加严峻,生存压力更大,但人们也看到,在全媒体时代,报纸面临的不只是巨大冲击,同时也迎来了生存发展的难...  相似文献   

5.
进入全媒体时代.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报纸.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变化。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新兴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对报纸的影响力带来挑战。对此,报纸必须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规律.打造自己的优势与品牌。从目前的比较与分析来看,重要的是要树立“五个优先”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6.
建立报业的全媒体系统,是启动和实践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步骤,也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业的业务形态和行业边界的重要手段.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媒体战略,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多种媒体形态的组合,形成崭新的"全媒体框架",再造内容生产流程,按媒体内在传播规律制作和发布产品,以求实现从"营销报纸"到"营销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杜宇 《新闻实践》2014,(8):17-20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体系的关键,是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即嫁接互联网基因,以新媒体的元素改造报纸,使之保持原有价值和灵魂。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冷静布局全媒体建设,在坚持内容为王,嫁接互联网基因,推动传统报纸创新转型的基础上,以数字平台、渠道建设为核心,通过重点项目孵化,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国桢 《新闻窗》2013,(6):20-21
在新兴媒体异军突起的竞争压力下,平面媒体向全媒体、数字化方向转型,成为其在未来发展中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全媒体框架下,报社不再是"报纸社",而是"报道社",报业也不再仅仅是"报纸业",而是从"报纸营销"转向"内容营销",内容从单一的报纸发布转向多样式、多手段、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一个传媒集团拥有多种媒体,即使没有达到"全"的地步,也至少拥有几种,比如报纸、杂志、手机报、网站。有些集团拥有几份报纸、多个手机报;二是传媒集团建立了“全媒体中心”,或者类似于这样的机构,底下有“全媒体记者”负责集团的采编工作,然后全媒体中心采集来的内容在多种媒体上刊播,即“一个产品,多个出口”,以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全媒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8年以来,各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一个名为"全媒体"的关键词,其中包括"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广告"等.然而,何谓"全媒体",学界至今还没有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余婷  林娜 《中国记者》2012,(2):115-116
从2006年至今,美国报业的全媒体之路并非一翻风顺。新技术的运用除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报纸的新闻承载量、新闻发布时效性和影响力,在新闻品质和报纸盈利方面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如今,美国报业全媒体面临的现实困境开始引发一些反思与质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单一媒介平台无法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和掌控全部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于是,"全媒体传播"的概念与探索应运而生。从全媒体的传播渠道来看,运用全媒体整合传播手段,可以协同不同的传播平台,对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受众全覆盖,最大限度到达目标受众。以富阳日报为例,它是一张覆盖63万人口的区域报纸,去年以来报社通过及时组建全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全媒体大餐"。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和移动网络的冲击下,报纸的受众急剧下降,广告收入和发行量陷入低谷,报业危机重重,在此形势下报纸纷纷开始探索全媒体的转型道路,本文通过分析长春市报纸转型的措施、过程、结果来揭示中国报业全媒体转型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叶存政 《新闻实践》2014,(12):13-15
从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运营实践看媒体服务意识创新从一家报纸的旅游版面开始做起,到组建十家、三十家报纸、总发行量达1700多万份的报纸旅游联盟;从一家网站的旅游频道开始,到十家、三十家网站的旅游联动推广;从一个旅游微信公众号开始,到组建拥有108个旅游微信公众号、多达450万粉丝的中国旅游微信联盟;从零开始,创建"悠游浙江"旅行网,再到打造三端合一的“悠游浙江旅行微店”、“悠游浙江旅行APP”电商平台……成立近两年的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不断地革新谋变,“整合资源、融合营销与复合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和客户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纸媒受到了生存挑战,在美国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牌报纸媒体被逼易主电子媒体,与此同时,更有媒体将摄影记者全部裁员。这些现象的出现,象征着在全媒体时代下,摄影记者生存空间受到致命威胁。本文以《大足日报》为例,讲述了全媒体时代下摄影记者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孙明晖 《声屏世界》2011,(11):69-70
1999年,美国一家家政公司打出"全媒体"的旗号,号称其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并通过其所谓"全媒体"来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全媒体"的风潮由此而始。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中视金桥广告有限公司正式创立。时隔12年,传播手段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7,(6):80-80
新民晚报与北大方正4月19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的架构下,就面向全媒体竞争需求的报业解决方案展开全面合作。作为双方合作的初期项目,新民晚报数字报纸已于2007年4月1日研发成功,并于19日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7,(4):62-62
2007年4月19日中国老牌媒体新民晚报今天宣布和北大方正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在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的架构下,就面向全媒体竞争需求的报业解决方案展开全线合作。作为双方合作的初期项目,新民晚报数字报纸已于2007年4月1日研发成功,并于4月11日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长顺  景义新 《编辑之友》2013,(5):51-54,76
全媒体转型已成为当代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向。本文从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辨析入手,探寻中国全媒体的发展演进之路,即全媒体发展的初期孕育、全媒体发展的报业转型和全媒体发展的整体推进。而未来全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全媒体的认知共识、制度建构、流程再造和全媒体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理念是近几年多种媒体并存并激烈竞争的前提下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理念。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作为老牌媒体的广播,在面临电视、报纸不断冲击的今天,想继续保持其媒体的地位并不断有所突破,全媒体运营概念的引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