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乐加油站     
狗明星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到唱片公司,他说他是这条狗的经纪人,并说他这条狗会唱歌跳舞,老板不相信,就叫小狗表演一次。音乐响起,小狗跟着音乐载歌载舞,老板目瞪口呆地看着小狗,以为捡到摇钱树了,就赶快拿出合同希望与狗签约,没想到忽然一条大狗冲进来,把小狗衔走了。老板问:“怎么回事?”经纪人无奈地表示:“唉!那是它妈妈,它妈妈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医生——演艺圈太复杂了!”教授的不同在一所大学的操场上,政治学教授、哲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围着一根旗杆。数学教授走过来,问:“先生们,在忙什么?”“我们需要这旗杆的高度,正在讨论用什么手段得…  相似文献   

2.
有天早上,一个外乡人来到某乡村加油站加油。他问加油站老板:“你们这里的老百姓怎么样,朴实好相处吗?”老板反问道:“那么,你住的那地方人怎么样?”那人使劲摇头说:“不行,我们那儿的人非常不友善。”加油站的老板就对他讲:“我们这里跟你说的情况一模一样。”下午,又有一个外乡人来加油,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板又反问他:“请问,你住的那地方人怎么样?”这个人回答:“我们那边的人很友善,大家互帮互助。”于是老板笑着说:“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也很好,和你那里的人一模一样。”美国的一位教授在讲课时,提出了“破窗理论”。他将一辆崭新的汽车…  相似文献   

3.
爆笑超市     
彩色拖把某时尚女子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一天,她去菜场,不巧鞋带散了,就弯下腰去系。一位老奶奶眼神不太好,指着女子的头发问老板:这拖把多少钱?”浙江平湖市广陈镇中心小学六(1)班蒋芳芳摇供稿暗见三人一次,某学校举行成语竞赛,一学生被一道题难住了,悄悄问同桌:“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用什么成语?”同桌答:“暗箭伤人。”那同学高兴地写下了:“暗见三人。”浙江龙游县模环乡中心小学五(2)班徐鱼森摇供稿疑问小明看到一张印有人像的通缉令,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说“:是抓坏蛋的通缉令。”小明困惑地说:“为什么不在拍照时就捉住他…  相似文献   

4.
管理寓言     
一位老板向管理大师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管理大师应约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管理大师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他愣了一下,答道:是的。”管理大师继续问: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习惯于缺斤少两吗?”他回答:是的,是这样。”“那么,买菜人是否也习惯于讨价还价呢?”“是的。”他回答。“那么,”管理大师笑着提醒他,“你是否也习惯于用买菜的方式来购买职工的生产力呢?”他吃了一惊,瞪大眼睛望着管理大师。最后,管理大师总结说:“一方面是你在工资单上跟职工动脑筋,另一方面是职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质…  相似文献   

5.
正买东西时,注意过坐在柜台后的老板吗?他可能是个严肃的大叔,也可能是个可爱的主儿,让你在买东西的同时,也买楼主到了欢乐。打算去杂货店买个脸盆,选了一个脸盆后,问老板:"这个盆几块?"老板说:一楼"五块。"我又问:"结实不?"老板二话  相似文献   

6.
某大公司老板有急事要找一名职员,他拨通这个职员家的电话,听到一个孩子低声说:“喂?”老板问:“你爸爸在家么?”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买书     
王嵩 《良师》2003,(18)
章太炎,又名章炳麟(lín),清朝末年著名的国学大师。他不仅学问极好,而且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急需用钱。章太炎听说后,立刻把身上带的所有的钱都掏出来,只留了一点生活费,其余的全都借给了朋友。过了几天,章太炎上街走进一家书店,发现了一本好书,他爱不释手,便问店老板:“请问,这本书多少钱?”“60元。”老板答道。章太炎把身上的口袋翻了个遍,才找出来50元,还差10元,这可怎么办?老板看到他那为难的样子,就提醒他说:“你可以拿东西做抵押(dǐyā)嘛。”章太炎灵机一动,就把身上穿的袍子脱了下来,往柜台上一放,说:“老板…  相似文献   

8.
拍脑袋     
《小学生时空》2012,(11):57+9
1.下雨了,大家都急着回家,可有一个人却不紧不慢地走着(他没撑雨伞)。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赶紧回家?"他说了一句话,使那人晕了过去。请问,他说了什么话?2.读书人最难堪的事是什么?3.老板从来不会烧菜,可他每天都会烧相同的一道菜。请问,是什么菜?4.哥哥买了三袋米,弟弟买了两袋米。回家后,他们把米放在一个大袋子里。现在,他们有几袋米?  相似文献   

9.
小熊找工作     
J·放又去做了客车司机,谁知他开车厂薪需豁灭万{l翰鑫鑫豁窿翻圈弧口翻含霉熟咫幽留翻踢婚脚画娜翔翻圈翻豹,一习…这一次,}、,、终于得,。了老板的赞杨。嘿嘿终千找到适合我的工作了。小熊找工作@林叶!315221$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三年级 @赵煜  相似文献   

10.
未来在心中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答:"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他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是什么最终使三个人显示出天壤之别?我想,应该是他们的胸怀,决定了他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