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的几个关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的几个关节点 :希腊神话的本质 ,柏拉图的理式的涵义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和奥古斯丁美学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哲学思想的某一方面,且研究成果零散而不集中,缺乏系统性。鉴于此,该文从分析柏拉图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根基、思想根基出发,力求从辩证的维度综合系统的论述和公允评价柏拉图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多侧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相当丰富,在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理念的世界"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贯穿柏拉图哲学思想的主线。柏拉图在其"理念的世界"中构建了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人的存在状况,表征了人的存在是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而关于"善"、"灵魂不朽"、"美德"等问题的探讨则回答了人应当如何从"是"走向"应当是"的问题。柏拉图奠定了关于独立的有思想的凭借自己的力量立足于世界的人的哲学基础,体现了丰富的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并且他们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众所周知,两位是师生关系,苏格拉底作为柏拉图的老师,给柏拉图以深刻的影响,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学说。从哲学思想的传承来看,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与区别,文中从分析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入手,在概括了两位哲学家的基本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对两者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作一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忏悔录》是中世纪教你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代表作,它是奥古斯丁改造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基督教学说的典范之作,是奥古斯丁有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 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理性是信仰的基础”,“人人皆有原罪”,“上旁救赎”,“禁欲苦修”和“往生天国” 学命题,这些论述对中世纪的哲学,美学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间接地孕育了艺复兴运动的诞生,研究奥古斯丁的人类思想,是深入研究中世纪人学,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俞莹 《华章》2011,(18)
时间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将时间划分为自然的物理时间和精神的心理时间两类,而奥古斯丁则是心理时间研究的先驱者,本文以奥古斯丁<忏悔录>为本,分析其心理时间哲学的重要思想,从相对性、存在性、延展性、度量性四个方面来分析其理论,从而理解奥古斯丁哲学思想中时间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怀特海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史都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在传承和发展柏拉图哲学思想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并没有随波逐流地跟进当时流行于世的新柏拉图主义,而是选择重新解读柏拉图,并让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在伊斯兰世界发扬光大。文章借鉴和吸收众多法拉比研究者的资料,浅要分析法拉比的政治哲学思想,并将其与《理想国》中的城邦思想相比较,以表现他在中世纪柏拉图哲学研究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及对我们完整认识阿拉伯哲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义观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主题,按照柏拉图正义观思想所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和城邦等级秩序。《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与柏拉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柏拉图的正义观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到整个哲学史,就必须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转折性人物,他们都是对欧洲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他们哲学思想的深入分析,对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作了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一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文艺要以社会效用为标准,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的人。柏拉图这一思想的提出,完全从他的政治需要出发,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性。因此,对他这方面理论的研究和评价,必须建立在洞察当时的历史现状和他的哲学思想以及政治理想的基础之上。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文艺思想是由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派生出来的。这正同文学思  相似文献   

11.
奥古斯丁不仅是早期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上也是对时间问题进行探索的第一人。他提出时间不是永恒的存在,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是物体的运动;时间是上帝创造的,是心灵的延展。  相似文献   

12.
"模仿"历来是西方文论和美学史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文论和美学的始终。众多的模仿说当中,古希腊柏拉图建立在"理念论"之上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现实"的唯物主义模仿说尤其光彩夺目,他们共同奠定了西方美学、文论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柏拉图和亚氏模仿说的基本内涵,并对这两种模仿说进行简略的比较,最后小结柏拉图和亚氏师徒二人在模仿说理论上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大希庇亚篇》历来被看做"美学"的开山之作,通过这篇对话,柏拉图探讨了经典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最为核心和本质的问题:什么是美。并将该问题和什么是美的这个问题区分,为后世的美学家和哲学家提供一条思考问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奥古斯丁、笛卡尔、海德格尔的思想是现代个体人格的重要哲学理论背景,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奥古斯丁通过自我的“激进反省”实现了思想的一个转向,开启了对内在个体人格的关注;笛卡尔通过怀疑的方式来寻求认识的确定性,把确定性的基础完全建立于内在的自我,奠定了现代个体人格的心理基础;海德格尔则把内在自我的理性确定性转变为无理性的情感,确定性通过内在自我的发展走向了丧失确定性的结局,显示了以内在自我为基础的现代个体人格发展的逻辑终点,最终导致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庄子《齐物论》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了深刻的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分析庄子的美学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试从死亡观、美丑观和真人境界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在《齐物论》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韩愈的“五原”思想,基本上代表了韩愈哲理思想的整体内容。细究之,韩愈的哲理思想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作哲学。韩愈重点讨论“仁”“义”问题,甚至他津津乐道的道也紧紧围绕着“仁”“义”大做文章,试图构建实践行为的道德律令。故而,韩愈的思想与其叫作哲学,不如叫作仁学。韩愈竭力将思想与自身的实践,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联,力搏佛老的同时,使其“五原”,甚至韩愈的整个思想跳出了纯理论的窠臼,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命哲学是一种把生命作为宇宙本源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直接渊源于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齐美尔和柏格森。生命哲学作为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与很多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流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对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诠释,是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中西哲学的相互交融进程当中展开的。这一创见性的阐发和处理方式为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转进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在整个内圣外王思想的历史嬗变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哲学进一步走向现代化,中西文化愈加交融、互鉴的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冯友兰哲学中关于内圣外王的思想见解做出进一步的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While most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day place an excessive amount of attention on discourse, this articl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speech and silence by drawing from the writings of Plato's Socrates, Augustine, and Paul Gauguin for whom this reciprocity is of the essence in learning. These three figures teach that we learn to speak, listen, and act in relation with the silence of our thoughts. This article claims that Socrates' dialectic is nothing but inward or silent dialogue, which reappears in or is advanced by Augustine, and which is also shared by Paul Gauguin. Yet its manifestation differs one from the other: in Socrates, it manifests itself as silence of thought; in Augustine, as inner vision or contemplation; and in Gauguin, as creative thought or activity. By neglecting or separating speech from silence, today's educational methods do not prepare students to respond to life's questions; neither do they enable students to infuse their conversation with an appreciation of life's beauty.  相似文献   

20.
Sean Steel 《Interchange》2012,43(1):43-55
The Alberta Government’s 2010 “Inspiring Education” reform proposals claim to be “transformational” in natu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proposals in light of ancient philosophy and various among the world’s wisdom traditions. Drawing particularly on the philosophic reflections of St. Augustine in his Confessions, it argues that the proposals are neither new nor “transformational,” but part of a long and problematic educational lineage that has its roots among the ancient sophists.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Alberta proposals and “sophist-icated” education, this paper advocates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philosophic or contemplative elements into the school day during which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might learn the genuine meaning of school as schol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pursuing wisd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