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选取49名会讲汉语和民族语的瑶族儿童为被试,通过跨通道语义启动的颜色判断和真假词判断的两个实验,考察了双语语义的表征方式.结果发现:1.在瑶语与汉语两种语言里,瑶族儿童的优势语言为第一语言(L1)瑶语;2.从语言发展看,瑶族儿童瑶语的第一语言优势地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3.瑶族儿童的L1对汉语(L2)产生了明显的启动,这说明瑶语和汉语有很强的语义表征联结,支持了语义的共同存贮理论.  相似文献   

2.
湘南地区是瑶族的传统聚居地之一,在这片区域内形成了众多呈点状或片状分布的瑶族聚居群落,他们在日常交际中对内使用瑶语,对外则使用当地汉语方言,是典型的双语使用区。桂阳县作为湘南地区的中心,既有瑶族乡也有瑶族村落,瑶族群体在双语使用历史、双语习得途径、语言传承及双语使用方面颇具特点,由此可以透视整个湘南地区瑶族的双语使用现状,是湘南地区瑶汉双语使用的典型个案。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当地瑶语也呈现出一些语言濒危的迹象,其语言生态问题逐渐突出,如何实现当地瑶语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比较江华梧州话、平地瑶话和过山瑶话中的词缀后发现,词汇接触是缓慢、渐进的,过山瑶话既受梧州话、平地瑶话的影响,又有来自江华官话的影响,但是它们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同中有异,坚守个性。词汇渗透的主流是汉语土话流向瑶族勉语,但汉语土话仍保留着与瑶族勉语相似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土瑶是贺州市鹅塘、沙田两个乡镇中独有的一个瑶族分支。土瑶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他们的英语学习,在谢超然教授等主持实施广西教育厅项目“土瑶初中学生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和“土瑶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克服研究”后,学习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可是,这些学生生性腼腆,平时不爱开口,英语学习基础乃至语文、数学学习基础都较差,  相似文献   

5.
吕磊 《考试周刊》2011,(26):39-40
本文首先从新闻、方言、实用、文学等文体中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特点,认为"都"主要有加强语气、强调立场等虚词功能。在分析"都"表述语具体语境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翻译策略,认为为了传达源语的功能,在不同情况下,需采取直译、意译、零翻译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与本科院校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有所不同。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帮助他们克服"高原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七姓瑶是由生活在湖南怀化一带的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构成,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文章从学术界公认的瑶族族源的历史脉络出发,结合怀化瑶族发展的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七姓瑶源自于远古的三苗与荆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是其主体来源。自隋唐以至宋,怀化瑶族逐步完成由"蛮"到"徭"的文化整合,"辰州徭"、"靖州徭"和"沅州徭"即为怀化瑶族早期的民族共同体。七姓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当在明清时期形成,其直接来源即为"溆徭"和"辰溪徭"。  相似文献   

8.
文化冲突是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蒙古族"三语"(蒙古语-汉语-英语)学生在外语教育中面临的本族语文化、主流汉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提出了外语教育中进行文化教育的相应对策,旨在利用文化差异的积极因素来实现外语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提高"三语"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从而降低文化冲突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瑶族是跨境民族,瑶语因此存在着跨境的差异。中国和泰国的瑶语在语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在构词法上,泰国瑶语喜用ABA式和正偏式构词,比中国瑶语更多地保留了瑶语固有的特性;两者的差异还反映在某些词类上,如泰国瑶语有名词AA式重叠,拥有一些富于特色的虚词;在句法上,泰国瑶语采用一些特殊的语气词构成疑问句,判断句有新的判断标志,差比句类型单一,这是有别于中国瑶语的特点。泰国瑶语在语法上体现出的存古性以及与瑶语标敏方言和桂北土话的某些联系,说明深入开展中泰瑶语及瑶语和汉语方言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排瑶或八排瑶是瑶族的一支,主要聚居在粤北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邻近的连山等。据1982年的户口普查(广东省连南县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连南县共有人口127,646人,其中瑶族58,227人.占总人口的45.62%,绝大部分为排瑶,仅有少数过山瑶居住境内。学界有关瑶族的历史,特别是瑶族的族源问题,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众说纷纭,至今并无共同的结论。环绕这一问题的几个重点是:一、瑶族的族源是单元、抑或多元;  相似文献   

11.
元初姚枢家族在理学、政事、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姚氏原籍营州柳城这一北方各民族混居之地,对民族政权认同感强,容易接受蒙古政权。迁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姚枢与姚燧积极学习、传播理学,姚枢推行汉法,政绩卓著。姚氏还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易经64卦共有32个九二爻,对这32个九二爻的爻辞、爻象、爻德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按其爻辞中的呈现结果,归纳出了六种情况(吉、正面、无咎、两可、负面、凶)的出现次数,并按类别对其逐个做了分析。最后,对九二爻以"中道"为宗旨的儒家道德观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Oxford(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对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两所中学的235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且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否与英语成绩存在相关关系及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男生与女生在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策略是补偿策略,使用频率最低的是记忆策略;(2)高分组学生在记忆、认知、元认知及情感策略的使用上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女生在记忆、认知、元认知、情感及社交策略上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男生;(3)除补偿策略外,其余五项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元认知策略对英语成绩具有36%的预测力,对瑶族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金秀大瑶山有五种瑶人,是中国瑶族的大观园,包含了中国瑶族的主要支系。金秀大瑶山是中国瑶族居住环境的典型代表。在大瑶山里,长毛瑶定居稻耕,过山瑶迁徙游耕,他们是中国瑶族两种文化类型的缩影。大瑶山各民族的关系及瑶族内部各集团之间的关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成为观察中国南方民族关系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僧人姚广孝是元末明初重要的历史人物,曾参预"靖难之役",被称为"缁衣宰相"。北京现存许多重要文物都与他有关,其中由明成祖朱棣御制的《姚广孝神道碑》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对明代政治史、宗教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文献记载讹误相传,明代以来的相关研究亦随之而误。本文利用现存碑刻进行比对校核,对前贤著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辨析与订正,希冀对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古籍中有关尧、舜年代的资料虽多,但《尚书》之后所有古籍中的有关资料都是从《尚书》发展而来的,它们并不具有独立的价值。而《尚书》中的有关资料也不可信。  相似文献   

17.
瑶族服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瑶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著述颇丰。但目前多学科综合研究尚不够深入,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未来研究重点应在于各学科对瑶族服饰的综合应用研究方面。探索瑶族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不断推陈出新,这是繁荣瑶族地区文化和经济,也是瑶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蓝靛瑶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主要支系之一,历史悠久,尚保存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覆盖蔓延,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日益举步维艰。本文以河口2012"非遗日"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交流会为例,浅议对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瑶族儿童的汉语语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语感实验材料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蓝田瑶族乡的75名(瑶族31名,汉族44名,平均年龄分别为12.3岁;和12.2岁)儿童进行施测,结论认为:1.汉族儿童的汉语书面语感和汉语口语语感均好于瑶族儿童,瑶族儿童对汉语用词的判断、汉语语音语调的确认和区分汉语读音的平翘舌之分都较差。主要原因是与汉语经验相对较少有关,母语语音上可能有些“负迁移”影响,但元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能会促进其第二语言更好地发展;2.瑶族儿童母语口语语感和瑶族儿童汉语书面语感之间呈正相关,其中在语义感部分呈显著正相关;瑶族儿童母语口语语感和瑶族儿童汉语口语语感之间呈正相关,其中语音感部分有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语言间的正迁移作用;3.在语言教育中,应加强挖掘瑶族口语语感对汉语语感发展潜在的积极作用;学好汉语普通话又不忘记民族母语,这也具有人类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