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93-95,111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 N1,N2 最/也 V 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2.
汤景鑫 《现代语文》2009,(10):46-48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相似文献   

3.
“N1+在+NPL+V+N2”可以分化为十个歧义类例。“在+NPL”可以专指N1、可以专指N2、也可以兼指N1和N2、还可以在某些语用场景下专指N2或兼指N1和N2。“在+NPL”指向N1时,表示的是N1的定点位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受V的影响;“在+NPL”指向N2时,可以表示N2的起点、终点或定点,这主要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能进入“N1 ( 的 ) N2 ”格式并造成歧义的 N的小类进行了考察 ,然后从词汇意义、句法关系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N1 N2 ”和“N1 的 N2 ”这两种格式不同的歧义类别 ,指出各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 ,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分化方法或分化格式。 (对因语义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本文将分化的单义格式列表加以形象说明。)文章最后对“N1 N2 ”和“N1 的 N2 ”两种格式在歧义的类别 ,N1 与 N2 的小类、结构关系、语义关系上的不同作了一个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V+你的+N!”句式是一种具有特殊表义功能的肯定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表层义值虽然虚化但实际蕴涵却很丰富。在该句式中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还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6.
有些动词可以进入谓语动词重叠式祈使句“把 N Vv”结构,而有些则不能,原因何在?前贤指出这应该与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但问题在于其语义特征难以提取,对这个问题迄今尚无比较完满的解释。本文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句法和语义限制角度对该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把 N Vv”结构成立的条件:(1)V所表示的动作的结果都有一定的程度和范围;(2)Vv N语义的注重点可在于动作产生的结果而非动作本身。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V+A+N”格式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展开对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V+A+N”格式是一个潜在歧义结构。在该格式实例化过程中,若A既可指向V,又可指向N,潜在的歧义得以保持,成为真歧义结构。能够进入真歧义结构的V、A和N有着一定的条件。真歧义结构“V+A+N”可作两种意义理解。人们在认知理解这一格式的不同实例时,选择意义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语用两方面的标准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V+你的+N+吧!”句式是一种具有双重表义功能的特殊祈使句,语义成分“你的”义值已经虚化。该句式有其存在的特殊语境,动词“V”必须能形成“你+V+N”的语义结构,“N”在此句式中隐含着被主观肯定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9.
“动词+形容词+名词”(V+A+N)是一个有歧义的句法格式,它的句法层次可以是“V+(A+N)”,也可以是“(V+A)+N”,在两种组合层次中,句法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同。“节律常规”即汉语音节组配的倾向性,它对“V+A+N”格式的歧义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从“V+A+N”这一句法格式出发,讨论了韵律因素对歧义格式和歧义度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文华 《文教资料》2007,(7):181-183
“N1 让 N2 V得 R”因其R的所指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造成歧义,且歧义的分布在非疑问句和疑问句中也是不一样的。“让”字句可表致使和被动义,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形式标记“使”和“被”字替代“让”来分化歧义。  相似文献   

11.
本首先论述了“多 N”格式存在于语言中的事实之后,通过对“多 N”格式中的N的分析后,认为“多 N”格式中的N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N是可以被借用为量词的那一部分名词,最后试着对“多 N”格式的存在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比N还N”中,比较物的相似性带来了被比项N取类的广泛性,格式常规的比较义凸现了变项N的内质细节,介词结构规约了结论项N的述谓性。  相似文献   

13.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想 V N"和"想 N 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全分类部分。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明确现代汉语的“非常”有形容词、副词之别;并对“非常 n”结构进行了语义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形容词“非常”和副词“非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非N式“小N“结构与一般的定中结构不同,“小“在句法上是中心语 N 的定语,语义上描写的却是与N相比较的另一事物M的属性.我们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对这种形义不对称的结构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邵阳方言中的否定副词"嗯"与"莫"的用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嗯"与语气词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想+V+N"和"想+N+V"是两个语序不同而语义相近的同义结构,进入这两个结构的动词和名词的语法性质及语义特征都对结构是否成立有着制约作用,同时,这两个结构在逻辑重音、预设内容、信息焦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