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的提示功能的概念,并以此来考察汉语词。我们认为,语言传递信息,其实质是一种提示,是用相对概括的语言符号提示相对具体的信息。而汉语词由单音向双音的发展,是为解决单音词提示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吃”和英语“eat”两个语言单位在意义、构词、同义词以及语法搭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文化等外因以外,两种语言在基本语言单位上的不同一性是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内因,即汉语的字本位与英语的词本位是形成汉英语言各自特色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吃"和英语"eat"两个语言单位在意义、构词、同义词以及语法搭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文化等外因以外,两种语言在基本语言单位上的不同一性是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内因,即汉语的字本位与英语的词本位是形成汉英语言各自特色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罗恒  方开罗 《双语学习》2007,(9M):160-161
本文分别分析了汉语,英语和法语中,各自时态指示词的相同和不同,意在探讨在这三种语言中,哪些语言成分来标志句子的具体时态。通过对时态指示词的探讨来分析汉语、英语和法语的语言个性和语言共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分析了汉语,英语和法语中,各自时态指示词的相同和不同,意在探讨在这三种语言中,哪些语言成分来标志句子的具体时态。通过对时态指示词的探讨来分析汉语、英语和法语的语言个性和语言共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类型、指示词、敬语、时态以及动补结构这几个方面阐述中日语言文化上的不同以及在日语教学方面需要借鉴的地方。从语言类型和语言文化上看,汉语和日语都有很大不同,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词尾变化。表达习惯上属于一种主观性表达;日语属于粘着语,有词尾变化。习惯上属于一种相对性、客观性表达。从总体上了解中日语言的这种基本差异,有助于克服表达习惯上的不同,从而正确理解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是不同文化接触的产物。一种语言对外来成分的接受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该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纵观历史,在汉语动态词汇库的进化中,母语同化外来语、意译排挤音译是主流;但在不少情况下,外语词异化了母语词,音译词淘汰了意译词,也是屡见不鲜的。前者反映出汉民族恪守传统的保守性和汉语强大的传统惯性,后者则映射出面对发展汉文化的宽容博大与汉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从应用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汉语表达中外语词语的借用形式和近年来汉语表达中频繁出现外语借用词的原因;阐释了汉语中外语词语借用现象的合理性和外语借用词的合法性,并对借用外语词的语言行为的规范意义和规范方法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兼类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的关系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相似.兼类词是一种"语言规则",是语言层面上对词类的归纳和认可,是汉语词义系统性和词汇规则性的体现.而词类活用是一种"语言习惯",体现出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此处的“性”指的是一种语法范畴。性的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但并不等于每种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系的许多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汉语一般用词汇手段表示性别,不构成“性”的语法范畴.但是,汉语的“阴…阳”两词同“性”语法范畴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11.
一、构词中反映着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所谓构词是指词的内部结构问题。……对现有词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词的内部结构规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在语言中就反映着这些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语言的结构其实就是人的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而词的内部结构是语言的结构在词汇系统的体现,因此,它同  相似文献   

12.
汉译英中合理的语言异化总是在目的语内部规律制约下进行的,汉语语言体现出来的时间顺序象似性和意合特征制约着异化的程度和范围,语言异化和语言归化是相对的,就汉英翻译而言,语言归化的核心是从空间结构样态向时间顺序样态转化,有效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翻译的简单模式,是培养,提高汉译英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词汇意义的民族性。不同语言的语言单位相应的概念系统不尽相同.例如英语中aunt概括一切女性旁系上一辈亲属,相当于汉语中的“姨母、姑母、婶母、舅母”等词义。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比词大,但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其特点表现为: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意义的相对稳固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是汉语的精粹,在汉语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不理解成语的本意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范围不分,对象不明,不合逻辑等等,造成许多误用。为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一考点的复习工作,笔者将近十年的全国高考试卷中的此类试题进行有机整合,梳理出成语使用中的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完整的,具…  相似文献   

15.
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视觉呈现图形命名的方式研究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的时问进程,结果发现,实验一中,SOA为57ms时,语义干扰词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语音干扰词则没有效应;实验二中,SOA为157ms时,语义干扰词没有效应,而语音干扰词出现促进效应,这表明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也存在两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叠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受传统西方哲学影响的英语在其产生,尤其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同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处世哲学也对汉语的产生及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形成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因此作为两种语言转换的翻译就不仅仅是词与词、句式与句式之间的转换,更主要的是两种思维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释现代维吾尔语与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并以维吾尔语和汉语中亲属称谓词的异同为根据,系统地对比两种语言亲属称谓词在各自语言中的功能、表达方式、历史背景、语言环境、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碰撞的今天,语言借贷已成为增进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汉语输外词在传播汉语及汉语文化和中外交流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日语、越南语、英语中出现的汉语借词体现了汉语输外词及其传播的重大意义,展望汉语榆外词的发展,应加强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输外词的异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言语用偏误为研究对象,根据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用偏误实例,分析其语言语用偏误情况。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敬词教学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有所帮助,促进越南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顺利、得体、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