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陕西日报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的优良传统,长期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使报纸宣传报道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由于这方面成绩比较突出,1960年获得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集体称号。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陕西日报努力解决通讯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通讯员培训工作,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好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4)
强化群众办报意识提高报道队伍素质———陕西日报社坚持培训骨干通讯员的做法文/贺永涛前些年,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报纸通讯员的通讯报道工作出现了一些“滑坡”现象。1990年秋,陕西日报社召开了“全省通联工作会议”,会议就“滑坡”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  相似文献   

3.
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一论断。成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优良传统的概括和总结。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各级党报始终坚持贯彻这一办报方针,在具体的办报实践中突出表现为编辑、记者与基层各级党委、机关厂矿的通讯员队伍相结合,并列成为办报的主体。通讯员是报纸主要的新闻源和撰稿人,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报纸出色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宣传任  相似文献   

4.
各位都是党报的通讯员,是党报的“台柱子”。我们党历来提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这个好传统在改革中还应当坚持和发扬,不应改掉,也不能改掉。现在,遍布全省各条战线、各个地区的广大通讯员已形成一个通讯网络。每天都为《陕西日报》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并向我们提出许多实际问题,启发着编辑们的头脑。有些情况对党政领导机关也有很大参考价值。《陕西日报》编辑部每天收到来稿二百到三百件,来信一百多件,共四百件左右,每月就是一万多件,一年就是十二、三万件。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报道工程啊! 要耗费  相似文献   

5.
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条成功的办报经验,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办报方针。宁夏日报自1958年创刊以来,就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依靠广大通讯员,力图把报纸办得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其中广大通讯员所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一个报社在一个地区既要发挥宣传舆论机关的作用,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可以说,报社是个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6.
下面两篇文章是河南日报、工人日报同志去年十二月份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河南日报依靠党委,在编辑部内部进行了群众路线的教育,提出人人关心群众工作,人人重视群众工作,人人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整顿了全省的通讯组织,初步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通讯员网;工人日报宣传教育部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在编辑工作和宣传方法上如何千方百计为读者着想,满足读者的需要的经验。这两个发言受到参加座谈会的首都新闻界同志的欢迎。办报的群众路线,是毛主席办报思想中根本的一条。什么是办报的群众路线,怎样正确地、全面地认识群众路线的办报方针,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地贯彻执行,这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现在,有许多报纸正在联系实际认真地学习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学习毛主席的办报群众路线的指示,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相信,在如何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各报都会提供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本刊将陆续发表各报这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近闻《老年日报》招募300多名通讯员,这是新闻。因为很多报社都不重视通讯员工作,很多报社都实行“记者办报”,都要求投稿发电子邮件。我想,《老年日报》招募的这300多名通讯员,未必都会电脑,未必都有网络设备,报社也未必有此要求,我只觉得《老年日报》是非常重视通讯员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提我党传统的办报方针。我们汉中日报矢志不渝地走群众办报之路,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来稿逐年增加,保证了编缉部有充足的“粮食”,为提高报纸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联部是报社实施办报方针的具体操作部门。报社编委会分工一名编委委员任通联部主任.主抓通讯队伍建设,抓通讯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从198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年年月月坚持不懈地抓,使通讯员来稿由最初的17000篇增至1996年的35459篇,报纸70%的版面被通讯员的稿件覆盖。在汉中市11个县(区).的乡、镇、村,层层都建有通讯组,拥有县委通…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日报》(原《抗敌报》)创刊于1937年12月11日,是我们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区党报.《晋察冀日报》创办后逐渐朝着“全党办报”的方向前进,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明确发出关于“全党办报”的通知后,报社认真贯彻执行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发展和指导通讯员,最终形成拥有600多名通讯员的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10.
坚持政治家办报 落实“三贴近”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笔者认为,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能走出一条实现“三贴近”的新路。政治家办报的基本内涵政治家办报是经典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思想。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1957年6月,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40多年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各新闻单位积累了丰富的依靠群众办报纸、办广播、办电视的经验;全省形成了比较健全的通讯网络,广大通讯员为新闻事业做出了不  相似文献   

12.
自1987年地委决定创办《临沧报》以来,报社党组、编委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思想和办报方针,带领大家团结奋斗、敬业奉献,创造了显著业绩,得到地委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是今年1月从地委宣传部部长岗位上,走进报社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新兵。当我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临沧日报》紧紧维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倍感荣幸和自豪。更令报社全体同志欢欣鼓舞的是,地委为《临沧日报》确定了“解放思想、为民办报”的办报  相似文献   

13.
《贵阳日报》作为一张省会城市的党报,如何真正做到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三贴近”,把体现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让这张党报真正成为一张“引领主流舆论的现代新型城市党报”,使之既能进机关、又能进市场。2005年5月26日,在贵阳日报创刊25周年之际,《贵阳日报》进行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是一次涵盖办报理念、报道思想、报纸定位、版面设置、版式风格、版型、报头以及机构调整、人员整合等全方位的改革。如今,改革进行了整整一年,实践证明,《贵阳日报》的这次改革是成功的。它以其鲜明的党报特征和“三贴近”的办报理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和青睐。  相似文献   

14.
谢老——谢觉哉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同是也是一位著名老报人。他主办过多种报刊。40年代在革命圣地延安,他还任过我们《边区群众报》(《陕西日报》的前身)的社长。 谢老对办报和新闻写作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许多精譬的见解。这里特于摘要介绍,以纪念《陕西日报》创刊55周年。 关于办报 谢老说,报纸是党的喉舌,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党的某个时期的某项方针政策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准确地领会,报纸的作用很  相似文献   

15.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理论的精髓。以往研究多聚焦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与阐释,对其具体实践的发掘不多。通过选取与这一方针正式提出密切相关的延安时期为节点,对《解放日报》相关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该报最晚自1942年改版后即已践行“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路线,即由各级党委、党员提供稿件,“帮助与利用”报纸,达到内容呈现的“全党”化;在“提倡工农同志写文章”的倡议下,通过组织识字读报组、开辟群众专栏、建立激励机制和培养工农兵通讯员四大途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真正参与到“办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李瑞环同志最近几次对新闻界如何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新闻事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工作在联系群众方面更有其特殊意义。陕西日报是一张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报纸。它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历史。今天学习六中全会的《决定》,回顾历史,我们尤其感到党报联系群众的重要。陕西日报前身是《边区群众报》和《群众日报》。  相似文献   

17.
开门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央又提出“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与原来提出的群众办报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可是,在办报的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距甚远。群众办报更多是一句口号,群众办报不是报纸内在的要求,缺乏原动力,“三贴近”的提出从反面证明我们在群众办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8.
我作了近四十年的新闻工作。在这社庆50周年到来之际,我思绪万千,觉得要写点什么。当年进报社时,我才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五十年代的思想和编采工作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当时的《群众日报》和后来大区撤销1954年改为的《陕西日报》,都把组织通讯员写稿作为重要方针。记得丁济沧同志任总编辑时,就曾倡导过“每日一信”活动,即要求编辑部每人每天必须写一封信,组织通讯员和群众向党报写稿。总编辑亲自抓读者来信工作,既使党报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又培养了一批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写作队伍。据1986年9月召开的本报  相似文献   

19.
鲁力 《新闻前哨》2005,(2):34-34
我们现在提倡“三贴近”,就是要发动群众参与办报,办报要走群众路线。因为只有这样,报纸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群众喜欢看。长江日报在这方面作了些尝试,他们创办的《圆桌》专栏发扬了群众办报的好经验,也继承了办党报的好传统。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中精辟地阐述了“群众办报”的观点,1948年10月,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要求记者,“真实地全面地深刻地把群众情绪反映出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坚持“群众办报”,把群众的情绪反映出来,让报纸贴近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市报办在基层,我们的记者和广大通讯员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之中。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与社会很多深层次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老百姓的吃喝拉撒、喜怒哀乐写出来,刊登出来,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有利于疏导和解决许多潜在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