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校地处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在进行物理静电实验时,经常由于空气湿度大,导致摩擦起电(尤其是丝绸与玻璃棒)困难,即使摩擦起电产生了电荷,也难以在验电器上保存较长时间,在做平板电容器组合实验时更加困难。为解决静电实验的困难,我们制作了静电实验用空气干燥装置,现介绍如下: 1.原理:自制铁皮箱一个,箱体分两层,下层放置轴流风扇一个(取其噪音小、风量大),轴流风扇装在铁箱底部,将箱外的空气吸入,吸入后的空气经300W电炉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过渡教材第六册《摩擦起电》时,也有和宜昌市西陵区得胜街小学李西珍老师同样的感受。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起轻小的纸片,这个实验并不难做。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玻璃棒,使氖泡发亮,这个实验我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六年级学生求知欲较强。我想,以往的实验都是用视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能不能用听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呢?这个实验我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做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湖北荆门市麻城乡邓冲小学刘远政老师写的关于“摩擦起电可以听见”一文后,我在其它杂志上又看到类似问题,就是被摩擦后的物体不能使氖灯发亮。本人在教这一课时,通过多次的实验和探索,成功地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摩擦起电能吸弓[轻小的物体,手摇静电感应器能使学生看见和听见电球上的电火花和噼啪的响声,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接触氖灯能使氖灯发亮,所以摩擦起电也可以“看见”。摩擦起电不能使氖泡发亮,造成“看不见”的原因,关键是实验操作时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4.
一、导体导电与绝缘体摩擦起电起电和导电是两回事,不能混淆.绝缘体摩擦起电,实质上是因摩擦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尽管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一、考点解读考点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实验证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考点2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至少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组成.接通的电路叫通路(电路中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开路,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两极的电路是短路.出现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所以是不允许的.考点3串联电路和并联…  相似文献   

6.
1 静电的三种起电方法 1.1 摩擦起电 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束缚电子本领较弱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由于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例如: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那么如何确定物体摩擦后的带电种类呢?下面是按物体束缚电子本领强弱排列的顺序表.  相似文献   

7.
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汉川县分水镇新农小学周诚艳(432300)小学自然第6册第4课“摩擦起电”中有两个小实验,如果按课文示意图中介绍的材料做,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都很成功,而且实验所需材料易得。如做摩擦起电带电...  相似文献   

8.
1.橡胶棒、有机玻璃棒用久后,因仪器表面老化而使电阻降低,影响起电效果。可用丝绸沾牙膏包在起电棒上,握紧后加速来回拉,去掉老化层后可恢复起电性能。演示时,用塑料薄膜代替丝绸或毛皮摩擦起电棒,起电效果会更好。做静电学实验时,用红外灯边烘烤边  相似文献   

9.
我在预先做《自然》第六册第四课《摩擦起电》的实验时,发现玻璃棒和橡胶棒经过摩擦后都不能吸起纸屑。当时我还以为是实验材料受潮的缘故,趁着天睛,我把实验用品(包括纸)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常识第四册《摩擦起电》一课,安排了三个实验。为此,我们采用土办法自制摩擦起电实验装置,收到较好效果。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原材料和制作方法。(1)找一块废有机玻璃,裁下两块长12cm,宽1—1.5cm 的玻璃片;废牙刷两把(颜色相同,透明);旧丝绸和塑料薄膜各一块,一尺见方即可。有机玻璃与丝绸摩擦带正电,牙刷把与丝绸摩擦带负电。塑料薄膜与有机玻璃摩擦也带负电,但它比丝绸摩擦起电要快一些,适于做“同种电互相排斥”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六册的《摩擦起电》一课,教学时要做静电实验.但潮湿的空气往往导致实验失败.保持实验仪器的干燥,是做静电实验的先决条件.因此,制作一个简易烘箱,上课时连同实验仪器带进课堂,可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烘箱的制作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带电与导电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在初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特点是:①被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都是绝缘体,摩擦前都不带电;②摩擦后两个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有正电荷,则丝绸上必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高中物理教材"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里,箔片验电器只能显示摩擦起电的现象,不能分辨静电荷的正、负.为了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出摩擦起电的两种电荷,笔者自制了电荷检测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electron)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在实际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两类.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肖素芳(431500)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里的"摩擦起电"的第二个实验,按书中设计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近氖管,氖管能发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难成功。我们同行改用毛皮或丝绸会摩擦塑料文具盒、塑料尺或唱片...  相似文献   

16.
1 摩擦起电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P44图4-1,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是学习电学观察的第一个演示实验。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毛皮跟橡胶棒摩擦带电,实验很难成功,原因是天气潮湿,丝绸和毛皮不干燥。用烘干设备,对实验器材进行干燥处理的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些,但费事费力。用以下方法演示摩擦起电,效果显著。a.用长约0.8m,宽0.2m的农用薄膜,对拆后与桌面摩擦,薄膜能吸引大量的轻小物体,效果非常显著。b.手掌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摩擦,起电的效果很好,泡沫塑料带负电荷,手掌带正电荷,人要站在绝缘的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17.
一、摩擦起电与摩擦生电“摩擦生电”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电荷不能创生 ,电荷存在于物质之中 ,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 .在通常情况下 ,这两种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整个原子呈中性 ,也就是对外不显示带电的性质 .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 ,只不过将原来存在于物体里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 ,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使一个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另一个物体因得到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的说法是正确的 .摩擦使两物体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 ,使呈中性的物体显出带电的性质 .“任意两物体相…  相似文献   

18.
备忘清单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物体具有的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一般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相似文献   

19.
1 增加探究性试验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授“摩擦起电”时,倡导学生从多角度自制教具,帮助教师演示“摩擦起电”,效果会较好。若再增加一些探究性试验,例如,提出问题:“摩擦既然能生电”,那么“摩擦能否生磁”?  相似文献   

20.
初三《物理》“摩擦起电的原因”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课后不少学生仍存在很多错误认识,如正电荷移动,摩擦能“生”电等。我自制了一些能活动的(模拟)教具,边演示边讲授,增加了直观性,效果很好。讲授课本第120页图7—6时,我用磁性黑板,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轨道画在黑板上,核外电子用铁片制成,可以活动。通过移动核外电子,讲授电子绕核运动、正离子、负离子、得失电子、中性等概念,为讲授摩擦起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