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出版学研究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界对出版学的研究发端于编辑学的研究。1949年3月自由出版社出版的李次民《编辑学》一书,为我们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冠以“编辑学”的著作,可谓中国编辑学之始。出版学理论研究只有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试论出版基础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辰 《出版科学》2002,(1):29-32
出版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在我国,图书的制作与传播至少已经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对于出版基础理论的研究却很迟。“出版”一词,直到19世纪末叶方始在汉语中出现。据王益先生多年的研究,“出版”一词是从日本引进的,首见于黄遵宪所纂《日本国志》,时间在19世纪90年代(王益《“出版”再探源》,载《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而出版学、编辑学这些概念的出现,则是民国时期之事了。  相似文献   

3.
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化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概念的科学性。《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是作者积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和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考证,而形成的研究成果。文章以事实为依据,历史地、多角度地探索了“出版”一词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同时对中外“出版”一词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新的见解;此外,还就出版学的性质、研究范围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出版学理论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 《编辑之友》1992,(3):45-47
(一)“出版学”一词的出现,在我国大约始于70年代末。1979年初,原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编辑工作座谈会,会上有人提出编辑工作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并主张编写“编辑学”、“出版学”著作(参见袁亮:《出版科学与出版实践》,载《出版与发行》1986年第5期)。这很可能是在我国第一次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出版发行研究》1998,(6):55-55
本刊将于1999年改为月刊,大16开本,将加快出版周期,加大信息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为本刊撰稿。本刊主要栏目设置如下:一、理论探索。包括出版学研究、编辑学研究、图书发行学研究、出版史学研究等出版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章。二、改革论坛。  相似文献   

6.
张新华 《出版科学》2013,21(3):108-110
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繁盛、出版学学科萌生的时代。1983年,武汉大学设立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1986年,河南大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硕士学位点下招收编辑学研究生,就在这一年,怀揣着文学研究梦想的李频"阴差阳错"地成为我国该批编辑学研究生之一。25年之后,当年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已经成为国内颇有名望的出版学者,在编辑出版家、期刊、出版制度、出版教育和学科发展等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规律的研究。出版学研究中的不足与缺憾是十分明显的,对出版规律研究的忽视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像编辑学必须深入研究编辑规律(近十年来,编辑规律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受到编辑学界的持续关注),出版学研究是无论如何绕不开出版规律的。出版规律应该是属于出版学框架中的基本概念,是最重要的理论范畴之一。而现在的研究现状确实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出版活动的本质是传播和积累优秀文化;出版市场是出版物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国际化出版是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出版科学国际盛会的意义在于探索真理,开展交流,扩大共识,增进友谊;国际化出版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网络出版的永恒主题是促进人类文明;版权保护是文化创新和出版繁荣的守护神;编辑学、出版学为出版业的繁荣奠定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在出版界研究自身学问涌起热潮近7年之后,我们却看到一种很是奇特的学术现象:至今,有关“编辑学”的研究论文逾千篇,研究专著亦有数十种。然而,却居然没有一位学者写出与“编辑学”相毗邻的“出版学”来,甚至连它的研究方向和应有的内容亦未向社会公开过。这种“学术偏离”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索——尽管学术界、出版界早就对“出版学”的创立的议论纷纷了。据《出版发行研究》1991年第3—5期所搜集的《出版专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兴起的出版学、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对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我国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对出版教育的日益重视,特别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的设立与发展,对于出版学、编辑学的理论研究,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新闻出版署编辑出版教材领导小组主持规划的编辑出版专业高等学校教材的陆续出版,足以显示我国出版学、编辑学研究的可喜成绩;同时表明,编辑出版专业教材的出版,对于促进出版学、编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志强 《出版科学》2010,18(1):101-104
回顾与韩国学者李钟国先生的交流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中韩出版学术年会、推动两国之间的出版学学术交流,撰文介绍韩国出版与出版学研究、帮助中国加深对韩国出版文化的了解,加大对中国出版学研究的介绍、扩大中国出版学研究在韩国的影响,介绍和评述了李钟国先生对中韩出版学交流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即将问世的编辑出版教材《出版学概论》,叙述了我国出版界人士与学者们提出建立出版学这一学科的过程。编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该书由袁亮同志主编。 编者说,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中国出版界第一次提出创立出版学及其分支学科。1979年2—3月,国家出版局在北京连续召开编辑工作座谈会时,有些出版工作者提出:“编辑工作是一门专门学问”,要“通过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写出《编辑学》、《出版学》”,以“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促进出版工作的繁荣”。1979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长沙召开出版工作座谈会时,有些出版者建议,要成立编辑出版学院,成立编辑科学  相似文献   

13.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军在《出版科学》发表文章说,出版评论应该是出版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作为学科层面的出版学研究应该是由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评论组成,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三个部分: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实务。把“出版实务”作为出版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科学的。所谓出版评论,是指以一定的出版观念、出版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编辑、出版与编辑学、出版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编辑、出版与编辑学、出版学王振锋【开封】编者按:本期我们选发了1995年全国编辑学研讨会上的两篇论文,作者分别是河南大学的王振锋教授和复旦大学的王华良教授,这二位都是近年来颇有成绩的编辑学研究者,但他们所持的学术观点却是明显相左的,这也是目前编辑学研...  相似文献   

15.
与韩国其他出版行业协会相比,韩国出版学会成立的时间要晚一些,但从成立之初就立足于出版学的研究,在破除“出版无学”的传统观念上功莫大焉,因此被誉为韩国“出版学研究的重镇”。  相似文献   

16.
魏硕 《采.写.编》2022,(3):127-12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一些学者借此将美学引入同样属于新兴学科的编辑出版学,于是"出版美学"一词应运而生.出版美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出版活动中的美学蕴涵,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编辑出版活动就是美学与实践的外在表现.在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数字化产品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本文浅析出版...  相似文献   

17.
《出版科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省编辑学会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承办的一份面向全国的编辑出版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秉承如下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出版学、编辑学研究提供园地,对编辑出版实践给予理性指导,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总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许多世纪以来各种学科的知识不断经过编辑之手向社会广泛传播,为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浩如烟海的知识的编辑、传播是大有学问的。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编辑学(以下简称编辑学),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编辑学”这个学科名称在我国产生,标志着人们对编辑工作认识的提高。有关出版的学科名称,在欧美书刊中比较常见的是“图书学”,未见使用“编辑学”、“出版学”这些术语。1969年日本出版学会成立时曾倡议使用editology作为“出版学”的国际用语。现代英语edit意为“编辑”,它的语源拉丁语editus及现代法语(?)diter、西  相似文献   

19.
正学术之路漫漫,学者上下求索,笔耕不辍的他对出版学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1999年张新华进入北京印刷学院,开始执教编辑出版学,历经十四载,其新著《数字出版产业理论与实践》最近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学术之路漫漫,学者上下求索,笔耕不辍的他对出版学的研究探索从未停止,《数字出版产业理论与实践》(以  相似文献   

20.
孙琇 《出版经济》2002,(2):52-54
20世纪中国出版业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是从80年代兴起了对出版目势的科学研究,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取得很大进展。 目前,出版学以及相关的编辑学、书评学、校对学、发行学等正逐步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其中编辑学的发展万为显著,在一些较权威的工具书中已列有“编辑学”的条目。在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了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