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根据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订单式”联合办学培养模式,总结出“订单式”联合办学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进一步增强学院办好“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施"订单式培养",并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订单式"教育的核心和目的,把学生培养成现代服务业现在和未来发展急需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院、企业与学生三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建伟 《体育世界》2013,(3):137-138,134
现代社会是一个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社会,对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受各方面影响,我国学生的身心素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学生身心素质要求的分析,结合现代化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若干情况,阐述了如何实现现代化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等各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从而提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以期对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课程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主要结论:体育教师的职业现,要从职业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从单纯从事运动技术教学的教练员,转变为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教师.建议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双娈 《灌篮》2021,(2):5-5,7
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素质的考核标准,已经从过去完全依照成绩的评定模式,转变成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察的评判机制。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老师和学生都过于重视学科成绩,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程度不足,尤其是在体育教学方面,体育课程的边缘化,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没有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有效培养。对于高中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言,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效果是最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课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限制。为了能够有效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相关研究人员把拓展性训练融合到了高中体育的篮球课程教学当中,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了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大学生体育与创新素质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体育教师首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制定科学的创新评估体系等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如讲授式、说教式、灌注式等),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笔者依据活动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活动--建构教学理论,并以此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是建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性体育课堂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青少年体能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体能练习建立正确动作模式,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将体能素质里的灵敏素质融入到日常体育教学当中,通过游戏形式,借助体能小器材,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在提高灵敏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上下肢灵敏性、提高学生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鹏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21-21,2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系的改革,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足球作为主要的体育类型之一,其在高校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保障。由此可见,在高校所有教学活动中足球教学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就组合训练法而言,其是高校足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足球教学质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奥运舵手"所具备能力的分析,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忽略了与社会的衔接,有明显的短期行为;"奥运舵手"即情商的五种能力是学生对社会可能做出的贡献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学模式应明确提出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奥运舵手"即情商的五种能力;评价体系应注重引导和加强对学生以后影响深远的"奥运舵手"所具备的五种能力,即情商的细化后分别评价。期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是困扰国内足球界乃至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总体构架和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对2008年后“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最终提出了以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为主体的多种培养渠道共存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比赛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多维竞技时代,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精湛的技战术水平和上佳的心理状态,更需要运动员具备坚韧的意志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对于冰球、冰壶等集体项目的运动员来说,过硬的战斗意志力以及善于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成为每一个运动队面对强大对手时克敌制胜的不可或缺的法宝之一。对“亮剑”精神在竞技体育中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总结出强化运动员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运动员文化智力水平,将“亮剑”精神渗透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之中,注重教练员的言传身教,感染、激发运动员比赛士气以及营造良好氛围,创建和谐、健康运动队环境等培养运动员“亮剑”精神的途径和手段,以保证运动员竞技水平在竞赛中得以充分甚至超常的发挥,对夺取比赛的胜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将"北理工模式"以及我国高素质足球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参加200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决赛阶段的教练员、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问卷分析,就关于"北理工模式"培养我国高素质足球人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传统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系统、有计划地培养足球运动员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存在许多缺点.必须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使运动员的培养与高等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成为培养足球运动员和高素质足球人才的重要基地."北理工模式"对于探索新时期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大学近几年对各个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在于推行“能力教育”,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独立承担起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责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综合能力,受到全社会普遍好评.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提倡开放式、互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武术馆校理论教学与技术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座谈访问等研究方法,提出构建我国武术馆校理论教材体系与技术训练模式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文化素养教育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实践操作为核心、知识应用为主导的三个重点;在专项技术训练上,构建“以武术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为基础,以突出优势项目为前提,以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为目的,以形成特色为重点”的专项技术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多种方式中,“体教结合”的“三集中”(集中住、集中学、集中训)办学模式占据着独特的优势和特殊的地位。然而,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上海市相关人口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家长对子女未来职业选择的多元化趋势等,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三集中”式办学的主要矛盾凸显。以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徐汇位育体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学校“体教结合”的“三集中”办学模式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进而提出解决“三集中”办学模式发展困境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学校"运动会",作为传统竞技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鲜明的日本社会的时代特征,现行的学校运动会完全抛弃了奥林匹克式的比赛方式,更没有优胜劣汰的竞争,完全是面向全体学生,甚至面向家长和社区的居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运动乐趣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对体育专业不同目标定向类别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掌握"教学模式能提高高掌握类别学生的比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是高绩效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干预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养气"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而且是从哲学的角度喻意其与生命来源的联系。先秦老庄"养气"说理论奠定了我国古代"养气"说理论的雏形,两汉时期桓谭、王充等人进一步确立以自然论生命意识范畴的"养气"说理论;汉代刘勰认为养气的实质是"清和其心,调畅其气",是古代"养气"说理论体系中极富代表性的学说,对后世影响较大。古代思想家们对"养气"说理论的探究,对"养气"说理论的最终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