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闫博慧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67-71, 102
裁判文书是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经过审理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书面决定。作为司法权和审判权运作的结果,裁判文书不仅仅是法官对于当事人诉权的答复,它更是司法公正与公信的载体。随着司法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裁判文书改革也在不断完善。然而在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方兴未艾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实际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裁判文书的功能和作用,以裁判文书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裁判理由的写作历来被公认为是裁判文书制作的灵魂.但司法实践中其存在的问题却非常严重.如判决理由简单化、模式化,证据采信理由论证不充分,引用法律不规范、不缜密、不具体等;裁判理由改革是裁判文书改革价值目标中公正、效率价值的充分体现.它不仅要求加强对庭审中有争议的证据进行分析、认证,而且要求记录裁判过程,公开裁判理由.  相似文献   

3.
公开裁判理由,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性,对于解决诉讼争议,化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上诉、申诉,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性不强问题,本文从剖析裁判文书说理性不强的原因出发,借鉴域外裁判文书说理性的经验,为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性的提高提供思路,建构符合我国司法实情的说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裁判文书反映法律精神由其根本属性所决定,反映的方式既有直接方式,也有间接方式。裁判结果的推出需要三段论的法律推理模式,但又不仅限于此。理解事实与法律的缠结现象既是构建裁判理由的基础,也是裁判文书反映裁判过程与结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裁判文书作为法官向诉讼当事人和社会最终递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材料,是彰显法律公平正义和司法高效权威的有力宣言。但近些年来,裁判文书的质量不高已成为我国许多基层法院工作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裁判文书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形式,指出了主要成因,并就改进裁判文书质量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56):33-34
裁判文书改革是当前法学界的"热点",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不仅是还当事人一个公正,在解释和宣传法律法规、传播法律思想、改造被告人和教育公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解决司法改革困境的突破口,在当下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法理学和语言学两个视角对国外司法裁判文书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思考,以期引起国内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琳  王芳 《天中学刊》2014,(1):46-49
裁判文书是法院最终判决结果的载体,记录了整个司法活动的过程。将裁判文书公布到网上有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助于促进法律适用统一。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权利之间的博弈,法院要切实平衡好各方利益,才能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其公开内容、公开程序、配套机制等相关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推进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工作,还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如:完善立法,规范公开内容,严格公开程序,建立配套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是国家审判机关专门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件,是展示公正和效率的载体。制作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裁判文书改革,要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裁判文书应兼顾全面完整性和简洁概括性的结合,应做到文字通俗易懂,该繁则繁,该简则简。制作裁判文书,法官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发挥合议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裁判文书的情理说理是指在对裁判文书阐明的认定事实和适用的理由及结果说理时,其所依据的情理应符合社会生活常识、常理和常情.在当今我国注重司法公信力的语境下,运用常识、常理、常情的情理说理,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在情理说理的实践中,应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高法官的司法智慧,同时要把握情理说理进入司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裁判文书改革是庭审方式改革成果的体现,经济一审裁判文书改革又是经济裁判文书改革的重心。本文针对旧模式经济一审判决书的弊端,结合庭审方式改革成果,提出了新模式经济一审判决书的结构设计,详尽说明了新模式的结构特点及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完善说理性判决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院判决书的制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判决书说理不充分或不予说理。要建立和完善判决书制作保障制度及裁判文书写作制度,以约束或者激励法官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提高裁判文书的说服力,确保法官裁判活动公正、高效、规范地进行。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法律裁判文书在表达上具有准确、客观、严肃的特点,因此,它对词语的选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选择同义词(语)时,必须仔细辨析、慎重使用。结合具体案例,对法律裁判文书中的同义词(语)从意义、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并以法律裁判文书的特殊视角加以总结,归纳出法律裁判文书使用同义词(语)时应遵循准确性、客观性、规范性等若干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法律裁判文书中同义词(语)的使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裁判文书改革是庭审方式改革成果的体现,经济一审裁判文书改革又是经济裁判文书改革的重心.本文针对旧模式经济一审判决书的弊端,结合庭审方式改革成果,提出了新模式经济一审判决书的结构设计,详尽说明了新模式的结构特点及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所使用的有关文书具有陈旧、质量不高、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联网设立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其要求生效裁判文书上网的规定对《法律文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促进,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判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推进不同课程的交融。也给《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语体的融合与转换——以古代判词为基本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裁判文书的语言体式是典型的公文语体,而古代判词却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现出文学语体对公文语体的渗透与融合。这为我们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语体的渗透、融合与转换提供了依据。可以通过语体的动态分析揭示出裁判文书语言背后的一些规律,为当前的裁判文书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它包括三个必备的结构性要素:司法自制力、司法判断力和司法排除力。裁判文书作为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应确立裁判文书的公信力。即:裁判文书应全面记录裁判过程,展示程序公正,以增强公众对司法自制力的信任和信赖;应论证说理,展示裁判理性,以增强公众对司法判断力的信任和信赖;应公之于众,展示透明理念,以增强公众对司法排除力的信任和信赖。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中立、公正平等、透明公开、独立、民主、效率、司法职业化、司法为民等现代司法理念对裁判文书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裁判文书的创新应该继承我国历史上判词优秀的民族传统,大胆吸收国外裁判文书的先进经验,及时反映司法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裁判文书真正成为“公正与效率”的载体、沟通法官(法院)与公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运用,追求准确、规范、简洁、质朴、庄重。语言表达要求加强裁判说理,把案件事实和裁判结果有机结合。研究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和说理要求,对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裁判文书语言匮乏、冷漠刻板、说理不充分、缺乏公信力.古代判词崇尚和谐、长于说理、文辞并茂.对当今裁判文书制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吸收和借鉴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既要从技术层面入手又要从制度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邵梦 《华章》2011,(19)
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它记录了一个社会组织所从事的各类管理活动.可见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性,如何开展文书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影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相关因素、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途径可行的方法和步骤,都已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