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这篇文章,写的是采编人员需要有“三体”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立体意识。一孔之见,很不成熟,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教。关于主体意识要有主体意识,就是时时刻刻都要想一想我们报道的主体是什么。这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社会主义的报纸,报道的主体理应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在深圳市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班式上,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要求新闻发言人做到“五个要”。一是要坦诚:你可以不说,可以说不知道,但不能说谎;二是要主动:对一些人民群众不理解、不满意的问题要未雨绸缪,不要等舆论压力来临时才不得不发布新闻;三是要讲大局:什么问题该说,什么问题不该说,说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说,都必须从大局出发;四是要有技巧:学会发布有用信息,不说正确但没用的废话;五是要遵守发言人制度:政府的新闻发布权限与行政管理事权相对应,谁负责的事务,谁负责发布,既不得往上推脱,也不得往下推诿。这“五个要…  相似文献   

3.
办报要靠群众。办报又要靠“几支笔、几把手”。如不依靠群众,报纸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如果报社缺少一小批写作高手和办报能手,那也不可能把报紙办得有声有色,有劲有文,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几支笔、几把手”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是决定报紙水平、创造报纸风格的人物。强调他们的作用,是群众办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贾永 《军事记者》2013,(9):11-12
军事新闻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熟悉的名字闪现在脑海,这就是:穆青。作为我国新闻界公认的“人民记者”.穆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用他对人民群众的不变情感和传神之笔.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而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塑造人物、撰写报道的新闻实践.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无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1999年10月在湖北省阳新县参加了一次有18个县级广电局(台、站)同行出席的“湘鄂赣毗邻县(市)广播电视协作会”第九届年会,在学习了同行们如何“强化新闻管理、提高宣传质量、加大创收力度”的先进经验的同时,对一些同行流露出来的“县级小台(站)人手少,设备差,没有能力搞什么策划,出什么精品,能应付下来就不错了”的消极情绪甚为担忧。笔者认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县级台(站)单位虽小,级别虽低,但它毕竟是一县之台(站),它同样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它贴近群众,是党和群众联系人…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实践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三贴近”呢?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之路,是实现“贴近”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又是工作在各条战线上进行改革实践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要对象,同时,还是新闻媒体的最广大的受众。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要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  相似文献   

7.
“话筒面前怎么讲,外面喇叭怎么响”,这是乡镇广播工作人员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的确,乡镇广播面对着当地的广大群众,宣传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当地群众,其自办节目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多“讲”什么、少“讲”什么,决非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乡镇广播站编播人员应当首先明确的大问题。否则,编播的内容就很可能出现似是而非或喧宾夺主的现象,造成不良后果。乡镇广播站自办节目的内容编排应当把握“正确”、“侧重”、“多样”三项基本要求。“正确”,即节目的内容必须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要有“赤子之心”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公开性、及时性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所实施的监督,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新闻媒体的职责和特点,决定了肩负着舆论监督任务的新闻记者,必须时刻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监督什么,怎样监督,都必须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并把有利于党和政府的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邓伯祥 《新闻窗》2008,(6):97-98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这些重要论述,为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职工说话,可说是企业报的天职之一。刘少奇曾要求记者:“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企业报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教育职工办好企业,但也有责任向党和行政反映群众的情况,反映职工的呼声、要求和意见。一句话,要为职工说话。企业报为职工说话并不是同党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阶级意志的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2.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看似平凡,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却是新闻之源。因为新闻的丰富素材蕴藏于群众之中,大量的信息来源于群众之中,典型的事例深埋于群众之中,生动的事实展示于群众之中。所以我们要从认识事实入手,在比较中鉴别,利用自身对政策的把握程度、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识能力,从“一般”里找“特殊”,在“平凡”中抓“新奇”。  相似文献   

13.
<正>领导活动(包括会议)报道尤其要讲“三贴近”,这是由媒介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领导活动报道是媒介的强项和优势,历来是体现其权威性、指导性之所在,是体现党的意志和人民心声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资源的“富矿”。但由于此类报道往往长风盛行,“格式化”严重,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被淹没在冗文之中,结果不但激不起受众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领导活动报道如何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呢?笔  相似文献   

14.
孙艳 《青年记者》2006,(20):45-45
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上刊发了大量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这些先进人物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典型事迹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鞭策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明、精神明和政治明建设.笔通过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实践工作,认为在先进人物典型报道中,有“三要”“三忌”,值得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调查研究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记者的基本功,而且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报道质量的一大法宝。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调查研究工作,更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加强调查研究,是改进工作作风、实现科学决策、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开创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手段。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最好手段。党报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党报就应该报道什么,人民群众有什么疾苦和要求,党报记者就要为人民群众摇旗呐喊。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阅读取向,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是我们联系群众的最好方法。调查研究有利于发现新闻线索。群众的所思所想就是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的题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就会了解到群众的思想和要求,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获得很好的新闻线索。调查研究有利于调整办报思路,适应读者需要。市场每天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读者要求越来越高,报纸竞争的专业化水平更高、更细致。这样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姚眉 《传媒》2003,(4):23-23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王岐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一句心里话:别只围着我王岐山转!一定要把笔和镜头多对准基层代表。 好一个“别只围着我转!”他说出了我们领导干部要求改变会议报道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听到基层代表呼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11月国家档案局在山东济南进行专题调研及广东深圳市、北京昌平区档案局率先在全国开展现行件利用服务以来,全国已有2367个省、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相继成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现行件查阅服务中心,开展现行件利用服务工作。实现“红头件”与百姓零距离,从而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同架起了一座“档服务连心桥”,档案部门的这一举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据笔了解,截至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个乡镇建立现行件利用服务中心。乡镇作为我国农村最基层的、也是最低一级的国家政权机关有无建立现行件服务中心的必要,如何建立乡镇现行件服务中心。笔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民族要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曾经创造出许多光耀一时并传之久远的“精神”,如“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上甘岭精神”等。这些精神是值得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鼓舞和激励  相似文献   

19.
反映群众心声 推动实际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映群众心声,是党报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各级党报一直是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的,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一些报纸上“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工作报道多,基层信息少”的现象的确存在。因此,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要求新闻宣传工作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十分必要。怎样做好反映群众心声的工作呢?第一,需要提高认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要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为重要。是重视还是漠视人民群众的心声,实质上涉及到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的大问题。第二,必须讲究方法。社会舆情非常复杂,报什么,怎么报,应当从大局考虑用心研究。本期《前沿关注》讨论“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所发5篇文章对此作了较好的回答。我们热切希望各级党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六大精神大胆探索,切实做好反映群众心声的工作,本刊十分乐意介绍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报道要"接地气",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新闻媒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常运用平民化语言,善于利用新媒体。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新闻报道才能踏踏实实,深入人心,真真正正地做到"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工作要坚持人民性,即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