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子创立的"以仁为纲"的完整的伦理学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人伦结构以"正名"为基础,目的在于"复礼",其伦理思想的实质就是"仁"与"礼"的结合,"仁"是内容,"礼"是外壳.孔子明确提出了"汎爱众,而亲仁"、"博施济众"、"齐家、国治、天下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治国安民思想;在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如何求仁达礼,如何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上,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仁"与"众善"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以"一以贯之"评价自己的学说,何晏在<论语集解>中也作了进一步阐释,客观上指出了孔子学说的思想核心与其繁富学问的联系:以"仁"为核心建构起伦理学、天命观、人才观等众多内容,它们依"仁"而立,为"仁"而成,在"仁"的统摄下形成了一个包含多元因素、多种内容层次的思想体系,共同为平定乱世、重建社会秩序而服务.孔子和何晏的阐释有助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仁"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全盘否定是不对的,但全盘肯定也不对,应该运用"三分法"进行分析:有的可以直接继承,拿来运用;有的则要进行改造,才能加以运用;有的就要彻底抛弃,不可继承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4.
一、孔子人格学说研究的意义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价值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承认和肯定.许多人对孔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孔子的考证、哲学、政治、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的研究,忽视了孔子对人格理论的巨大贡献.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有着独特的人格理论学说,他不但宣传自己的人格学说,而且终身都在为实践自己的人格学说作不懈的努力.什么是人格?这是人格理论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但是,所有的人格理论家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即人格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一贯行为模式加以描述.纵观世界的人格理论研究,可谓说流派、观点层出不穷.当我们注目于中国文化时,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孔子的思想中,有着较为系统、而又深刻的人格学说体系.而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人格思想,都不过是孔子人格思想具体体现或延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对孔子学说的评价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评价孔子学说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看待早期儒家的原始民主观念?如何看待封建统治者对孔子学说的篡改和利用?传统文化是否可以批判继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能否起最终决定作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一位文武并重的教育家和实践者.孔子继承、弘扬、积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文武合一"教育传统,这对于今天改革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7.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提供了很多德育原则或者德育价值取向.历来认为"仁"和"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然而学界出现了"仁"与"礼"孰先孰后之争,这一区分对于理解孔子思想的德育价值取向是至关重要的.<论语>中明确指出"礼后乎","仁"先于"礼"就是说:要达到仁就要从"修身"做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德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而非改造.  相似文献   

9.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教育主张就充分体现了人本教育的思想,由孔子的教育观出发进行思考,能够对我们今天的人本教育产生许多有益的启示,并对现代社会的"校本"观念的正确树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引进"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些涉世不深的青年,为这种鼓噪所迷惑."三权分立"制度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其发展现状如何?应该怎样评价它?本文拟对之作粗略考察和剖析,请读者斧正.一、"三权分立"制度是适应资产价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变化的"三权分立"学说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但人们今天通常讲的"三权  相似文献   

12.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以"仁学"为内核,以"礼学"为外在规范的仁礼统一 思想学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并发扬光大,建立起人格平等的仁学思想体系.但自汉代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人对孔孟学说进行了阉割与篡改,使儒家学说变成为货真价实的、为维护落后制度服务的"礼学".客观地理清儒学的本来面目,历史地认识孔孟思想学说,在学术研求方面有着重要义意.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功绩卓著:培养出"弟子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史记·孔子世家>);提出了一整套彪炳千秋、泽被万世的教育理论;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不愧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出来的种种师德风范,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义利观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孔子并非完全否定功利,但他更加重视"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取其精华,孔子义利观中的积极因素应继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应该看到,孔子在他的乐教思想中特别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要用音乐来"和民声""治民心".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确实是具有"兴邦定国"的积极作用.当然,现在看来,孔子的思想是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并且,孔子过分强调了音乐为政治服务,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音乐的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孔子生活在国家分崩离析、社会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又是一个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历史阶段,正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孔子成就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学说和哲学思想。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和而不同"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和"与"同"体现了孔子朴素的辩证思想,《论语》中的诸多方面都与"和而不同"的思想息息相关,"和而不同"中"和"的理念更是贯穿了孔子的人生经历和哲学思想。当今倡导"和谐"社会,仍然遵循着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的"和"的理念,可见,"和"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存在很大的价值,"和而不同"的哲学理想无论对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还是社会安定、国际关系,都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以"仁"为其研究的核心,孔子把"仁"视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儒家学说在创立后的两千余年间,得以不断传承和绵延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中虽然有不少封建糟粕,但仍有很多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孔子是最早提出教育核心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的"至圣先师",因此,以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应该是最能形成共识的文化符号和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说起孔子,人们都知道他是教育家,是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仁"即"爱人",他宣传"仁"的学说,曾经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还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还有一个知错求改、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教育家陶行知。经常拜读他的一些教育故事,而且从中学习到了很多道理。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先秦时期盛极一时的以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争鸣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是非评判标准,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篇章,被后世誉为"春秋大义",对于今天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企业家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孔子五十岁那年,阳虎在内乱中失败,出逃到了鲁国边境城市阳关.从这一年开始,孔子走上了仕途,以实现其"为东周"的政治理想.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指的不是对万物之理、仁义之道或宿命等哲学观念的体悟,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拨乱反正的政治使命.孔子对天命的体悟,与春秋末年各国周文化的衰落、鲁国具体的政治环境的变化及其个人的学识、抱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